yongbing1993

yongbing1993 名博

饿死租屋吊死租屋后面《房东》

yongbing1993 (2024-08-26 18:28:01) 评论 (5)

饿死租屋吊死租屋后面《房东》

 

 

 

《大西北的高校老师,荒谬吊死在上海出租屋》文章来源: 西米米 于 2024-08-26。文章开头就是:今年一件突发的出租房子意外事,搅得我愁眉不展。碰到这桩焦头烂额的烦心事,无奈,自认倒霉。

=====《房东》愁眉不展,焦头烂额的烦心事,无奈,自认倒霉。

《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作者:十二橡树   贞观    2024年08月16日 11:55   中国陕西。文章开头如是说:这件事,一直想记录下来,但只要提笔就觉得沉重,不知从何写起。6月下旬平平无奇的某天,一通电话将我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情绪黑洞。我的租客,死在了我的房子里,时间久到尸体已经高腐,面目难辨。

=====《房东》觉得沉重,将我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情绪黑洞。我的租客,死在了我的房子里,时间久到尸体已经高腐,面目难辨。

前者的《房东》收的房租是:“1800元,付三押一。”首付7200元。一次付清。之后每三个月再付三个月的房租。

后者的《房东》收的房租是:靠母亲借来的一万块钱租屋。过着无论吃饭还是买任何东西不超过五块钱的极其节俭的生活。

这二篇文都是《房东》讲二名已经过世的《租客》的故事。

《房东》为什么要讲二名已经过世的《租客》的故事?不得而知。

《房东》和《租客》这二个词组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化社会制度中的现实。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是不存在的。

《饿死》的女人的《房东》:“我坐在楼下的长椅上,仰头看着30层,心里难以诉说的难过,楼下是闹市区,人群熙攘,车水马空,人们都奔赴在各自的生活中,欣欣向荣,可是这些热闹再也与短暂住在30楼的那个女孩无关了。

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人知道30楼逝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吗?有人在乎吗?也许我会一直记住她,原因仅仅是她住过的房子未来几年都只能闲置,我也不会踏入,她带给我的直接经济损失会使我记住她吧。

可是,她来到人世一场,从西北山村考入首都北京,有过人生的高光时刻,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是谁之过?是社会、家庭还是自身性格呢?什么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仍然没有答案。“

=====《房东》“会一直记住她,原因仅仅是她住过的房子未来几年都只能闲置,我也不会踏入,她带给我的直接经济损失会使我记住她吧。“

=====《她》来到人世一场,从西北山村考入首都北京,有过人生的高光时刻,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是谁之过?是社会、家庭还是自身性格呢?“

=====是谁之过?是社会、家庭还是自身性格呢?

=====《她》考公多次笔试第一,他的家人至今仍旧认为是考试不公,第一名都不被录取,一定是因为他们农村家庭没有背景,名额被有背景的人顶了去,字里行间对当今社会有很大怨气。

=====《房东》说:”既然是这样果决的性格,愿望没有达成,她会不会就是已经做好了死去的准备,在她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去送快递送外卖,也是能养活自己的营生,但为什么没有去做,反而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并且离开的如此决绝,连封遗书都没有留下。“

《房东》说:”但民警也多次告诉我,对方家里确确实实很贫困,从死者的生前的消费记录来看,她无论吃饭还是买任何东西,都几乎没有超过五块钱,都是买很差很差的东西凑合吃凑合用,最后一次楼宇门禁识别人脸进入是5月20几号,此后无论是监控视频还是单元门禁都没有显示她有过外出,这期间也没有点过外卖,家里也没有做饭的痕迹,电话记录也显示她没有与任何人通过话,她几乎是在极度的孤独中死去的……“

《房东》说:”联想到她身份证上的地址,那个偏远的宁夏农村,我忍不住和她说,这边不比她的老家,一个人居住凡事要多留个心眼,不害人也别被人骗,为了给她壮胆,我还告诉她,我和我爱人都是公安,如果遇到任何事,都可以咨询我。

6月3日,我收到国网陕西电力的短信,提示我电费已欠费23.17元,如果还不缴费,房屋将于6月4日13点断电。我主动联系她提醒她缴电费,如果断电了冰箱里的东西会腐烂,我是上午发信息给她,她直到下午17点才回复我:知道了姐,冰箱里没东西。

6月13日,我再次收到国网陕西电力的短信,提示我家中已欠电费24.17元,请尽快缴费。对比10天前欠费金额,只多欠了1元,我意识到房子里确实于6月4日13点前断电了,于是再次联系她,这一次,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最后一次联系她,是6月25日,当日小区物业联系我,我们这栋楼30层有很大的臭味,经过排查,确定味道的源头就是我的房子,物业联系了房客,电话是关机状态,又联系到我,希望我能打开房门,我联想到此前她没有回复我的信息,心里隐约担忧,给她打了多个语音电话均无人接听,打手机,关机。

