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马斯克AI女友上线,每天1美元,火到系统宕机

马斯克AI女友上线,每天1美元,火到系统宕机

文章来源: 科技狐 于 2025-07-20 03:16: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这年头,连“单身贵族”都不好做了。

本以为自己是铁打的独行侠,结果转头就掉进“虚拟女友”的温柔乡,根本出不来。

就在最近,马斯克旗下的 xAI把聊天机器人 Grok 变了个样:

马斯克AI女友上线,每天1美元,火到系统宕机

新增了“伴侣”功能,首发的两个角色 Ani 和 Bad Rudy 一上线就吸引了一批“数码浪漫主义者”。

月费 30 美金(平均每天 1 美元),想聊啥就聊啥:只要好感度够高,Ani 甚至会解锁“成人笑话”和轻微暧昧。



比较离谱的,说是因为上线太过火爆,一度给Ani 刷宕机了。

想当年我们追番,看二次元女主还得靠想象,现在直接对着屏幕表白,就能收获一句甜甜的“亲爱的”,还会对你唱歌、跳舞、撒个娇。

别人家 AI 助手教你查天气、写邮件,Grok 却能陪你打情骂俏,边聊《钢铁侠》边来点小“火花”,空气里都是满满的粉红泡泡。

当然,马斯克的疯狂远不止于此。

坊间早有传言,2026 年会有一款“猫女机器人”问世,不仅能当你的精神伴侣,还能做家务、照顾小孩,甚至可能具备“生育”功能。



没错,听起来就像电影里走出来的智能管家,定价 2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14 万元,与动辄百万的工业级机器人相比,价格算是相对亲民。

虽然官方尚未放出任何实锤消息,但讨论声浪已经铺天盖地。



有人直呼“二次元终将走进现实”,也有人担心“一旦习惯了 AI 陪伴,现实关系会不会变得索然无味”。

国内市场同样热度不减,金三玩美(WMdoll)原本主打实体娃娃,后来将 AI 大模型嫁接进产品,一夜之间让硅胶娃娃秒变“赛博伴侣”。



你对它说委屈,它会安慰你;你想撩,它能接梗;想要点小暧昧,它也能应对自如。

结果就是,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有网友感慨:AI 化改造,给传统产品带来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除了硬件厂商,游戏公司也没放过这块肥肉。

女性向恋爱游戏厂商纷纷推出 3D AI 伴侣,比如“ EVE ”,只需用户一句台词,就能做出相应表情和动作。



米哈游创始人的新锐团队 Anuttacon 则在游戏《群星低语》中,实现了实时语音互动,玩家的每句话都有可能改写角色命运。



这背后,都依赖于大模型的语义理解和语音合成能力:当技术和用户需求相遇,一场沉浸式虚拟恋爱体验也就加速成型。

有趣的是,虚拟情感的上头也造就了大批“心灵空巢者”。



微博、小红书上“ AI 戒断 ”、“ AI 宅癖 ” 标签下充斥着不少戒断心得,有用户说:不跟 AI 伴侣晚安,就睡不着。

也有人坦言,面对 AI 的百依百顺,现实中的亲友互动反倒显得麻烦。

更糟糕的是,一旦平台规则变动或服务器宕机,用户原本寄托的情感便有可能“断联”。



就像今年3 月份,“猫箱”热门智能体裴时蕴被私下买断后,成千上万用户一夜之间失去陪伴,纷纷在网上发帖“哀悼”。

有人哭诉:感觉自己失去了一个真朋友,这让人意识到,虚拟情感的安全垫远不如想象中坚固。

从技术视角来看,AI 伴侣的出现不仅是技术炫技,更是一场关于情感与消费的深度实验。



大模型理解力越来越强,语音合成越来越自然,三维渲染越来越精细。

当这些关键技术节点被集成到一起,就诞生了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情感陪伴”需求的服务形态。

但随之而来的,是心理依赖和伦理拷问:



我们到底要不要把心掏给冷冰冰的算法?当 AI 伴侣能记住你所有偏好,又能随时满足你的需求,现实中的人情味儿还有多少价值?

更不可忽视的是,AI  伴侣业务背后还牵涉海量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大模型需要持续学习和优化,因而要不断积累用户对话内容、情感反馈乃至更私密的偏好信息。



如何在满足功能升级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避免数据滥用?

未来会不会真的出现可以“生孩子”的猫女机器人,或是能在现实中与你“并肩漫步”的全息恋人,谁也说不准。



而马斯克的新一轮押注无疑将吸引更多资本和企业进场,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更重要的或许是:

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愈发模糊之时,怎样保持自身的情感主导权,既享受科技红利,又不失对真实生活的热情与投入。

