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

水门汀 (2004-12-19 15:03:16) 评论 (12)

话说美国杨教授的“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欲静而风不止”,杨振宁和翁帆小姐的婚姻大事依旧在网上争执不休。大家能够这样广开言路,足以见中国的进步。是可喜的现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杨老博士发布新闻的时候,可不就是要的“新闻”效果?若是大家都不作声,岂不是不给杨老先生面子?虽然他不认识我们,可我们到底仰慕了他多少年了,不能不是我们也向他示爱的时候了。再说,这对树立新风气,也是好事,我举双手双脚赞成。本来只是瞎子摸象,各持一端,现在则是道理越辩越明。对当事人无效,对旁观者却颇有启迪。塞翁失马,安知不是社会的福音?

 

不知道清华大学现在是以什么价码来收购杨这个老古董的。中国是财大气大,养几个过气的闲人是不在话下,什么失学儿童,什么业务教育,都不过是幌子而已,没有一面“诺贝尔”的面子来得好看,难怪阿Q还常常说“我祖上怎样怎样”,原来都是这么镶了一道金漆的。其实有这等闲钱,不如建立一个什么奖学金,以提掖后来者居上。不过,看看翁帆飞北京杨振宁停机坪相迎的新闻,果然如一个网友说的,“太夸张啦”。另一个网友跟了一句“从这件事情我得到一个结论,美国大可放心,中国100年也不可能赶上”。

 

是的,美国人的制度和公平中国500年也未必赶得上。美国人的公事和私事大抵上是分得很清楚的。象杨这样因为由官方出面大动干戈,于杨本身,不知道是一种礼遇呢,还是一种荣耀,不过杨似乎是要给舆论和大家一个下马威的――真正的爱情又何必假人之手呢,高调也未必就能让人闭嘴。

 

在我看来,杨在暮年(不知道天黑到什么程度)之际来到中国,多少有投机的成分。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总是傻得出奇,总觉得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年迈的教授在美国的大学里还能做什么,只有天晓得。宋美龄100岁高龄,自语,"老天为什么让我活这么久?"是啊,为什么让她活了这么久,我也很忧伤的替她顿了一顿,想了一想。论语里,“老而不死,是为贼”。这话不象出自尊老爱幼的中国人之口,想必也有深恶痛绝的时候?美国的人情冷暖,就和北美洲300年前不适合文明人居住一样,与能够抗寒无关,那是冷得有生命之虞的。拿我的过去的教授来说,退休之后,虽然壮心未已,专业年会照样去,但是他既然已经全部从学校里退出来了,那么,那里也根本就没什么他的事了。他全自费去一个既不好玩,也不好看的地方,还花钱和一帮新朋旧友请客吃饭,但别人眼里,多少都觉得诧异。但是否则的话,你以为他又能在哪里呆着呢?

 

又和某年轻有为的老美教授聊天,听说他曾经有个6,70岁的博士后,是那位老先生从工业界退休之后,闲极无聊,所以就来申请,也正好他需要这方面的人。当然,博士后就是博士后,大家都知道的待遇和工作性质。

 

还有一例,也可以说明些问题。某大学的工程学院据说也是可以勉强靠上全美前五名的。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多年以前就是工程院院士,历任本系系主任,院长,及大学副校长,还曾经是总统的智囊团的成员之一,去年有幸在该学科领域获得终身成就奖。但是很多年的行政工作多少和科研有些脱节。科研基金也有上气不接下气之虞,虽然他与系里百般周旋,也只是借得非常有限的款项。好在新的基金有补充进来。。。在美国,没有人是可以吃老本的。而且一味躺在过去的荣誉上的人也是被人鄙视的,因为你的昨天代表不了你的今天和明天。中国是家大业大,不怕铺张浪费,虚得浪名。就象《红楼梦》里的那个假公济私的王凤。

 

该大学近年来风头很旺,出了二名诺贝尔得主。一个是化学家Paul Lauterbur,在医学领域获得的该项殊荣――就是有关MI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方面的贡献;另一是是该大学的杰出校友Jack Kilby IC的发明获得 2000年度 物理诺贝尔奖。

 

因为后者不住在学校附近,无缘拜会,但是前者,却是每天可以在5:30的公共校车上可以看见他,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他获奖之后,学校又主动给他配备了一名处理杂事的办公室助手。其他的待遇没有更多的听说。但一个教授的薪水可以想见,是不能和大公司的CEO沾半点边的。吃的就是清高,自由自在,受人尊重的饭。据说,教授群落是美国最聪明人的群落,有些美国人一辈子志在必得。他们中多半作学生的时候,形容相貌,举止也和中国的书呆子差不多。也有口若悬河的时候,不过不是对着女人,所以大多也是和美人无缘。有财有势,见多了人的奉迎的时候又是别话了。

 

所以说杨有多少钱,恐怕很难让人相信。一个学人而已,退休之后不过是平常人一个,以退休金吃饭的干活。杨很幸运在中国受如此礼遇,不知道杨除了带了一点“诺贝尔”奖的虚名给中国之外,还给清华带来了什么。我所知道的是美国大学的大多数教授其实教课水平是非常非常臭的,一般就是不知所云,还有的就是上课时全是废话。杨在美国的口碑不知道如何。

 

其实二下一对比,就知道我们缺的是什么。

 

