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色列与伊朗:中东边缘的“12日战争”
当时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德黑兰方面随即以导弹反击,中东一度濒临地区战争。就在外界普遍认为冲突将升级之际,川普下令出动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对伊朗境内的两个关键核研发中心实施“精确外科手术式打击”。川普以极具戏剧性的方式“插手”,以军事威慑促成外交停火。
从结果看,冲突确实在12天后停止。但必须指出,这更像是“受控冲突”的结果:以色列完成了对伊朗核计划的警告性打击,而伊朗也以有限还击“保全面子”。川普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施压与调解”的象征层面。他以强硬姿态出现在新闻镜头前,宣称“美国维护了中东和平”,但事实上,这场危机本身就不是一场可持续的战争——双方都无意扩大冲突。
点评:川普在其中发挥了调停与制衡作用,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阻止”了局势恶化。
2,印度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老问题,新包装
不久前,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激烈交火,造成数十人死亡。川普自称通过电话外交“让两个核大国冷静下来”,并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宣布“又一次阻止了核战争”。
然而,印度外交部当即否认美方发挥了关键作用,强调停火是两国“直接沟通”的结果。熟悉南亚事务的学者指出,印巴边境冲突历来呈周期性爆发,几乎每年都有交火,但规模有限、政治可控。川普的介入,固然制造了舆论焦点,却并未改变两国长期对峙的结构性矛盾。
点评:川普的角色更像“抢镜头的调解人”,而非真正的和平缔造者。
3,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卡拉巴赫的短暂停火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纷争已延续数十年。川普在任内接待了两国领导人,并促成签署和平意向书,被称作“历史性时刻”。
这场“和平声明”更多是象征性的外交成果——在大国缺位、欧盟调解乏力的背景下,川普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双方签字拍照,各取所需。
点评:外交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效果。川普提供了平台,却未解决根本问题。
4,刚果与卢旺达:非洲内陆的冷却努力
刚果(金)与卢旺达的紧张关系主要围绕东部矿产区与反叛武装支持问题。川普宣称,美国在非洲的军事顾问与外交特使“成功避免了地区战争”。但事实上,这一地区的停火与和谈,更多归功于非洲联盟与联合国维和机制的长期努力。
点评:美国的介入有限,川普的“阻止战争”说法显然夸大其辞。
5,柬埔寨与泰国:东南亚的边境摩擦
川普提及此案时,几乎无人知晓他指的是什么“战争”。柬泰边境的确存在长期争端,尤其围绕柏威夏寺一带,但近年规模极小,多为局部对峙。川普所谓“通过友好谈判阻止流血”,实际不过是例行外交表态。
点评:虚构成分居多,属于“拔高式叙述”。
6,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尼罗河上的权力博弈
复兴大坝(GERD)争端关系到埃塞俄比亚的国家电力计划与埃及的生命线——尼罗河水。川普在此前任期内便曾出面斡旋,最后促成双方签署初步谅解备忘录。2025年,他再次宣称自己“防止了尼罗河战争”。
然而,事实是,大坝问题虽然激化,但两国均不具备发动全面战争的条件。埃及受国内经济困扰,埃塞俄比亚则面临内战余波。川普的参与固然强化了外部压力,却难言“阻止”。
点评:发挥了象征性缓冲作用,但“战争”本身并不存在。
7,塞尔维亚与科索沃:旧怨新解的经济协议
川普主持签署了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经济正常化协议,这是他最具实际影响力的“和平调停”之一。虽未触及主权承认问题,但确实缓解了巴尔干地区的对抗情绪。
这场谈判可视作川普少数真正具备实质意义的外交成果之一。它展现出他偏重“交易式外交”的风格:以经济利益替代意识形态,以投资换取稳定。
点评:相对成功的斡旋,虽非终极和平,但确有积极作用。
8,加沙停火:川普“第8次阻止的战争”
2025年10月8日,川普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就其提出的和平计划第一阶段达成共识,包括加沙停火、释放人质与巴勒斯坦囚犯。哈马斯与以色列总理府随后证实协议生效。川普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再次阻止了一场战争——也许是世界上最难的一场。”
这一消息震动全球。毕竟,加沙战争已持续多年,死亡人数逾十万,停火谈判屡次失败。川普的“和平方案”采取了“分阶段停火”方案——先停火、后交换人质、再讨论政治地位;同时,绕过联合国机制,直接与以色列总理府及卡塔尔中介协调,重演其“单边交易式外交”;此外,川普还用“交易逻辑”代替传统人权话语,主张“只要双方都能赢一点,就能避免输光”。
在这一背景下,协议的达成确实具有突破性意义——至少短期内,枪声停了,援助车队重新进入加沙。从国际舆论的角度看,川普确实以个人方式“重新定义”了外交叙事:他不依靠制度,而依靠自信、媒体与交易心理。他的风格或许粗糙,却能在混乱中创造“意外的可行性”。
点评:这场停火是真实的,也是暂时的。若能持续,它将成为川普最具影响力的外交遗产。

川普的“8次阻止战争”,构成了一种政治叙事,而非地缘事实。在川普的世界观中,没有“国际社会”,只有“川普与混乱世界”。他以“商人谈判”的逻辑处理战争与和平,强调个人意志胜于体制运作;他的每一次“和平”,都是一种交易:停火换利益、协议换曝光。虽然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但能迅速制造政治资本;川普懂得如何在镜头前制造“历史时刻”,无论结果如何,影像已经胜过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川普的“阻止战争”,是一种“政治营销的和平”。它既有实际成分,也充满象征意义。
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川普的操作极为高明。他把复杂的地缘政治,浓缩成一句易于传播的口号:“我阻止了战争。” 这既满足了选民对“强人救世”的心理期待,也让他在外交舞台上保有独特的存在感。8次“战争”中,川普都置身其中,虚虚实实,难辨真伪,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宣传”上,川普无疑“全球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