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大鼻子老外骑车是一大怪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大鼻子老外骑车是一大怪

文章来源: 今日时事 于 2007-09-19 09:50:1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莱斯女士在给德国之声写的第二篇上海随笔里,描述了作为大鼻子老外在上海骑车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经历。为什么老外在中国骑自行车别人就看不懂,看不惯,她觉得很难理解,也很有趣。   上海的交通混乱不堪。叠着几层穿越城市的高速公路,在上面行驶着,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到一些摩天大楼的十层里面的景象,假如这些大楼不是装着反光玻璃的话。不要命的驾车人,自行车手,摩托轻骑驭者从所有的方向涌来。高峰时,这个城市的许多许多交通针眼里水洩不通。许多人为此生气,愤怒,因为从A到 B的时间比平时不知道要长多少。要不就买辆自行车,自己钻缝去。我就选择了后者。而我的选择让许多人不能理解。我的中文老师:“自行车?你?为什么要这样?”一名英国同事:“坐出租车在这里是很便宜的。”另一位:“您没有司机吗?”

  无数怪笑的脸

  在上海,谁要有钱,就不会自己倒腾脚。差一点的也骑着带电马达的助动自行车,或者轻骑,要不就坐公共汽车,地铁,或者出租车(地位从前到后升级)。所有中国人的梦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谁拥有了,谁就成功了。而自行车则位于所有交通工具的最底层。“大鼻子”骑自行车的景象在这里是极罕见的,所以,行在路上的人看到竟然有西方人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行进,都非常的惊讶。

  我的车上第一周有以下见闻:有两辆自行车差点撞上汽车,因为他们让骑着车的我震住了,没看见对面来的汽车;有一个年轻男人看到我时是那样的惊讶,以至他错过了靠站的公共汽车;此外,还有无数震惊的、怪笑的脸。

  骑车人地位低下

  骑着车找住房是个失败的经验。房屋经纪人小姐看到我在她的面前跨下车来,话里面有另外一种调子:“噢,您有辆自行车。”实际上她想说的是:“噢,你肯定是疯了。”那套住房真的很漂亮,但我们没有得到。经纪人忽然告诉我们,该住房已经出租了。

  一个生活在上海的瑞士生意人每天都骑着车到办公室去。有一天,他告诉我,他的女秘书由于这个原因而辞了职:因为为一个骑车上班的老板干活,她觉得是无法忍受的。



  家的感觉


  儘管如此,骑车在上海是一种能够向前行进的交通模式。自从我开始骑着车穿越这座城市以来,我更有了一种在自己家里的感觉。因为,当你跟20个同样骑车的人结成团伙穿越一个有12条行车道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会有一种不可能更贴切的互相归属的感觉。

  此外,终于可以做很久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了:野蛮地按着铃把行人从横道线上挤开,杀出一条通道来(“强者胜”的原则在这里同样通用);红灯时逆向穿过马路(当然要看清来往的车辆),禁止向左拐的地方儘管向左拐。当然了,这些是需要以练习为基础的,也需要适应同样骑车的不认识的同伴们的野蛮习惯。

  然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辆功能有效的自行车。剎车也许不那么重要,但一只响亮的铃是一定要按得动的。铃的使用率比剎车要高十倍。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川普孙女庆14岁生日!伊凡卡母女美照连发
5年人口暴涨近500万,它凭什么
下龙湾船难37死!幸存者揭"乘客求返航遭拒"
美媒爆料:特朗普厌倦了,希望她自己收拾残局
马斯克AI女友上线,每天1美元,火到系统宕机

