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姗姗来迟的怪丝瓜

远远的雾 (2025-10-02 11:46:33) 评论 (0)

前些年我常种的是普通丝瓜,那种长条形、深绿色的品种,产量颇高。但去年有位朋友送我几个不同的丝瓜,个头粗壮,外皮光滑,呈浅绿色,看上去并不十分水灵。然而入口之后却出乎意料地鲜嫩,肉质紧实而爽口。

第二年,我便向朋友讨要了几株苗子,也试着种起这种新型丝瓜。收成还算可观,我甚至特意留下了一个大瓜作为来年的种子。如今已是第二年种植这种丝瓜。



前几天我在博客里写过今年菜园的惨状:播种得晚,衰败得早。丝瓜也是一样,枝叶还在,却并不结果。没想到这几天气候转凉,藤蔓间却忽然显出一些起死回生的迹象。也许这些丝瓜不太喜欢前段特别高温的气候吧。





这让我想起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诗中,他把自己比作那黄叶寥落的秋天,叶落风寒,树木近乎凋零。他也把自己比作黄昏,而在诗的结尾,他话锋一转,大声提醒友人,正因时日有限,才更该紧紧抓住爱,生儿育女,让孩子留住你的容颜。

丝瓜似乎也遵循了这种人性化的自然逻辑。在夏日的盛旺时期,它们只顾枝叶繁茂,却迟迟不肯结果,好像觉得时日尚早,不急于延续后代。可一旦秋意来临,夜晚渐凉,它们忽然被提醒:该留子孙了。于是短短几个星期,藤上竟纷纷挂起小瓜。我也及时补充了些复合肥,它们便眼看长大。本来今年并不打算留种,但因为一个瓜错过了采摘时机,竟长成了一只硕大的瓜,不得不留下来做来年的种子。

这种丝瓜我在中国北方家乡确实从未见过,后来把照片发到网上,才知道它有名有姓,叫圆筒丝瓜,在华南、华东地区颇为常见。与北方常见的细长丝瓜或带棱丝瓜不同,它更为短壮。

圆筒丝瓜有一个特别的优点:耐存放。即便置于室内,一两个星期都无妨;若放进冰箱,保存两三周也依然鲜嫩。相比夏季里那些必须趁早吃掉、难以储存的蔬菜,丝瓜的这种耐储存性显得十分宝贵,能为日常饮食带来更多调剂。去年我甚至尝试过在网上学到的一种冷冻保存方法:削皮后切成滚刀块,装入塑料袋直接冷冻,下次取出烹饪,依旧清新如初。

至于吃法,更是丰富多样。最常做的是蒜蓉清炒,或与鸡蛋搭配成炒蛋、鸡蛋汤;也可以做排骨丝瓜,汤汁清甜,更是夏日佳品。若有心,丝瓜完全可以成为餐桌上挺有潜力的一道菜。

在大部分菜园早早收尾、满眼萧条的时节,这一族姗姗来迟的圆筒丝瓜却还在后院努力挂着,好像不肯认输似的。它们让我想起莎士比亚写的那个黄昏和残秋:正因为时日无多,人生反倒更显珍惜。或许正是这份迟到的倔强,让我的后院在凉意里多了一丝意外的温暖。

2025.10.2 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