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座雪山——乞力马扎罗 (下)

roz (2025-10-02 13:54:41) 评论 (0)

Day 4, Horombo Hut (3720M) to Kibo Hut (4720M) 8KM

第四天只能算半天,走8公里中午到Kibo大本营,准备晚上12点出发冲顶。

4000米以上基本没啥植被了,满目黄沙荒凉,只有Kibo峰顶的冰川在阳光下闪着圣洁的光芒。



很紧张,今天的同屋是两个瑞士女孩,她们信心很足,说自小山区长大,出来爬山3000米以下的都不考虑,所以也不屑去我再三推荐的Patagonia。

下午赶紧休息,被waiter叫醒两次,一伙儿午饭一伙儿晚饭的,很恼火,但waiter听不懂英文一味憨厚笑着,只好乖乖配合。

Day 5, Summit day! Kibo Hut (4720M) to Uhuru peak (5895M)

前几天都只是铺垫,今天才是冲顶日,成败在此一举!

我从一开始就向小导游表示了一定要登顶的强烈愿望,更表示“如果能登顶,一定发大红包”。

有了这么强的incentive,小孩果然来劲了,把他的忠犬发小waiter一起叫上,帮我冲顶。

day 4 晚11点起床准备,为了对付传说中的狂风超低温,我上身穿了六层,还有一件冲锋衣在包里备用,下身是美丽诺羊毛长裤加滑雪裤,加上帽子双重面巾和滑雪手套,整个人像一只北极熊。

倆瑞士女孩也不遑多让,三只大熊加上4个向导,挤在小木屋里转身都困难。于是我带着我的左右护法赶快出发了。



讲冲顶前,先说说我的训练准备吧。

是的,我认认真真,每周三次去gym 训练了两个月。

作为一个乐观的理科女,我一向量出为入never over train myself。所以先分析了一下冲顶日的行程,上山6公里爬升1200米。如果是跑步机用最高档15度角走6公里,爬升1200米绰绰有余。

基于Kibo峰并不长成规则的斜角,有大约900米的高度是45-60度左右直上,我又加了爬楼机的训练。爬楼机6档时,16步为一层楼,一层楼3米,那900米也就300层楼嘛。按我爬楼机30分钟100层楼的速度,就算在山上慢上一倍,也就区区三小时。

为了双保险,我在最后一周训练时,把跑步机爬坡和爬楼机同时训练,等于把这6公里1200米爬升给干了两遍。

所以虽然我一直表面谦虚,心理还是蛮有底气的。

今天早上来Kibo Hut的路上,远远地对着Kibo 峰,和导游再三确认了冲顶线路。如图所示,左边的是Lemosho冲顶线,右边是Marangu冲顶线。



一路上小导游和我都在讨论作战方案:从Kibo Hut到Gilman’s point (5681M) 争取6小时完成,然后45分钟到Stella point (5756M),再45分钟到Uhuru point (5895 M)。

于是我嘴上谦虚,向小导游表示一定努力。心理盘算着我30分钟100层楼的训练,觉得到Gilman’s point 撑死也就3小时吧,嘿嘿到时候让小导游吓一跳,彻底膜拜在东方的神秘力量之下。

此时我对雪山的威严还一无所知,所以现实结结实实地给我扇了一耳光!

半夜12点,三人小分队顶着头灯出发了。头顶星光灿烂,半轮下弦月低低挂在天边。我们出Hut走过一小段缓坡,山势渐陡,爬山正式开始了。



小导游在前领路,忠犬发小在后方护驾,我老老实实地被夹在中间,在心里数步数。鉴于我们“Pole Pole “的爬坡方式,我诚实地把两步才算成一步,所以一层楼是16*2步,公平吧。

坡度较陡,直爬比较辛苦,小导游带领我们开始走“Z”字。我在暗自把楼层总数乘以4,目标从爬300层楼变成了1200层楼。

爬了大约200层楼左右,脚底砂石变得越来越松软,平时半寸的浮沙碎石,现在感觉有半米深,经常登山杖一插下去都没探到底。往上走两步,至少滑下来一步。我心里叹气,又把目标楼层翻了一倍,变成了2400层楼。