本人原来在的大学,有一个台湾教授,是属于城市规划这一块的,他也深谙大陆的政治形势和贪污腐败的程度,而且积极善用,每年巧立名目邀请大陆方面各省市的头头脑脑们出国考察,特别是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连领导们大概都比较乡土气息,笨头笨脑的只能靠这种办法出国。光出国倒也不算什么,问题是这位教授把出国费用打足以后再乘以二,――那另外的一半都是他的酬金了。他就是这样一个吸附在大陆贪官们身上的吸血虫。当然,他也会慷他人之慨,不论公款私款均有发票报销。连带他门下的弟子,要么就是假期随他的旅游团作导游,要么就是他的一些关系户的子女亲眷等等。还好,这二年,终于东窗事发,大学开始对他的行为追究。

 

前些时候看人讨论《水浒传》里面打打杀杀的背后,都是阴谋和心机,就没有什么可以让人称道的东西。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说在中国,有人大笔捐赠,目的是为了防范社会“贵族”阶层的出现,佩服比尔盖子和股神“巴菲特”等的大富翁的远见卓识和胸怀人类的伟岸。虽然有时候我也颇小人之心地猜测必定是与减税有关,或者是另一种变相的控制和垄断。一次,和老公讨论钱的用途,他说“若是买不来开心也是没用”。我本来打算赞成,因为生老病死都不能为钱买通。大名鼎鼎的烟草大王杜克家族曾经的唯一的女继承人多维勒。杜克一生都被身边最以为亲近的人骗得惨惨的,还不就是钱来扰人?但是想想一掷千金可以换来多少人从饥寒交迫中走出,让这个世界最悲苦的人群得以拯救,如果善用,钱也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2 

 

这么严肃地唾沫横飞了半天,也是与国与民无益。还是讲二个笑话吧,以飨读者。前一个姑且可以信之;后者嘛,看您的悟性了。禅说,不可说,不可说。说了就很没面子了。:)

 

本人在中国读本科的时候,一些老教授的轶事不时传来。这位应该也是曾经中国某方面的泰斗级的人物,科学院院士,80多岁了,家里有最后用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保姆。小保姆天长日久,一来二去,和老人家有了些首尾之事。所以,等老人家一命呜呼的时候,小保姆闹将起来,说她有了身孕,当然是老家伙的。别人都暗笑老人家真是人老心不老呀。不过,这事闹到老人家亲属面前就不那么好看了,当然最难办的还是计划生育办公室的人,老家伙生前在学校也是权倾一时,虽说人走茶凉,也不能作得太显。好在他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有慈眉善目的就跟小保姆推心置腹,一番好说,“这80多岁的人了,也不知道生出来是个什么怪胎呢。我看你呀,最好还是拿上点钱,把它打掉的好。”小保姆一听这话在理,就言听计从了。当然,这个大家满意的结果。符合双赢的最新经营法则。

 

另一个据说老老夫和少少妻去做婚前检查,轮到老老夫时,他向医生伸了伸舌头,然后张了张十指,就坐等着医生的结论了。。。

 

新闻一则:

物理大師楊振寧將再婚迎娶「二八佳人」翁帆,自本報披露以來,成了大陸坊間最熱門的話題。為了躲避媒體的追逐,楊振寧周六下午演出調虎離山計,讓所有守候機場的記者們空手而返。而為了保護大師的隱私,大陸更派出大批保安人員,高規格的「迎機」陣容,讓許多人都感受到楊振寧盡全力保護翁帆的心意。

翁帆十八日下午四時飛抵北京。不少記者中午起就在楊振寧家門口守候。接近三點時,從屋內出來一組保安人員「探視情況」,接著就有兩部奧迪車直接開進了車庫,此時楊振寧面帶微笑走出來,可能是要去迎接未婚妻,看起來心情很好。楊振寧直接坐進車內,由於時間極短,很多媒體根本來不及拍照。


兩部奧迪車接著以高速行駛,並在四環路上與緊跟其後的媒體展開追逐。據悉,由於楊振寧乘坐的車子擁有特殊的車牌,並沒有時速限制,因此兩部車飛快往北京首都機場方向駛去,記者們只好一路狂追。

媒體最後跟著楊振寧抵達了機場,但楊振寧從貴賓通道直接進入,所有記者則被攔阻在外。一位大陸記者一度佯裝接機闖了進去,但很快遭察覺、被「請」了出來。這位記者表示,貴賓室裡他見到有大批保安人員,這種高規格的「接機」陣容,可見楊振寧地位之重要。

媒體一直在機場守候,但過了四點半,始終不見楊振寧人影,而此時兩部奧迪車就在記者眼前開走了,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遭「調虎離山」。原來有關單位另外安排了一部中型車,載著楊振寧直接開到了停機坪,將翁帆接回北京。

兩人到目前為止仍不願私事受到關注,為了躲避媒體,據稱楊振寧與翁帆這幾天並不會回到家裡居住。翁帆這次到北京的行程早在媒體報導兩人喜訊前就已經確定,她和楊振寧原本打算利用這次會面討論一月在廣東婚事相關事宜。

而據「南方都市報」報導,翁帆於廣州學校外所租的房子即將退租,她透過其好友對外表示,她不聽不看任何關於她和楊振寧的有關報導,也不想發表任何意見;對於媒體的報導,翁帆覺得她不需要做任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