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河南武陟一中学踩踏事件致1死5伤

河南武陟一中学踩踏事件致1死5伤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于 2023-11-17 08:42:0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11月14日晚上,河南武陟通报了一起“致1人死亡5人受伤”的中学踩踏事件。

根据武陟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情况通报,2023年11月13日上午10时许,武陟县兴华中学初一初二部分男生在期中考试间隙如厕时,因上下楼梯发生拥挤摔倒受伤,涉及的学生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接受检查治疗。目前,1名学生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1名受伤较重学生正在全力救治,4名受轻微伤学生住院观察治疗、近日即可出院。

事发后,市县立即开展现场救援,组织省内医疗专家进行救治。调查组也已成立,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图源:武陟县人民政府官网

为何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楼梯,竟会变成危险之地?我们如何避免踩踏事故?

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容易发生踩踏事故的活动,在人群特点和场所特点两方面,都有些相似之处。

人群特点方面,主要体现在人群人流动线不畅。

什么因素会导致人流动线不畅呢?

首先,人群密度决定着人群行进速度。一般来说,人群密度越大,人群流动速度越低。学者Nelson 和 MacIennan曾通过研究发现,当人群密度在 0.54~3.8 人/㎡时为人群行进的最佳状态,人员基本可以根据个体意愿行走。而当人群密度达到 3.8 人/㎡及以上,个人就会被人群裹挟无法自由行动。

此次武陟县兴华中学事故发生时间,正是期中考试间隙学生如厕时,人员是有可能相对集中、密集的。

其次,人群速度大小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群流动。

活动中,人群速度一致能够提供相对的安全保证。而一旦速度忽快忽慢,加速或者刹车效应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放大传递给后续人群,引发不明就里人员的骚乱,因而导致推搡和拥挤。

第三,人群流动的方向不同,也会造成人群流动的滞缓甚至紊乱。

有学者将活动时的人群流动划分为 6 种类型:同向流动型、对向流动型、交叉流动型、中心聚拢型、四周发散型和散漫无序型。经过模型推演研究发现,同向流动、四周发散和散漫无序(比如闲逛)相对安全,对向流动相比同向流动风险更大。

根据武陟县人民政府的通报,学生是因上下楼梯发生拥挤摔倒受伤,存在人群对向流动的可能。

更危险的是中心聚拢型(注释:人群向同一个点聚拢或散开),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而且,一旦活动人群的速度大小和行进方向发生不规则变化,踩踏事件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去年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群行动动线的紊乱。

人群动线紊乱过程 | 图源:参考文献[2]

除了人群特点,有些场所因自身建筑特点也极容易成为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高危地。

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的,是建筑的“瓶颈处”,即建筑空间中供人员通行的狭窄位置,如建筑物出入口、楼梯等位置。

究其原因,是因为“瓶颈处”会导致人群流量大量缩小,更容易引发人流阻塞滞留现象,是踩踏事故的高发场所。比如2002年12月,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某舞厅中庭着火,数百名正在狂欢的顾客纷纷涌向为数不多的几个出口,短时间内出口前人群大量聚集,无法疏散,人们相互踩踏,最终造成了47 死、12伤的惨剧。

而一旦发生人员拥挤踩踏,伤亡最严重的场所,是狭窄的小巷子或桥梁等两面封闭、两头进出的地方。

这种场所在人群众多时,容易形成成拱现象。

成拱现象指的是人群从大空间场地向比较狭隘的通道移动时,既有正面人流也有侧面人流,大家都拥挤着向通道,在通道口聚集形成一个拱形,此时人群拥挤力巨大,容易导致人员摔倒。

图源:参考文献[2]

在这种通道内一旦发生拥挤,两侧几乎无疏散通道,令逃生或救援难度剧增。

世界上发生过的那些死伤严重踩踏事故,几乎是以上几个人群和场所风险因素的叠加。

如何避免踩踏事故,我们又如何自救?

百次善后不如一次预防。

面对踩踏事故,好的预防措施胜过一切。

如果是大型活动,组织方需要在设计活动时,避免活动吸引的人群构成过于复杂(即不要把活动设定为适合所有年龄的人群),否则会增大管理难度。而且,组织方应根据活动性质和规模,从建筑安全性、出入口数量和开闭情况、疏散路线和安全指示等筛选合适的举办场地。

有多少活动的场地符合要求?| 图源:参考资料[5]

其次,组织方要做好管理工作。

中国公安大学的曹旭对109起大型踩踏事故进行了案例统计分析,发现由管理因素直接导致的事故占比高达34.6%,总伤亡人数接近2万。因此,强化管理层面因素是预防踩踏事故,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一环。包括设立专职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量的安保人员,对整场大型群众性活动进行风险监控。以及对于场地里及周边的复杂地形,如台阶、坡道、道路瓶颈处等,应事先进行实地勘察,对存在较大风险的区域采取隔离措施,阻止人群通行,中风险区域增设安保人员,低风险区域设置提示、警示标志。