24小时讨论排行

韩国申遗全面溃败:泡菜 端午 大木匠技艺被联合国撤销
中国男在硅谷卖酱香饼月赚$2万被逮捕 疑因“无照”…
美籍华人商务部员工前往中国探亲后被禁出境
"再造3个三峡"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工意味著什么?
幼儿园铅中毒案调查出炉 人为投毒6人被捕17人被查
美国家情报总监:奥巴马政府曾伪造川普通俄材料
告“叛国罪”!美情报总监锁定奥巴马时代三大情报首长
中国机器人3分钟就能自行换电 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川普不爱电动车 美政策大转弯 电车将变贵
共和党出招反制中共 提案逼华府与北京“断亲”
LA车辆冲撞人群视频曝光!30伤7命危 肇事者遭群殴
ICE再爆争议!男子送女儿上学 当场被砸破车窗逮捕
加萨援助站再开火!以色列军队"无差别扫射"酿32死
富国银行驻美高管被中国限制离境,引发商界担忧
华人旅馆老板娘陈尸客房 遭强暴杀害 37岁男被判…
一周1500人热死,欧洲人为何不装冷气?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德国记者上海笔记:大鼻子老外骑车是一大怪

今日时事 2007-09-19 09:50:11

莱斯女士在给德国之声写的第二篇上海随笔里,描述了作为大鼻子老外在上海骑车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经历。为什么老外在中国骑自行车别人就看不懂,看不惯,她觉得很难理解,也很有趣。   上海的交通混乱不堪。叠着几层穿越城市的高速公路,在上面行驶着,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到一些摩天大楼的十层里面的景象,假如这些大楼不是装着反光玻璃的话。不要命的驾车人,自行车手,摩托轻骑驭者从所有的方向涌来。高峰时,这个城市的许多许多交通针眼里水洩不通。许多人为此生气,愤怒,因为从A到 B的时间比平时不知道要长多少。要不就买辆自行车,自己钻缝去。我就选择了后者。而我的选择让许多人不能理解。我的中文老师:“自行车?你?为什么要这样?”一名英国同事:“坐出租车在这里是很便宜的。”另一位:“您没有司机吗?”

  无数怪笑的脸

  在上海,谁要有钱,就不会自己倒腾脚。差一点的也骑着带电马达的助动自行车,或者轻骑,要不就坐公共汽车,地铁,或者出租车(地位从前到后升级)。所有中国人的梦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谁拥有了,谁就成功了。而自行车则位于所有交通工具的最底层。“大鼻子”骑自行车的景象在这里是极罕见的,所以,行在路上的人看到竟然有西方人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行进,都非常的惊讶。

  我的车上第一周有以下见闻:有两辆自行车差点撞上汽车,因为他们让骑着车的我震住了,没看见对面来的汽车;有一个年轻男人看到我时是那样的惊讶,以至他错过了靠站的公共汽车;此外,还有无数震惊的、怪笑的脸。

  骑车人地位低下

  骑着车找住房是个失败的经验。房屋经纪人小姐看到我在她的面前跨下车来,话里面有另外一种调子:“噢,您有辆自行车。”实际上她想说的是:“噢,你肯定是疯了。”那套住房真的很漂亮,但我们没有得到。经纪人忽然告诉我们,该住房已经出租了。

  一个生活在上海的瑞士生意人每天都骑着车到办公室去。有一天,他告诉我,他的女秘书由于这个原因而辞了职:因为为一个骑车上班的老板干活,她觉得是无法忍受的。



  家的感觉


  儘管如此,骑车在上海是一种能够向前行进的交通模式。自从我开始骑着车穿越这座城市以来,我更有了一种在自己家里的感觉。因为,当你跟20个同样骑车的人结成团伙穿越一个有12条行车道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会有一种不可能更贴切的互相归属的感觉。

  此外,终于可以做很久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了:野蛮地按着铃把行人从横道线上挤开,杀出一条通道来(“强者胜”的原则在这里同样通用);红灯时逆向穿过马路(当然要看清来往的车辆),禁止向左拐的地方儘管向左拐。当然了,这些是需要以练习为基础的,也需要适应同样骑车的不认识的同伴们的野蛮习惯。

  然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辆功能有效的自行车。剎车也许不那么重要,但一只响亮的铃是一定要按得动的。铃的使用率比剎车要高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