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没事就在家收拾。换季了,得来个大扫除。再说上次和朋友办了Yard Sale,约好了明年开春再来一次!这个动力更让我把家里翻个底朝天,还特地去买了几个储物箱,准备清出一批值得卖的东西来。
翻出出国至今一直带着的几件衣服,准备留一辈子,是个念想。秀三件毛衣和背后的故事。
【彩花粗线毛衣】

这粗线毛衣是研一时和室友在人大路口的友谊商店买的,外销款,价格不菲。在八十年代后期,这可是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时髦衣服。我俩不约而同一见钟情,一咬牙,一人来了一件。
当时我们三人同宿舍,一位北京同学周末甚至平时没课都会回家,所以我和另一位成都美女就成了吃喝玩乐的好搭档。她长得高挑白净,一双大眼睛带着朦胧的美。后来听班上男生说她的朦胧美曾是卧谈会的热点之一。其实呢,室友说有点近视,但不想带眼镜。歪打正着啊,哈哈。
当时研究生的津贴够基本生活。我俩的父母都在高校工作,不差钱也宠孩子,会额外给不少零花钱。所以我们逛街吃饭相互不用将就,挺合拍挺爽。
那天她挑了一件抽象图案的,天蓝、鹅黄、浅粉等各种色块随意挥洒,衬着她雪白的皮肤,非常好看。我这黑黑黄黄的烧火丫头,很有自知自明地挑了这黑灰底乡村大花的,穿上倒也有几分英气。
后来在班级的元旦晚会上,她被评为“最会打扮的女生”,她谦虚地说“多亏了这件毛衣”。不能吧?毛衣我也有啊,怎在大家眼里还是“烧火丫头”?~~
【学院风色块开衫】

这件“佐丹奴”的棉毛混纺开衫,在现在看来没啥稀奇,就是J.Crew或Brooks Brothers的经典基础款嘛。但九十年代初,这香港牌子的休闲服在内地就是让人眼睛一亮的名牌产品了。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学院风的衣服,爱不释手。
娃爹给买的。职业缘故吧,他的衣品很好,早早就秉持“少而精”的原则。不像我,乱买乱穿,走了好多弯路,至今还会因为“这个就是一顿午餐钱、那个就是一杯咖啡钱”而往家搬促销品。
这件开衫,和他给我买的紫色风衣、豆蔻色长裙、波浪纹毛线大衣一样,都符合我的气质,也让我至今都记得自己穿上这些衣服时的美丽笑颜。
我在最早期的博文《衣恋,依恋》中写到过这件毛衣。
2006年10月的文章,整整19年前了。19年,足够一个奶娃娃长到玉树临风,我却没有长进,写得还不如那时有真情。真该把键盘砸了~
【妈妈给我买的披风】

刚工作的那个冬天,我借出差回家看望父母。
逛街看到这件披风,记得好像600多,按当时的标准相当贵。如果是个上乘的羽绒服或者呢大衣,也算值得。这批批挂挂的就是个样子货。
不过我当时觉得很别致也很飒。回家和妈妈细细描述了一番,就是闲聊,并没流露出任何想买的念头。
我妈转身给我包了个一千块的红包,说“你生日时不见得有机会回来,再见就得夏天了。就当妈妈给你的生日礼物,你去把披风买了”。
我是四月底的金牛,早着呢,妈妈就是找个借口而已。妈妈还说:“你一毕业就结婚生孩子了,比别的姑娘们少了不少玩乐。做了妈妈你还是年轻人,好好打扮,别亏待自己”。
我依然记得当时心里那种暖流涌过的感觉。
这披风是纯毛和晴纶混纺的,秋天穿太热;冬天穿吧,完全挡不住北京的寒风。而且买来觉得颜色也有点老气,结果穿的次数很少。
不过它貌似看不出年代、也辨不出产地,我刚才套身上,似乎也不违和。
这披风,是妈妈爱的怀抱,我会永远留着。
谢谢看帖。祝大家都美美的~
三件旧毛衣和背后的故事
陈默 (2025-10-23 08:54:49) 评论 (2)这几天没事就在家收拾。换季了,得来个大扫除。再说上次和朋友办了Yard Sale,约好了明年开春再来一次!这个动力更让我把家里翻个底朝天,还特地去买了几个储物箱,准备清出一批值得卖的东西来。
翻出出国至今一直带着的几件衣服,准备留一辈子,是个念想。秀三件毛衣和背后的故事。
【彩花粗线毛衣】

