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印度同事们

打印 (被阅读 次)

偶尔在论坛上会看到有人拿印度人与中国人来比较,今天在博客上也看了类似的一篇博文,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也说说我接触的或者知道的印度人吧。

最早知道的印度人我其实并没有见过面,是我家领导发小的男朋友。这个发小比我们早两年来到加拿大,我们在国内见过面,出国后领导与发小又联系上了。这时候发小已经和她的印度裔男友住在一起了,两个人后来还有了孩子,据说一看就是混血。可是发小的爸爸,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坚决不接受女儿的这段感情以及孩子,好像生孩子的时候只同意太太过来照顾女儿,当女儿想带小baby回国休息一段时间,爸爸拒绝了。后来这个发小和男朋友分手了,再后来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 

我以前工作的firm有一个印度裔同事,一个巴基斯坦裔的同事。巴基斯坦裔的同事和我是一个大组,而印度裔同事是做审计的。我们三个前后脚进去的,年龄差不多,又都是相似背景,所以关系一直不错。巴基斯坦裔的同事开玩笑说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好朋友。不过他和印度裔的同事关系更好,经常见他们两个在咖啡间里面聊天。印度裔同事是从印度南方移民过来的,当时太太已经怀孕,所以他一个人工作。按我当时的了解,他的专业知识还是不错的,而且在印度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可是他的英语口音很重,听起来有点费劲。

我这个同事冬天天特别冷的时候穿的还是薄棉袄,幸亏他有车子,不然真担心他扛得住扛不住加拿大的风雪。我们经常加班,他有时候还会主动送我回家,对于大冬天晚上要赶公车的我,有个free ride真的感动一辈子。再后来我换firm,印度裔的同事还和我有联系,他英语口音不仅仅是我们这种英语非母语的听着费劲,当地人听着也很痛苦,所以他工作压力很大。再后来听原先firm的同事说他被laid off了。 

我现在工作的小组里面也新来了一个印度裔的同事,这个同事据他自己说四大他干过三个,好像就是Deloitte没去过,进我们公司前是在多伦多downtown一家公司做controller或者accounting manager,来加拿大之前在四大卡塔尔的一家office工作,再之前是在四大印度的一个office,在印度拿的资格证书。他的太太是美籍印度裔,两个人相亲一面就订婚,结婚后就从印度出来一路中东加拿大的迁移。

一般来说学会计的男的都比较细致顾家,我这位印度同事也是。他的大儿子学医,目前各大医院实习,女儿准备申请法律专业研究生,小儿子不爱学习,可是在学校人缘很好,太太不喝咖啡爱喝茶,家里面的大小事情他都了如指掌,说起来滔滔不绝。 我们大组里面我知道的印度同事基本上子女最少一个学医的,我有一次问他,是不是他们印度人都爱学医,我这个同事非常得意地开始跟我数他和他太太家族里面从他父亲那一辈到他儿子这一辈有几个医生,当然他们印度人孩子多,居然三代人里面有小10个医生。

我现在和我这位印度同事共同负责一个file,在工作中我发现他比较aggressive,和私下的随和不太一样。我们的岗位职责划分并不是特别清晰,有时候所做的内容会有重叠,我以前合作过的当地同事会在开工之前把界限分清楚,尽量在工作中井水不犯河水,而我这位印度同事并不会,当他发现我做的部分有他感兴趣的他会直接过来要,然后纳为己有。所以印度同事合作一定要学会说不,哪怕私下关系不错,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退让。

总体来说我对印度人的印象还好,可能是背景文化有相同的地方,觉得他们和我们中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听Queen乐队,也会觉得因为Freddie Mercury有印度文化的背景,他们的音乐比其他西方摇滚乐队更有内涵,更容易共鸣。不过这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也许并不正确。 

 

嵩山南路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秋咖啡' 的评论 : 谢谢咖啡到访。的确如此,印度同事也是个儿女奴:)。
秋咖啡 发表评论于
真应了那句老话,人心都是肉长的,人性相同啊。
嵩山南路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t: 嗯,接触不同民族的人越多越发现虽然各民族有其民族性,但人性是共通的。
ft 发表评论于
我打工遇到的印度人对他们印象都不错。无论哪个种族,都是因人而异。
嵩山南路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BW' 的评论 : 的确是挺令人吃惊的^o^。
嵩山南路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萨马乡人' 的评论 : 谢谢。你说的对,Freddie的歌词的确带有哲理性,令人回味,而乐队的其他成员也非常棒。
HBW 发表评论于
Freddie Mercury 有伊朗血统。这才是最让人吃惊的。
萨马乡人 发表评论于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尤其是印度同事对Freddie Mercury 的感受。我是中国人,也觉得Queen的音乐更有内涵。Freddie家境普通,自小移民英国,又是同性恋,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历了许多困惑和歧视。但他卓越的音乐和艺术才华吸引了几位同为天才型的音乐人,他们创作的音乐不是简单的优美情歌或愤世嫉俗的宣泄,而更多的是对命运的思考和抗争,在高亢和激昂中揉进了东方人和英国人特有的内敛,歌词常常有多层寓意,百听不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