特别是出入口秩序维护,人群易在大型场馆的出入口形成拱效应,相互拥挤,如果不及时合理疏导人群,来自各方向的压力都会作用在出口处,容易进一步导致踩踏事故。

在出口处加一个障碍物,就能避免成拱现象 | 图源:参考资料[5]

必要时,可根据人群流量和现场管理水平,对人群采取限行、禁行、禁留等方式,保证交通的畅通性。

对学校而言,应考虑在某些特殊时间段内是否会出现人群密集的情况,如有必要,也可提前安排相关人员在“危险处”进行疏导、管理。对于学校存在风险隐患之处(比如厕所数量和位置设计是否合理,遇到人群密集的情况是否有应急管理方案),及早整治,等到悲剧发生后再补救,就晚了。

身处人群的个体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能做的是:

在进入人员密集的活动场所后,先观察记忆安全出口的位置和疏散通道的方向,尽量避免进入不合格的活动场所。

一旦发现有大批人群涌来,要第一时间避开,怎么避都行,能爬到高处也可以(前提是保证安全)。如果已经进入人群,那么切记不要在人流中停下,更不要逆人流行进,不要贸然蹲下系鞋带、弯腰捡东西,要保持镇定并稳住重心,防止摔倒在地。

梨泰院踩踏事故中,有人及时爬到高处,躲过一劫 | 图源:微博@承包笑点视频截图

在人群异常拥挤时,右手握拳、左手握住右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的空间,保持呼吸。

图源:参考资料[7]

如果不慎摔倒,应护住胸腔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双手交叉、十指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双肘向前,护住太阳穴。发现有人摔倒,应停止前行,大声呼救,告诉后面的人别靠近。

图源:参考资料[7]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姿势好像挨打时在“抱头护体”,不太体面,但危险时刻当然是性命更重要。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川普孙女庆14岁生日!伊凡卡母女美照连发
5年人口暴涨近500万,它凭什么
下龙湾船难37死!幸存者揭"乘客求返航遭拒"
美媒爆料:特朗普厌倦了,希望她自己收拾残局
马斯克AI女友上线,每天1美元,火到系统宕机

24小时讨论排行

韩国申遗全面溃败:泡菜 端午 大木匠技艺被联合国撤销
中国男在硅谷卖酱香饼月赚$2万被逮捕 疑因“无照”…
"再造3个三峡"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工意味著什么?
美籍华人商务部员工前往中国探亲后被禁出境
幼儿园铅中毒案调查出炉 人为投毒6人被捕17人被查
美国家情报总监:奥巴马政府曾伪造川普通俄材料
告“叛国罪”!美情报总监锁定奥巴马时代三大情报首长
中国机器人3分钟就能自行换电 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共和党出招反制中共 提案逼华府与北京“断亲”
川普不爱电动车 美政策大转弯 电车将变贵
ICE再爆争议!男子送女儿上学 当场被砸破车窗逮捕
LA车辆冲撞人群视频曝光!30伤7命危 肇事者遭群殴
加萨援助站再开火!以色列军队"无差别扫射"酿32死
富国银行驻美高管被中国限制离境,引发商界担忧
一周1500人热死,欧洲人为何不装冷气?
农夫山泉收购美国地皮“我们的水被中国人买了”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河南武陟一中学踩踏事件致1死5伤

中国新闻周刊 2023-11-17 08:42:07

11月14日晚上,河南武陟通报了一起“致1人死亡5人受伤”的中学踩踏事件。

根据武陟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情况通报,2023年11月13日上午10时许,武陟县兴华中学初一初二部分男生在期中考试间隙如厕时,因上下楼梯发生拥挤摔倒受伤,涉及的学生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接受检查治疗。目前,1名学生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1名受伤较重学生正在全力救治,4名受轻微伤学生住院观察治疗、近日即可出院。

事发后,市县立即开展现场救援,组织省内医疗专家进行救治。调查组也已成立,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图源:武陟县人民政府官网

为何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楼梯,竟会变成危险之地?我们如何避免踩踏事故?

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容易发生踩踏事故的活动,在人群特点和场所特点两方面,都有些相似之处。

人群特点方面,主要体现在人群人流动线不畅。

什么因素会导致人流动线不畅呢?

首先,人群密度决定着人群行进速度。一般来说,人群密度越大,人群流动速度越低。学者Nelson 和 MacIennan曾通过研究发现,当人群密度在 0.54~3.8 人/㎡时为人群行进的最佳状态,人员基本可以根据个体意愿行走。而当人群密度达到 3.8 人/㎡及以上,个人就会被人群裹挟无法自由行动。

此次武陟县兴华中学事故发生时间,正是期中考试间隙学生如厕时,人员是有可能相对集中、密集的。

其次,人群速度大小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群流动。

活动中,人群速度一致能够提供相对的安全保证。而一旦速度忽快忽慢,加速或者刹车效应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放大传递给后续人群,引发不明就里人员的骚乱,因而导致推搡和拥挤。