这粗线毛衣是研一时和室友在人大路口的友谊商店买的,外销款,价格不菲。在八十年代后期,这可是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时髦衣服。我俩不约而同一见钟情,一咬牙,一人来了一件。
当时我们三人同宿舍,一位北京同学周末甚至平时没课都会回家,所以我和另一位成都美女就成了吃喝玩乐的好搭档。她长得高挑白净,一双大眼睛带着朦胧的美。后来听班上男生说她的朦胧美曾是卧谈会的热点之一。其实呢,室友说有点近视,但不想带眼镜。歪打正着啊,哈哈。
当时研究生的津贴够基本生活。我俩的父母都在高校工作,不差钱也宠孩子,会额外给不少零花钱。所以我们逛街吃饭相互不用将就,挺合拍挺爽。
那天她挑了一件抽象图案的,天蓝、鹅黄、浅粉等各种色块随意挥洒,衬着她雪白的皮肤,非常好看。我这黑黑黄黄的烧火丫头,很有自知自明地挑了这黑灰底乡村大花的,穿上倒也有几分英气。
后来在班级的元旦晚会上,她被评为“最会打扮的女生”,她谦虚地说“多亏了这件毛衣”。不能吧?毛衣我也有啊,怎在大家眼里还是“烧火丫头”?~~
【学院风色块开衫】

这件“佐丹奴”的棉毛混纺开衫,在现在看来没啥稀奇,就是J.Crew或Brooks Brothers的经典基础款嘛。但九十年代初,这香港牌子的休闲服在内地就是让人眼睛一亮的名牌产品了。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学院风的衣服,爱不释手。
娃爹给买的。职业缘故吧,他的衣品很好,早早就秉持“少而精”的原则。不像我,乱买乱穿,走了好多弯路,至今还会因为“这个就是一顿午餐钱、那个就是一杯咖啡钱”而往家搬促销品。
这件开衫,和他给我买的紫色风衣、豆蔻色长裙、波浪纹毛线大衣一样,都符合我的气质,也让我至今都记得自己穿上这些衣服时的美丽笑颜。
我在最早期的博文《衣恋,依恋》中写到过这件毛衣。
2006年10月的文章,整整19年前了。19年,足够一个奶娃娃长到玉树临风,我却没有长进,写得还不如那时有真情。真该把键盘砸了~
【妈妈给我买的披风】

刚工作的那个冬天,我借出差回家看望父母。
逛街看到这件披风,记得好像600多,按当时的标准相当贵。如果是个上乘的羽绒服或者呢大衣,也算值得。这批批挂挂的就是个样子货。
不过我当时觉得很别致也很飒。回家和妈妈细细描述了一番,就是闲聊,并没流露出任何想买的念头。
我妈转身给我包了个一千块的红包,说“你生日时不见得有机会回来,再见就得夏天了。就当妈妈给你的生日礼物,你去把披风买了”。
我是四月底的金牛,早着呢,妈妈就是找个借口而已。妈妈还说:“你一毕业就结婚生孩子了,比别的姑娘们少了不少玩乐。做了妈妈你还是年轻人,好好打扮,别亏待自己”。
我依然记得当时心里那种暖流涌过的感觉。
这披风是纯毛和晴纶混纺的,秋天穿太热;冬天穿吧,完全挡不住北京的寒风。而且买来觉得颜色也有点老气,结果穿的次数很少。
不过它貌似看不出年代、也辨不出产地,我刚才套身上,似乎也不违和。
这披风,是妈妈爱的怀抱,我会永远留着。
谢谢看帖。祝大家都美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