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故事:抗战时期的情书(五)

打印 (被阅读 次)
 

作者:周力军

闫可书

董令博
 
 
 

正文4351字,阅读预计11分钟

 
毫无疑问,在1946年的上半年,教育部官员们考虑的头等大事,就是散落于西南、西北各地的高等院校如何回归原址,这也一定是校园里谈论最多的话题。
 
遥想那个远在北方的陌生的母校,林敬琪和他的同学们心中一定会泛起涟漪,既是向往,也有敬畏。求学数年,竟然没有踏进过母校的校园,不能不说是心头的一道伤。不过,相比起来他们还算幸运的,那么多师兄师姐,直到毕业也没有见过母校的真容。
 

芝:

又已经有十天不收到你的来信了,心里“想”的实在难受。
记得你前次来信,因为十天不接得我的信,我就那样的难受,甚至在你的小心眼儿里泛起了一种种可能的猜疑,那么,芝:“推己及人”你也该讲讲“恕”道才是呀!虽然在我的心里,并无半点猜疑,但你能够说我就不想你了吗?
近一个月来,写给你的信,起码在十封以上,这说明在我的心里,真是如何的惦记你,可是,我的芝:你就这样忍心的故意在表面上冷淡他吗?

……

本院刘炽晶教授已定于明日赴渝,本月九日飞平,今晚平院全体同学曾举行欢送大会,刚才,顾校长在大会中报告平院最近之接收情形,另据主席报告,在这次教部召开教育复员会议中,各校“抽签”决定动身之先后顺序,本校被列为第三十四位(这是顾校长抽得的),中大为第一位,惟中大师生人数在一万左右,图书仪器也多,仅化学药品即达三百余箱,复员时须有轮船二十六艘始克运毕。故本校以抽签顺序动身,恐挨到九十月间,也难得轮到头上来,因此,本校将不依赖教部之协助,独自设法先行,日来经校长在渝活动结果,闻各方面均已有相当把握,今天报告时,曾面许同学,对复校事绝对放心,本校在五月间,如无意外枝节,定可动身,在迁校次序上当较任何学校为早,同学闻讯皆热烈鼓掌欢呼不置。
至于所走“路线”现尚难定,我也不愿去预先猜测它,反正到那时再讲。
本校还只上课五周,即告结束,特此附告
祝福 

一九四六年三月五日夜十时

复员学校众多,还要靠抽签决定次序,这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好在铁路院校有一个别人无法相比的优势,那就是每一条铁路、每一个车站都有校友。提供食宿、照顾伤病、加挂车厢等等,都能解决。后来的事实的确如此,交大唐院的师生们正是在陇海铁路沿线工作的多位校友协助下,才得以先于其他高校顺利北上。

 

芝:

九日的来信,昨天就收到了的,因为财政学一直延到今天上午才考过,所以此时方提笔写信给你,这是首先要向你申明的。

……

你劝我不要性急,再过一两个月就会见面的,芝,你的想法真太乐观了!老实告诉你吧,目前九龙坡交大,已都取道川陕公路到宝鸡,乘淮海路车出潼关,直连徐州,然后转津浦路到南京,再去上海,预计在本月底就要走光了,“共三十一辆车”。前天上午在纪念周里,校长报告迁校事宜达一小时之久,谈到所走的路线问题,校长说轮船实在难找(近因川江水位过浅,渝宜段早已停航),教部拟定的原则是尽量利用卡车,目前西北公路局局长是本校校友,经交涉结果,他极其欢迎母校从该路迁返。(由川陕路到宝鸡,转淮海路到徐州,再转津浦路到天津,又转北宁路分赴唐山与北平)卡车由该路派发,同学皆不收车票,只是我们出一笔“汽油费”而已,可能时五月间就要动身,(主要需视津浦路何日修复及北方局势如何而定),在这种情势之下,芝:我将有什么办法能够会见你呢?真是着难了?(本不预备把它告诉你的,但今天不得不说明,不然你是不肯无故照相寄给我的)。

就因为这些,使我异常感觉难过,自去年的九一八起,我已经是整整的离开你半年之久了啊!这漫长的岁月,天呐!可真是把我想死了,芝:难道你这么狠心,硬要真是把他不折不扣的想死了,你才算数吗?

