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我心中

世界在我心中 名博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的收藏堪称世界第一

世界在我心中 (2025-10-15 10:01:04) 评论 (0)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而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又是馆中最主要的收藏和展品,青铜器西周大克鼎就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位于浦东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去年12月刚刚正式开放,现在中国稍微有点名气的博物馆都需提前预约,像上海博物馆东馆无需预约的己很少有了。不过要去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参观,则需要预约。 

    原计划用两到三小时走马观花游东馆,没想到正好赶上一个青铜器馆志愿者导览团,就加入到其中。我被这位志愿者讲解员娓娓动听的解说所吸引,她从中国青铜器的历史到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的收藏,从青铜器的基础知识到每一件青铜器展品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都介绍得淋漓尽致。她用了两个多小时介绍完整个青铜器馆,临分别前我问了一下她个人的情况,她是学机械的,自学了历史,每周到东馆义务讲解一天,这是她最后一年做义务讲解员了,因为博物馆规定不充许七十岁以上的义工,我听得出来,她恋恋不舍这份义务工作。我也因为遇到她,在东馆停留了三个小时,只去了一个青铜器馆。

    我写这篇博文,主要是为了感谢她为这份义务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再者就是把从她身上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青铜器古时称其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和铅等的合金,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逝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

    中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青铜器,它是贵族社会崇尚礼制的特殊产物, 因此被称为礼器。志愿者讲解员的解说开场白就说我带大家欣赏古代的礼器,来一个探源之旅。

    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以中国青铜工艺的发展史为线索,展出了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清中期3600年间的500多件展品。志愿者讲解员说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是世界最好的,她说世界青铜器收藏最好的是中国,中国收藏最好的是上海博物馆。为什么上海这个青铜器出土文物数量极少的地方,上海博物馆却是世界青铜器收藏最好的呢,她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上海博物馆己故馆长马承源是中国青铜器专家,他为上海博物馆收藏青铜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马承源从1954年开始在上海博物馆工作,先后担任保管部副主任,青铜研究部主任,馆长,顾问。他一生智力于青铜器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青铜器方面的书籍和论文。他从国内外购进了大量的青铜器等珍贵文物,在香港市场就购买了300多件青铜器,竹简,玉器等文物。

     二是1958年的大跃进使上海博物馆有了收藏青铜器的更多的机会。在当年大炼钢铁的运动中,上海负责合金的冶炼,中国各地废旧合金源源不断运到上海,当时担任保管部副主任的马承源和其他馆员到上海钢铁厂高炉前救下了汉代青铜蒸馏器,这件汉代蒸馏器将中国的蒸馏器的制造向前推进了一千年,还救出了春秋时期的龙耳尊,鲁原钟,东汉时时期的婴座熨斗等。从这我想到当年各地扔进高炉的文物恐怕不会少,上海有马????源,鞍钢,武钢,首钢以及各地的大小钢铁????有没有马????源这样的人物就不得而知了。

   三是海内外的捐赠。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就是潘达于女士捐赠的。潘家得到大克鼎和大盂鼎等文物后,国民政府和日军多次索取,日军曾到潘家挖地三尺寻找,潘家保住了这些宝物。潘达于不姓潘,她是潘家的媳妇,为了把宝物传给潘家,她改姓潘。1952年潘女士得知上海博物馆征集文物,就把大克鼎和大盂鼎等400多件文物捐给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当时给了潘女士一定数额的奖金,潘女士收到钱后,分文不留全部捐给了政府。解放后潘女士一直在上海弄堂里的工厂做工,收入微薄。几年前上海博物馆给潘女士办了百岁生日活动,潘女士来到上海博物馆看到大克鼎后,围绕大克鼎走了三圈,说大克鼎有了一个好家。上海政府在这场生日活动上奖励潘女士一栋别墅,我听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感动得差点落泪。潘女士捐的大孟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位志愿者讲解员介绍给我们不少东馆的青铜器,我把她主要讲解的四件青铜器介绍给大家。

    其一,前面提到的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大克鼎铸成于西周中晚期(约公元前11世纪末一前771年),鼎高93.1厘米,直径75.5厘米,重201.5公斤。造型厚重,巨大的波曲纹线条流畅,足部饰有浮雕兽面,最珍贵的价值在于其内壁铸刻的290字的长文,文中追述了先祖的功绩,记载了周王的册命。

   其二,镶嵌十字纹方钺。镶嵌十字纹方钺为夏晚期(公元前18世纪一前16世纪)的青铜器,钺是古代用于杀戮的形具。但是这个十字文方铖刃部平口无锋,不用于实战,是一件礼仪用器。由于方钺上有精美的镶嵌装饰,中心圆孔周围环列两圈用绿松石嵌成的十字纹,所以命名为镶嵌十字纹方钺。

    其三,晋侯苏钟。1992年西周时期的晋候苏钟在山西出土,被盗墓人运到香港,1994年在香港古玩市场出现,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源决定买回。西周晋侯苏钟共十六件,由上海博物馆买回十四件,一直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另外两件由山西博物院和北京大学在山西发掘,现展出于山西博物院。西周晋侯苏钟铭文全部为錾刻,为西周青铜器首见。

   其四,子仲姜盘。子仲姜盘为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一前七世纪上半叶)的青铜器,由香港商人叶肇夫先生捐赠。春秋子仲姜盘高18厘米,直径45厘米,重12.4公斤。此盘的特点是盘中铸有鱼,龟,蛙,水鸟等31个水生动物浮雕和立雕,其中有11个是圆雕,可以在盘中原地360度旋转。

     志愿者讲解员说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的收藏是世界第一,我用她这句话问了两个AI,一个把上海博物馆排第一,一个把中国国家博物馆排第一,上海博物馆排第二。我认为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的收藏是世界第一这个论点,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它肯定是世界最好的之一。不过上海博物馆具有中国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这一点是公认的。

    上海博物馆东馆正面上海博物馆东馆侧面上海博物馆东馆大厅青铜馆的牌子,青铜馆在一楼右侧青铜馆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牌子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大克鼎,由于游客太多,有的照片中会有游客,很报歉。夏晚期镶嵌十字文方钺西周晋侯苏钟,一组为八个钟。晋侯苏钟,这组应该也是八个,现只展了六个,另外两个在山西省博物馆。春秋晚期的子仲姜盘爵。爵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爵是裸酒器始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代,为商代青铜礼器中的核心器物。八牛贮贝器,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牺尊,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一前476年),1923年山西浑源县李峪村出土。五牛枕,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铸客鼎,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一前221年),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癸殳古方尊,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癸和殳为一个字,我没找到此字。 8月20日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志愿者导览时间表,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