最终我联系了当时的中介,并委托中介、物业和开锁公司三方共同撬开门锁,结局便是开头所述,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

《大西北的高校老师,荒谬吊死在上海出租屋》中的《房客》是:“从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古都跑到上海,应该也是为了儿子能享受更好的教育,以便拥有更好的未来。“

《大西北的高校老师,荒谬吊死在上海出租屋》中的《房东》说:“一年合同到期了,要考虑房屋是否续订。我心里纠结着,要不要涨点房租?我的理想租金是2000元,好算账。我发消息问庞老师,是不是需要续租。可过了一天,他都没有回复。我告诉正在远方支教的妻子,情况有点异常,“按理说,上次庞老师做过保证,租不租应该及时给回复啊。阿群,他为为什么没有回音?”

““别急,你耐心再等几天,也许庞老师在忙着呢。”可是继续等了几天,还是没动静。于是,我又发消息直接提醒庞老师,如果还要租的话,应该重新签订合同;如果不再租,我就挂牌租给其他人。但是,庞老师根本就不理我。我试着拨打语音电话,他一直没有应答。

我开始有点着急,问妻子怎么办,要不要周末去金山区一趟?妻子说她打电话问问。翌日晚上,妻子说:“我联系上了,庞老师回电话明确表示说还要租。”我奇怪问,“那他,为何不接我的电话?”,“可能你问得太急,庞老师脸皮薄不好意思回复。”

我转念一想,教师都很自尊,他这反应实在太正常不过了。既然他现在明确表示要续租,那就租吧。等到4月10日房租打过来就行了,庞老师跟我说还是跟妻子说,没有什么差别。

哪知道,接下来冒出的事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4月7日,亲戚来看望住在我们家的长辈。一见面,她就紧张地说:“你们知道吗?那个庞老师死了!”

“嗯。听说,庞老师吊死在院子里靠墙的不锈钢管上。他身材高大,几乎站着,双眼紧闭,露出舌头......”亲戚依旧心惊惊,“庞老师,几乎站着自缢!这么矮的地上吊,可见他去得特别决然。”,“一幅不可名状的场景:庞老师眯着眼,吐着长长的舌头,一声不吭……“

=====“翻看他的微信朋友圈。遽然发现,3月底他还发过一个动态。点开一瞥,吓我一跳:居然是一个厌世视频!短短一两分钟,始终在重复“人活着没有意义”,说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悲伤的,总之,人活着没有一点意思。原来,他的心很苦,早在三月份就已经做好了决绝的打算。可惜,这条朋友圈说说是深夜发的,没人知晓。假如当时有人看到并及时地劝慰阻止,他或许就不会寻短见吧?“庞老师不告而别地自杀,留下了孤儿寡母。往后的日子,对活着的人来说真不容易啊。

根据房屋租赁合同,我在数日后拨打庞老师爱人的电话,很快打通了。我死命地压抑住心中的疑惑和不安,故意装作不知庞老师自尽的情况:“你好!你是庞老师的爱人任小凤?”对方回复:“是,庞老师的爱人。”

“庞老师,为什么不回消息?这房子还续租吗?”

“要租的,不过只想租3个月。我家孩子读到7月份,初中就准备回老家上了。”

“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你的孩子在上海可以读到初中毕业。如果在上海读高中也行得通,只是在上海高考,只能升学高职高专。”

她坚持说,“我们等他小学毕业后,回老家读书。”

我们? 我立刻起疑,她难道跟庞老师商量过?即使两口子分居,她应该知悉丈夫非正常地死了。考虑到她的面子,我没点破。

尔后,任小凤要求加我的微信。我在微信上发给她合同内容,对方明白并同意。然后,她问多少钱房租。

“三个月,5400元。”

她立即转给我,我表示感谢。我发消息说,“前面还有一个月的押金,租期结束后退还。”

“不客气,我们就租到7月9号吧。如果有变化,我及时联系您。”

自始至终,任小凤没有提及丈夫一个字。我也没有好问,怜悯一想:庞老师是她永久的痛,不提也罢。

收到欠租,我立即转给妻子。她很奇怪,说,“庞老师给钱了?”

我说不是,是他爱人任小凤支付的。“

血淋淋的《房东》和《租客》的故事。

《共产党宣言》中说:“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

《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

【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

=====【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

=====【房东】和《房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