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应警惕“东亚之病”

sinogle (2025-09-30 17:25:55) 评论 (1)

房价高企,生育率下降,社会老龄化,高压教育,企业巨无霸,政企勾结……这就是东亚几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通病。高房价是病根,其他是症状。简称“东亚之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地经济起飞,迎来了各行各业的大发展,人们手中所掌握的财富也与日俱增。多出日常开销的收入,最终相当大一部分流入房地产业投资炒作,造成了东亚地区特有的高房价现象。

东亚这几个地区的居民为什么喜欢投资房地产?主要因为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都是人口密集,土地相对稀缺,而且人们相信人口会一直增长,房地产会越来越紧俏,所以不计成本地投资和买入,最终造成房价居高不下。

当然在这几个地方的不同时期,房地产价格有所调整,有人暴富,也有人成为“负“翁,但基本上,长期持有房子的人,最终大部分被套牢。

因为房屋主要通过抵押贷款购买,而绑定了银行,金融业也就有意无意地把房产价格,维持在了一个相对居民收入而言,普遍偏高的价位。这个情况持续至今,应该有三十年了。

东亚大国中国,在近期二十年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业更不遑相让,价格最终反而后来居上,房地产成为带动国内各个产业的领头羊,也造就了银行业的黄金岁月。后起之秀,一枝独秀,遥遥领先,这些词汇,来形容2015年前后的中国,毫不为过。

但其实中国接过“高房价“的接力棒的同时,也被悄悄地传染上了”东亚之病“。

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得收入与房价不成比例的年轻人心灰意冷,于是“啃老“和”躺平“成了他们对付东亚之病的”保守疗法”。结婚要买房,那年轻人干脆就不结婚了。想到孩子也会像自己一样面临同样问题,那干脆就不生育了。随着婚育率的下降,社会高龄化症状也益加明显。政府虽然大张旗鼓鼓励结婚生育,但房价居高不下,婚育率下降这个问题就始终解决不了。

除了跟人口人力人心等人文指标上的变化,整体社会的其他指标也出现异常。大公司做大,小公司难过的经济迷局,是其中一个表现。

为什么大公司做大?因为房地产需要一定的成交量来保持价格,银行和金融业就需要培养一部分企业,保持这些企业内部员工的高收入。譬如日本的三菱、住友等,韩国的三星、SK等,中国的华为、腾讯等。当然,这些国家的金融从业者的收入也普遍偏高。这样,就导致名校毕业生挤破头朝这些大公司和金融业钻。人才培养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象,也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基础和高等阶段的教育一直处于高压应试状态,使得年轻人从小就背负很大的学习竞争压力。

与此相反,小公司因为给不起高工资,人员流动性大,而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人们在小公司上班的感觉,就如同浮游生物,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大公司占有资金和人才等各方面资源的优势,但尾大不掉,官僚主义的弊端也不可避免。大公司的创新大都是盈利目标驱动,通过资金的密集投放来实现,“创新”成本很高。逼得最终上市产品的价格要有政府的补贴,才能让普通消费者有能力购买。

这样一来,就令得政府和大公司捆绑得越来越紧,而金融资本也会追腥逐臭,蜂拥而上。孰不知,鲸鱼好像有吃不完的磷虾,但其实是海水的水质已经在恶化了。海水的水质恶化,自然威胁了海中生物的多样性。水质混浊,阳光照射不到海底,美丽的珊瑚礁也会随之消失,多彩的热带鱼也将失去家园。而小公司正是海中的珊瑚礁和热带鱼。鲸鱼和巨型章鱼博弈的深邃海沟,不是他们的生存之地。小公司不在了,没有了基于底层接地气的创业创新,大海就只有鲸鱼和磷虾们野蛮生长。

美国很长时期内就是这曾经包纳众多生物的海沟、岛礁并存的大洋大海。但近些年因为某些原因,房价普遍暴涨近乎一倍,使得平均初次购房年龄一涨再涨。

如果美国也步东亚几国的后尘,染上“东亚之病“,人类的发展就面临可悲的命运。普通人不再可能做珊瑚礁里的热带鱼,只能沦为磷虾,或是鲸鱼身上的藤壶和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