第三,人群流动的方向不同,也会造成人群流动的滞缓甚至紊乱。

有学者将活动时的人群流动划分为 6 种类型:同向流动型、对向流动型、交叉流动型、中心聚拢型、四周发散型和散漫无序型。经过模型推演研究发现,同向流动、四周发散和散漫无序(比如闲逛)相对安全,对向流动相比同向流动风险更大。

根据武陟县人民政府的通报,学生是因上下楼梯发生拥挤摔倒受伤,存在人群对向流动的可能。

更危险的是中心聚拢型(注释:人群向同一个点聚拢或散开),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而且,一旦活动人群的速度大小和行进方向发生不规则变化,踩踏事件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去年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群行动动线的紊乱。

人群动线紊乱过程 | 图源:参考文献[2]

除了人群特点,有些场所因自身建筑特点也极容易成为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高危地。

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的,是建筑的“瓶颈处”,即建筑空间中供人员通行的狭窄位置,如建筑物出入口、楼梯等位置。

究其原因,是因为“瓶颈处”会导致人群流量大量缩小,更容易引发人流阻塞滞留现象,是踩踏事故的高发场所。比如2002年12月,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某舞厅中庭着火,数百名正在狂欢的顾客纷纷涌向为数不多的几个出口,短时间内出口前人群大量聚集,无法疏散,人们相互踩踏,最终造成了47 死、12伤的惨剧。

而一旦发生人员拥挤踩踏,伤亡最严重的场所,是狭窄的小巷子或桥梁等两面封闭、两头进出的地方。

这种场所在人群众多时,容易形成成拱现象。

成拱现象指的是人群从大空间场地向比较狭隘的通道移动时,既有正面人流也有侧面人流,大家都拥挤着向通道,在通道口聚集形成一个拱形,此时人群拥挤力巨大,容易导致人员摔倒。

图源:参考文献[2]

在这种通道内一旦发生拥挤,两侧几乎无疏散通道,令逃生或救援难度剧增。

世界上发生过的那些死伤严重踩踏事故,几乎是以上几个人群和场所风险因素的叠加。

如何避免踩踏事故,我们又如何自救?

百次善后不如一次预防。

面对踩踏事故,好的预防措施胜过一切。

如果是大型活动,组织方需要在设计活动时,避免活动吸引的人群构成过于复杂(即不要把活动设定为适合所有年龄的人群),否则会增大管理难度。而且,组织方应根据活动性质和规模,从建筑安全性、出入口数量和开闭情况、疏散路线和安全指示等筛选合适的举办场地。

有多少活动的场地符合要求?| 图源:参考资料[5]

其次,组织方要做好管理工作。

中国公安大学的曹旭对109起大型踩踏事故进行了案例统计分析,发现由管理因素直接导致的事故占比高达34.6%,总伤亡人数接近2万。因此,强化管理层面因素是预防踩踏事故,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一环。包括设立专职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量的安保人员,对整场大型群众性活动进行风险监控。以及对于场地里及周边的复杂地形,如台阶、坡道、道路瓶颈处等,应事先进行实地勘察,对存在较大风险的区域采取隔离措施,阻止人群通行,中风险区域增设安保人员,低风险区域设置提示、警示标志。

特别是出入口秩序维护,人群易在大型场馆的出入口形成拱效应,相互拥挤,如果不及时合理疏导人群,来自各方向的压力都会作用在出口处,容易进一步导致踩踏事故。

在出口处加一个障碍物,就能避免成拱现象 | 图源:参考资料[5]

必要时,可根据人群流量和现场管理水平,对人群采取限行、禁行、禁留等方式,保证交通的畅通性。

对学校而言,应考虑在某些特殊时间段内是否会出现人群密集的情况,如有必要,也可提前安排相关人员在“危险处”进行疏导、管理。对于学校存在风险隐患之处(比如厕所数量和位置设计是否合理,遇到人群密集的情况是否有应急管理方案),及早整治,等到悲剧发生后再补救,就晚了。

身处人群的个体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能做的是:

在进入人员密集的活动场所后,先观察记忆安全出口的位置和疏散通道的方向,尽量避免进入不合格的活动场所。

一旦发现有大批人群涌来,要第一时间避开,怎么避都行,能爬到高处也可以(前提是保证安全)。如果已经进入人群,那么切记不要在人流中停下,更不要逆人流行进,不要贸然蹲下系鞋带、弯腰捡东西,要保持镇定并稳住重心,防止摔倒在地。

梨泰院踩踏事故中,有人及时爬到高处,躲过一劫 | 图源:微博@承包笑点视频截图

在人群异常拥挤时,右手握拳、左手握住右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的空间,保持呼吸。

图源:参考资料[7]

如果不慎摔倒,应护住胸腔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双手交叉、十指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双肘向前,护住太阳穴。发现有人摔倒,应停止前行,大声呼救,告诉后面的人别靠近。

图源:参考资料[7]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姿势好像挨打时在“抱头护体”,不太体面,但危险时刻当然是性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