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年第19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The 19th International Fryderyk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 第一轮中:
中国选手王子涵(Zihan Wang),年仅16岁,是本届最年轻的中国参赛者之一。
他选择演奏的曲目之一是 肖邦《前奏曲 Op.28 No.15〈雨滴〉》。
在演奏过程中,他的情绪明显被音乐触动,到了中段小调那部分(阴郁、内省的段落),
出现了几次明显的哽咽和落泪。
尽管他坚持演奏到最后,但细节控制和节奏稳定性确实受到影响。赛后评委在
评语中提到 “emotion over control(情绪压过了控制)”。
因此,他 未能进入第二轮。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日本选手 Yumeka Nakagawa(中川梦香) 同样在演奏《雨滴》时情绪激动,泪流满面。
不同的是,她 仍保持了全程的演奏控制与音色均衡,结尾甚至有一瞬极度克制
的“静默”。
她因此被评为“emotionally sincere yet technically intact(情感真挚且技术
完整)”,并顺利晋级。
为什么“雨滴”如此容易让人情绪失控
音乐结构本身极具感染力:
这首曲子在表面平静之下,埋藏着极深的情绪波动。那个“雨滴”音型贯穿始终,
如心跳般持续。中段的小调转换带来压抑与悲怆,很容易让演奏者陷入共情。
舞台氛围与心理张力:
肖邦比赛对年轻选手的压力极大,尤其是面对全球直播、评委和观众的聚焦。
那种“完全暴露在音乐里”的状态,会放大每一丝情绪。
年轻演奏者的感受力极强:
像王子涵这样的16岁少年,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心理承受力和舞台经验还未完全
建立。当他真正“进入音乐”的时候,很可能被自己唤起的情绪压倒。
雨滴的象征意味:
对很多演奏者来说,这首曲子象征孤独、告别、时间流逝甚至死亡
(肖邦当年病重时在雨夜写成)。对少年而言,这种“太成熟的情绪”是一种冲击。
舆论反应
很多网友认为王子涵“虽然落选,却让人心疼”,称那一刻他“不是演奏者,
而是音乐的共鸣者”。
日本选手 Yumeka Nakagawa 则被赞“像雨中盛开的花”,她的克制与沉浸形成了
戏剧性对照。
部分业内人士评论:“真正的肖邦精神不在完美无缺的技巧,而在能否被
音乐击中——他们两个都做到了。”
Time from : 30:00
Time: 30:2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