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也是一样,想要画好画儿,不仅需要多画,还要多看,多看名家名画。只有持续的提高鉴赏力才能提高审美,而一个人的审美素养是会直接反映在他的绘画作品当中的,因为任何画作的第一观赏者都是画家自己。
学画的人看绘画展览当然最好是跟着老师一起,因为我们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历史,画家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学习画家作画时用的各种技法和技巧。集训班安排了第二周周五上午参观康德美术馆。
康德美术馆地处顺义,距离我们的画室不远,是一个私人艺术馆。近年来我见过很多有钱人热衷于办各种私人会所,golf俱乐部,马术俱乐部,酒庄,农场,各种艺术沙龙。。。不过,像这样的以收藏并展出绘画作品为主的私人美术馆,在国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花钱的品味还真是让我点头称赞。
美术馆应该是个四层的独立别墅,或者小型办公楼,里面收集了大大小小几百幅油画作品。对于我这个外行人来说,并不了解绝大多数作品和画家的背景与来历,可单纯的从欣赏角度看,馆主的藏品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如果有专业人士讲解的话,是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的。
美术馆一层二层展出的是欧洲古典油画,一层是人物,二层是风景,三层主要是国内当代名家油画。四层是会所,布置的像一个小型宴会厅,应该是馆主举办艺术沙龙的私人空间。
老师带着大家从一层到四层走了一遍,把一些主要的作品讲解了一下,其中有一幅作品挺有意思。那是馆主拍的一幅古斯塔夫·库尔贝的《汝拉山的牧羊人》油画,据老师讲,他在帮馆主清理这幅作品的过程中,在画框的背面发现了一首雨果的诗。因为这一意外发现,导致这幅作品的价值立刻从有价变成了无价。所以说,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财运是说来就来,挡都挡不住。
周五下午的课程更有意思,创作课。
班上有很多同学对这个课并不感兴趣,跟着老师从头听到尾的人寥寥无几,不过我的收获是很大。
之前这几年我自己在家摸索着画,一直对创作有误解,以为油画创作是搞创新,目的是要画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当然作品有自己的风格,辨识度会提高,也许会因此冲击到大众的审美而走红,但这并不是创作。油画创作其实跟写文章一样,就是用画笔讲故事,渲染情绪,传递感受,从而达到影响他人的目的。写文章是用文字,而绘画则是用具体的形象。
跟文学题材的多种多样相似,绘画也有不同的表现风格。比如在短篇,长篇,散文,纪实,传记,诗歌等等不同的文学题材里,作家会以不同的手法写作,但万变不离其宗,文字堆积的目的不在于文字本身的美感,而是内容的传递。如果没有内容,那文字本身就变成了废品,词藻再华丽,也会失去意义。
绘画的创作也是一样,无论画家选择什么样的绘画风格与技法,画面的内容才是最主要的。如果在没有内容的情况下,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个人风格,就完全是本末倒置了。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没有内容的抽象画叫“涂鸦”,而赵无极的作品却能触动观者灵魂的原因吧。
短短的一天,老师几个小时的讲解好像给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绘画世界。对于我这个能用笔写故事的人,未来能不能用画笔创作呢?心里暂时还没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