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印象之五:流行前沿

好想回到江南,做回那山水中的女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到厦门读书那年是1985年,那时国门还不是很开放。大陆和港台的联系,不像现在这样。港台的流行文化与内地有距离。厦门与台湾一峡之隔,可以收听台湾的调频广播和电视节目。记得在厦门的五年,有空的时候都是在收听台湾的调频广播,听的最多的是中广调频网,主持人有郑怡,娃娃,谢德莎等,听了不少流行的音乐。可以说那五年,流行乐坛的最新消息我都了如指掌。

最喜欢苏芮,罗大佑和蔡琴。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台湾电影《搭错车》正流行,和同学去海边的录象厅看了,到现在还是很喜欢里面的插曲。尤其是那首《请跟我来》,。苏芮的专辑有《搭错车》,《蓦然回首》,《尘缘》,《有情天地》,《龙的心》,《亲爱的小孩》,《台北东京》,《休息 工作 再工作》,《一切为明天》,《凭着爱》等。罗大佑的专辑有《衣锦还乡》,《皇后大道东》,《家》,《爱人同志》,《未来的主人翁》,《恋曲2000 《未来的主人翁》,《告别的年代》,《闪亮的日子》等。很多老歌百听不厌,他们至今排在我音乐收藏名单里。可以说以苏芮,罗大佑,李鸿志,李寿全等为代表的台湾音乐人等开创了台湾流行音乐的新时代。尤其是罗大佑,从《童年》、《光阴的故事》到《滚滚红尘》、《恋曲2000》二十多年了,罗大佑用他的独立和冷静记录下这个社会的脉络。

他们的歌里有我们的青春。这样说完全不为过。

在大学的几年,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就是看了很多港台文学作品,台湾作家如李昂,白先勇,余光中,郑愁予等,了解了整个台湾社会的历史变迁。总的感觉是台湾的国文教育深厚,传统文化保留得较多,没有浮躁感,一直有一个梦想要到台湾去旅行一次。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做到,让我亲身感受到台湾风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