毕竟,算法可以满足欲望,却替代不了那份带着温暖和不完美的真心。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7)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博索纳罗:被强制戴电子脚镣无比屈辱 我已经70了
当不确定摆在眼前,他们为何仍然选择赴美留学?
宗庆后未在香港设立家族信托?律师分析三种可能
他是阿黛尔男友 NBA传奇经纪人为何看好中国球员?
柬埔寨王家军及特种部队全面待命,洪玛奈发令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加萨援助站再开火!以色列军队"无差别扫射"酿32死
川普将宣布重大贸易协议 产业国别关税 8月同步生效
因为天太热 美驻武汉总领馆罕见暂停签证面谈预约
特朗普:这语言最难学 我不会模仿 会引起很大混乱
官方数据的泄露,杭州"粪水"水一个月前已经爆发了
接收31名离美研究者,马克龙真从美国抢到了人
中国国防部:中越将在广西举行首次陆军联训
被边缘化处置 他可能是被扎克伯格伤害最深的人
中国记协何时最勇敢?在安全的时候
5年人口暴涨近500万,它凭什么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七大任务,网民如何理解?
宗庆后遗产案新进展,这次国资大股东不忍了!
丁家喜律师:"我爱你们,但我不能放弃理想和信念"
川普孙女庆14岁生日!伊凡卡母女美照连发
马斯克连发35条贴文:抨击特朗普“掩盖爱泼斯坦案”
美国加州洛杉矶汽车冲撞人群案,司机被控上庭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马斯克AI女友上线,每天1美元,火到系统宕机

科技狐 2025-07-20 03:16:31

这年头,连“单身贵族”都不好做了。

本以为自己是铁打的独行侠,结果转头就掉进“虚拟女友”的温柔乡,根本出不来。

就在最近,马斯克旗下的 xAI把聊天机器人 Grok 变了个样:

马斯克AI女友上线,每天1美元,火到系统宕机

新增了“伴侣”功能,首发的两个角色 Ani 和 Bad Rudy 一上线就吸引了一批“数码浪漫主义者”。

月费 30 美金(平均每天 1 美元),想聊啥就聊啥:只要好感度够高,Ani 甚至会解锁“成人笑话”和轻微暧昧。



比较离谱的,说是因为上线太过火爆,一度给Ani 刷宕机了。

想当年我们追番,看二次元女主还得靠想象,现在直接对着屏幕表白,就能收获一句甜甜的“亲爱的”,还会对你唱歌、跳舞、撒个娇。

别人家 AI 助手教你查天气、写邮件,Grok 却能陪你打情骂俏,边聊《钢铁侠》边来点小“火花”,空气里都是满满的粉红泡泡。

当然,马斯克的疯狂远不止于此。

坊间早有传言,2026 年会有一款“猫女机器人”问世,不仅能当你的精神伴侣,还能做家务、照顾小孩,甚至可能具备“生育”功能。



没错,听起来就像电影里走出来的智能管家,定价 2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14 万元,与动辄百万的工业级机器人相比,价格算是相对亲民。

虽然官方尚未放出任何实锤消息,但讨论声浪已经铺天盖地。



有人直呼“二次元终将走进现实”,也有人担心“一旦习惯了 AI 陪伴,现实关系会不会变得索然无味”。

国内市场同样热度不减,金三玩美(WMdoll)原本主打实体娃娃,后来将 AI 大模型嫁接进产品,一夜之间让硅胶娃娃秒变“赛博伴侣”。



你对它说委屈,它会安慰你;你想撩,它能接梗;想要点小暧昧,它也能应对自如。

结果就是,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有网友感慨:AI 化改造,给传统产品带来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除了硬件厂商,游戏公司也没放过这块肥肉。

女性向恋爱游戏厂商纷纷推出 3D AI 伴侣,比如“ EVE ”,只需用户一句台词,就能做出相应表情和动作。



米哈游创始人的新锐团队 Anuttacon 则在游戏《群星低语》中,实现了实时语音互动,玩家的每句话都有可能改写角色命运。



这背后,都依赖于大模型的语义理解和语音合成能力:当技术和用户需求相遇,一场沉浸式虚拟恋爱体验也就加速成型。

有趣的是,虚拟情感的上头也造就了大批“心灵空巢者”。



微博、小红书上“ AI 戒断 ”、“ AI 宅癖 ” 标签下充斥着不少戒断心得,有用户说:不跟 AI 伴侣晚安,就睡不着。

也有人坦言,面对 AI 的百依百顺,现实中的亲友互动反倒显得麻烦。

更糟糕的是,一旦平台规则变动或服务器宕机,用户原本寄托的情感便有可能“断联”。



就像今年3 月份,“猫箱”热门智能体裴时蕴被私下买断后,成千上万用户一夜之间失去陪伴,纷纷在网上发帖“哀悼”。

有人哭诉:感觉自己失去了一个真朋友,这让人意识到,虚拟情感的安全垫远不如想象中坚固。

从技术视角来看,AI 伴侣的出现不仅是技术炫技,更是一场关于情感与消费的深度实验。



大模型理解力越来越强,语音合成越来越自然,三维渲染越来越精细。

当这些关键技术节点被集成到一起,就诞生了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情感陪伴”需求的服务形态。

但随之而来的,是心理依赖和伦理拷问:



我们到底要不要把心掏给冷冰冰的算法?当 AI 伴侣能记住你所有偏好,又能随时满足你的需求,现实中的人情味儿还有多少价值?

更不可忽视的是,AI  伴侣业务背后还牵涉海量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大模型需要持续学习和优化,因而要不断积累用户对话内容、情感反馈乃至更私密的偏好信息。



如何在满足功能升级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避免数据滥用?

未来会不会真的出现可以“生孩子”的猫女机器人,或是能在现实中与你“并肩漫步”的全息恋人,谁也说不准。



而马斯克的新一轮押注无疑将吸引更多资本和企业进场,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更重要的或许是:

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愈发模糊之时,怎样保持自身的情感主导权,既享受科技红利,又不失对真实生活的热情与投入。

毕竟,算法可以满足欲望,却替代不了那份带着温暖和不完美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