这时候已经有点慌了,要知道我的训练量也就保证爬300层楼而已,剩下的全靠人品发挥了。所以一路上小导游和忠犬发小唱歌打气,我都只是默默紧跟,丝毫不敢懈怠。

终于,在数完3000层楼后,忍不住问导游怎么还没到顶,得知刚走一半时,我崩溃了。

要求喝热姜茶,要求吃gel,要求休息,痛诉忠犬发小下午叫我起床两次,现在想睡觉,质问3000层楼了为什么还没到顶……

小导游听不懂3000层楼的梗,只在黑暗中拿手机对着我录视频。从第一天发现他拍照技术不错后,我的手机就一直放他手上,现在随时给我取证留念上了。

摆烂完了,还是得走呀。看看下面星星点点,好几批后来者的头灯微光,想想都已经比他们爬得高这么多了,要放弃岂不可惜。



终于,在爬了5000多层楼后,看到了传说中的巨石阵。

这是到Gilman’s point的最后屏障,大约200米高的巨石阵。Patagonia的巨石阵,总可以在边上找到小一些的石头垫着爬上去,现在黑灯瞎火的也没法找别的方法,只能跟着小导游的脚步硬爬。



(白天看着不那么可怕的巨石阵,黑夜中可是极端恐怖的存在)

小导游和忠犬发小身轻如燕,在石头间跳跃,简直像凌波微步。我想想这5600多米的高山,就算我会轻功也不敢尝试呀。

于是,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里,在5600米高处最寒冷时刻,我在巨石间艰难攀爬,热得浑身发烫。小导游和忠犬发小揣着手在高处站着,大笑着看我大张四肢趴在大石头上,一点点蠕动向上。我气急,问你们是山羊吗?小导游回答:“咩……”。

在第一缕晨光划破天际时,我登上了Gilman's point.

我以为我会哭,但是并没有。紧紧拥抱了两只山羊,对着边上火山口的雪拍照留念后,又被催着赶路了。



到Stella point时,看到下面走Lemosho的人,排成长龙在平整的坡上“pole pole”,我一口气上不来,坐在牌子下就不肯动了:凭什么他们不用一步三滑不用爬大石头?凭什么他们有short cut比我们少走45分钟?

短暂摆烂2.0,然后迈着沉重的步伐,终于熬到了冰川,熬到了非洲之巅,Kilimanjaro Uhuru peak 5895米。



瞬间充血,瞬间精神。天大地大,唯我和山顶那几十人独尊。哈哈哈

这是我的第一座雪山,是靠双腿爬到过的最高处,也算是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之一吧!

估计山顶的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我看到拍搞怪照片的年轻情侣,穿着不专业羽绒服背后水袋破裂而挂了一背冰碴子的女士,和十几岁的中国小孩……

真想把这一刻的快乐变成永恒!!!



Day 5 -6 Uhuru peak to Kibo Hut to Horombo Hut to Gate

上山是挑战,下山是释放。

念念不舍地回头下山,快回到Gilman’s point时,远远有人叫我名字,原来是刚爬上来的圆脸瑞士女孩。这个马特洪峰脚下长大的孩子,昨天还在放狠话说要拉爆向导“no shit pole pole”,现在却带着哭腔,告诉我“I feel so weak……”

原来她情况一度非常危险,导游不得不停下来给她做评估,看是否可以继续爬升。雪山果然会教训每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嘴硬的人。我不敢告诉她我也累爆了,只能安慰鼓励半天。



下山时,小导游再也不念叨“pole pole”,简直怎么快就怎么下,甚至玩起了垂直速降。这才真正见识到了山羊们的恐怖实力。

下山的两天,忍不住和小导游聊起Big Seven,世界公认的七大雪山。乞力马扎罗可能是我唯一能登顶的七大了,但小导游才25岁,一年爬一座,爬完7大也才31岁,到时候我就能在新闻里看到他,可能已经是某运动品牌的代言人了。

聪明的他,必定知道穷人家孩子逆天改命所需要的付出和努力。他未必会真的去爬七大,但他和我们一样,也一直在爬自己人生的那座大山。

以前对于我,旅行的意义,在于把地图上的名字,变成活生生的体验。而现在的我,旅游不仅是为了见山河湖海,更为了见天地众生。

生命见证过真实,才会发生质变。当网络上那些冰冷的文字和图片,变成真实的景色和活生生的人,你会有更深地感受。

在坦桑尼亚,我遇到了父辈从也门逃难过来的一半阿拉伯血统的司机,和祖父从巴基斯坦躲避战火而来,娶了查卡姑娘落地生根的混血小导游。你会从他们的家世经历,勾勒出近代简史的战争与动荡,家国和情仇。

肯尼亚的日渐没落,和坦桑尼亚的迎头赶上,似乎向我们展示着两个多民族国家因为民族冲突而走向的两个极端。包容的坦桑尼亚,甚至基督徒和伊斯兰教徒可以通婚。而他们的经济,让我似乎看到九十年代初的中国,野蛮生长却又生机勃勃。

不知是不是降维观察,或是过来人心态,我很期待聪明能吃苦的小导游,用他的street smart 加上天生的亲和领导力,在这片刚刚起步发展的土地,在这个机遇初现的国家,能写出属于他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