……

       晚安

你的琪

一九四六年三月十四日

 

 

 

 

向上滑动信纸,可读全文

信封上的邮票

 

 

 

芝:

十六日的来信,昨午就收到了的,因今晨“英国文学”举行小考,故未即覆,祈谅。眼前结束在即,功课真紧张的一塌糊涂,时间实在宝贵,这里只乱划几句吧!

……

谈到迁校问题,校长的报告范围包括太广,实在无法在此一一写出,只择出要者略述一二吧:
1.北平校址问题,刘炽晶教授到平后,已来信两次,谓曾几度与航委会郝司令晤谈,结果良好,校址当可逐步让出,此外,尚与行政院及交通部等特派公署接洽另拨楼房数幢,做本校扩充发展之用,图书仪器,也正向各方交涉收还,惟称,平市万物昂贵,较渝市殆远过之。
2.经费——现唐平两院迁校经费,共核准为八万万元,当然不算少,惟唐平两院之旧校址,均需重新修缮,而平市木桌椅一套即须洋数万元(来信所云)似此到迁校费实嫌不敷,迁校时,原则上是同学随行,但如同学自愿离开学校,单独先行者,学校准予发给一笔旅费,数目当在十五万元左右,平院迁址北平复校后,教部批准每月之经常办公费为一千五百万元。
3.迁校时间——据校长报告,本校在复员之次序表中列第三十七位,在本校前面的三十六个单位,共有四万人,在本校后面的如武大、湘大、同济等也约有四万人,如以每月教部所配得运输量计算,(相当于交通部运量三分之一,计一万人),自五月起开始复员,则本校需呆候至九月中,始克离此北上,就时间言,诚不经济,因此本校复员,将以个别先行为原则,时间很可能就是五月份,这几天同学们在学校办公室前贴出很大的通告,上面签满了名。呼吁全体同学一致督促“自治会”,赶快向学校交涉,将本期提早于四月十五日前结束,以便即时成行!同时,并在校舍到处张贴标语,情形至为紧张而激烈,今天上午第六堂,本级级长也奉自治会主席之命,在本级举行了一次签名,(自治会以此作为对学校交涉的后援,表示提早结束,是全体同学的公意),情形如何,再迟后日,便见分晓,总之,同学们是希望早走的。
同学们建议提早结束的另一理由是“联总”对各公司的补助金,到四月三十日截止,故若我们能于五月一日以前赶到徐州,则每人仅需洋五万七千元,错过此一机会,则五月一日后,从丁家坳走到徐州,十一日的行程中,每人即需洋十一万五千元,当然以早走为好。
4.线路——关于这一节,说来话长,可更易使你明白起见,另外画了一张“线路图”,(这张图是我凭记忆乱画的,因我身边没有地图,且无时间来经细地描画它)。在计划的四条线路中,长江线恐没我们的份儿,因为水涸、船少、人多、运费贵,实在太不划算,若取道西北公路,至宝鸡,转淮海路到徐州,再转津浦到天津,去北京与唐山,就比较容易的多了,同学们多主张走这条路,事实上也只有这条路最经济。
上面,已经将复校情形,报告的相当多了,芝:你总该满意了吧!

……

晚安   我爱
字愈到后面愈潦草,因精神不济,你一定原谅我,我相信

你的琪

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向上滑动信纸,可读全文

林敬琪画的复员路线图

林敬琪凭记忆画出的路线图,虽不准确,但大致的方位却无差错。他对行走路线的判断也大致不差,复员大队最后选择的正是C方案,即从丁家坳出发,从重庆沿公路北上至宝鸡,由校友加挂车厢沿陇海铁路向东。唯有一点他说的不对,没有从徐州沿津浦线北上,而是列车直达上海,再换乘开平矿务局的运煤空船,经海路抵达秦皇岛,上岸后沿京沈铁路分别回到唐山和北平。
 
这条路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铁路沿线的方便,以及开平矿务局与唐山交大良好的关系,无疑是一条最经济、最便捷的回归之路。

 

芝:

首先请你注意,这封信是通60,他将是我从丁家坳寄出的最后一封,因为我想用它来结束我俩的丁家坳通讯,所以一直等了五天,今天我的旅费已经如数领下(¥105000-),校车票也已购安,准于明天大清早就同王国智、徐伟讲同乡离此赴渝,在一切都料理停当之后,才把这封信付邮,使你放心,我的芝,你能饶恕我迟迟不写信给你的过错吗?

……

到渝后,情形如何,我会随时有信给你的,反正航空信极快,所以我仍不准备拍电,到家后,信件的往还,比较就更多费时日了,因此,离家or过宜时,都可以“电”代“信”,等到你接到我自宜昌拍发的电文时,我的芝呀!我就可接近你身边了。

……

四川——俩年来的第二家乡,我明要向您永别了,这里尚留着我们磨灭不了的爱的痕迹,求你一一替我收拾起来,让我一股脑儿都回读去吧,我感谢您。
不再往下写了
一百万个吻

                永远你的琪

一九四六年五月十三日

林敬琪在丁家坳写下最后一封信,便踏上了北返的征程。此后信件渐少,我们猜测他可能中途离队,回到武汉,见到了他日思夜想的“芝”。
 
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是一个怎样温馨的时刻!天地为之豁朗,风光由此炫丽。因为有爱,一个弱小的人也可以强大,可以无惧,可以主宰世界;因为有爱,一个普通的人就可以高贵,可以柔软,可以情如丝帛。
 
 

《南来隐士论人生》中有一句话:从前书信很慢,爱情很长;现在聊天很快,爱情很短。如今书信已不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你有多久没有写信了?有多长时间没有谈过恋爱了?邮局还在,邮票还有,你不想通过写信来认认真真地谈一场恋爱吗?
 
无需华丽的辞藻,不要语出惊人,但只凭琐碎的家长里短,也会让守望的远方突然鼻酸,还以泪眼。

 

芝:

五天的功夫,我已经是离开你这么远了。
在这遥远的北国里,我对它的感触,并不觉得有若何新奇,汽车、电车、洋楼、北方情调,比一比南国的风光,大体上是差不多得太远的。
自四日晚分手后,我的心就一直感觉到说不出的空茫,好像在我心头,突然遗失掉了一件什么最心爱的什物,不,我深深明白,这决不是对于上海的留恋,相反的,我反而憎恶它,那么,这种现象究竟作何解释,聪明的你多用心想想,不用我说,你也该会“心照”吧!
 
我是于昨晚十二时,平安抵校的。

……

五日上午十时,我们才从外滩第11号码头,乘Muricl moller号船约二十华里(在杨树浦以北)Hilda moller号煤船,下午二时许自沪启碇,昼夜航行,八日上午****,因待车勾留一日。食宿概由校友招待,昨晨九时,再乘快车,晚十时半安抵北平东站。

……

祝福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日

林敬琪到家了,在他身后留下了300多个足印,足够让我们在追溯中感慨,在回望中沉思。它让我们记住了这么一群人,意气风发,年华正茂。他们被国家感召,被理想感动。相识于危难,相守于初心,相拥于炽热。
 

愿你我都能遇见一人,尽余生,赋慷慨!

后记:由申恩老师提供的这批书信,填补了西南交大校史上的许多细节,为纪录片《竢实扬华》增加了有温度的内容。我们曾通过美国南加州交大校友会,与台湾新竹交大校友会取得联系,试图找到林敬琪的家人。但是,传来的消息却令人沮丧,林敬琪早已去世,他的家人也失去联系。至于这批书信如何流落到社会上,已经无从知晓。
 
纪录片《竢实扬华》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还发现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文物和资料?又会带给观众什么样的惊喜和震撼?敬请期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