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恩特高中(六)难忘三事74
三年中文三难忘,演讲比赛如战场。
写作曾经得第三,娶个台女霸厨房。
三年中文老师生涯,有三件事是不能忘怀的。三十多年前,辅导学生参加纽约市高中奥林匹克双语演讲比赛的经历恍若昨天。付悦和邱子慧应该都是接近五十岁的人了。这两个名字是必须提到的。原因很简单: 一个是93年纽约市高中双语演讲比赛普通话第一名,另一个是广东话事实上的第一名。
接任中文老师后才知道每年都有一次高中双语演讲比赛。作为中文老师,可以花力气也可以不花力气来给学生准备。给学生课外辅导纯粹是自愿性质。系里不给加班费。
本来就忙,又没有加班费,系里也不会给压力,做还是不做呢? 如果只是把教书作为一个工作,那大可不必烦恼。没钱当然不做。如果把教书看做一个事业,那就不要计较钱的问题。
有两三天下午哥大没课,把学生留下来辅导。除了付悦,参加普通话演讲的还有西安姑娘宫杰。广东话好像只有子慧。首先由学生自选题目写演讲稿,再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最后由学生试讲,再进行评点,学生再试讲。反复练习。
付悦来自北京,子慧来自香港。普通话和广东话发音都很标准,不需要操心。重点在于情感的表达。付悦的题目是 我的母亲。子慧的题目是 船。 我的母亲 是一个老掉牙题目。不知道多少人讲过。所以要让听众黯然涕下的确需要下一番功夫。
中间还有一个插曲是。付悦把演讲稿写好改好后,突然说母亲没有她写的这么好。这下子就麻烦了。如果觉得母亲没有这么好,那这份对母亲的真情就带不进去。没有了情感,没讲就输了。所以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
不断地启发她想到她母亲对她的好。她母亲跟我一样是留学生,而且是一个人带她。又当爹又当娘,还要读书。实在不容易。反复强调,演讲时一定要想到母亲的含辛茹苦。母女之间平时的小矛盾一定要暂时忘掉。苦口婆心总算是把她说服了。能够把对母亲的爱带进演讲。反复练习,我们俩都满意了,就看临场发挥了。
子慧的题目是 船,把人生比作大海中的一艘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经历大风大浪终究会到达彼岸。这个题目其实也很普通。关键在于发挥。子慧来自香港,和其他新移民家庭一样,从最底层做起。这篇文章其实就是自己的奋斗历史。这就好办了,叙说自己的亲身体会比较容易带入感情。只需要做一些技术指导。
93年纽约市高中奥林匹克双语演讲比赛在布鲁克林中村高中进行。由纽约市五大区的分区冠军代表本区参赛,有不同的语种。不用说,在这之前的皇后区双语演讲比赛中,布莱恩特高中是横扫千军如卷席。所以由我校学生代表皇后区参赛。
比赛中,付悦和子慧都发挥出色。付悦拿到普通话冠军。子慧拿到广东话亚军。但事实上,子慧比广东话所谓的冠军无论从内容和演讲本身要好很多。这是有目共睹的。
赛后裁判悄悄地过来给我说不能把两个冠军都给皇后区,还必须给布鲁克林区留点面子。布鲁克林是主办方,而且布鲁克林高中学监也在场。哎,想不到在纽约公立学校里也需要政治平衡。真还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说实话,文革上学我哪里受过演讲方面的训练。自己也不是好的演讲者。只是憑一腔热血尽力而为。小时候因为眼睛不好,母亲从小对我呵护有加。当付悦讲母亲时,可以幻想到自己对母亲的爱。所以能够体会到母爱的每一个细节。再与她分享。
子慧的 船 其实也是每一个新移民的心路历程。对此体会非常深刻,所以很容易与她共鸣。从小喜欢音乐,又会两种乐器,而演讲本身也是一种音乐。所以对演讲的语流有所帮助。
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一点即通。付悦后来去了加州读医。子慧以全校毕业生第一名的成绩进了哥大工学院。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毕业典礼前一天的中午,正要去吃中饭。子慧突然到教室来找我,请我看看她第二天代表全校毕业生发言的演讲稿。问她有没有请英文老师看看。她说两个洋人老师看过了,说不错。不过不放心,要我再把把关。
不看则以,一看吓了一跳。完全没有逻辑,没有层次,主题也不清楚。中饭顾不得吃了,马上坐下来,和她一起讨论,一起修改。时间急迫,明天就要讲了。改完已经两点多钟了,学校食堂都关了。第二天在森林公园的毕业典礼上,她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最后她还特别加了一句,感谢我的帮助。
晓丹是我点名学生班的学生。一天系报的编辑叫我找一个学生写一篇中美教育差异的文章。就自然想到了晓丹。没有教过她,所以不知道她的写作水平,特别是英文的写作水平。过两天交卷了,大致看了一下,觉得还流畅。没做任何修改交给了编辑。结果编辑也没做任何修改刊登了出来。编辑大为称赞,说写得好。后来得知晓丹曾经获得湖南省作文比赛第三名。她与子慧同时进了哥大。她们俩是布莱恩特高中为数不多进入常春藤学校的学生。
刚开始教中文的时候,学校的中国学生中较多的来自台湾。一次在双语办公室与几个台湾来的女生聊天。不知道怎么就说到厨房了。台湾女生就告诉我们。如果在台湾,结婚后的男人是不进厨房的。厨房可是女人的天地。如果男人进厨房,女人会很没有面子。
这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男主外,女主内吗?看来还是台湾很好的保持了文化传统。我们俩都说这太好了。只是非常可惜,恨不相逢未娶时。不然一定要找个台湾学生做老婆。不用操心做饭洗碗。晚饭后,一杯茶,一本书,神仙般的日子。
布莱恩特高中是在纽约工作的第一站。虽然学生都差不多五十岁了,和其中一些还保持着联系。只是不知道付悦,子慧和晓丹都去哪里了。
在这里开始逐步了解美国学校,也自然而然地建立后来主要的社会关系。虽然有可爱的学生,也是相好的同事和朋友。可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却一直在跳动。或许性格决定命运吧! 人生的路途早已注定,而布莱恩特高中也注定只是路途中的某一站而已。
早在93年的春天,R老师的先生承模就告诉我在特殊教育中有一个教育评估员的职位。该工作不需要教书,只需要给学生做考试写报告。听起来非常有趣。拿到了资格后,93年秋天就大西洋边的高中找到了这样一个职位,可惜离家实在太远,来回四个小时。只好放弃了。因此,又在布莱恩特高中多 读了一年。
94年秋天,在布鲁克林找到了这样的职位,同时哥大的学业也完成了。一切似乎是那么多自然,好像早就安排好了似的,可以从布莱恩特高中毕业了。这样,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高中 毕业了。
青烟一缕入大漠(七十四)布莱恩特高中-难忘三事
Miken (2025-08-16 16:45:08) 评论 (0)
布莱恩特高中(六)难忘三事74
三年中文三难忘,演讲比赛如战场。
写作曾经得第三,娶个台女霸厨房。
三年中文老师生涯,有三件事是不能忘怀的。三十多年前,辅导学生参加纽约市高中奥林匹克双语演讲比赛的经历恍若昨天。付悦和邱子慧应该都是接近五十岁的人了。这两个名字是必须提到的。原因很简单: 一个是93年纽约市高中双语演讲比赛普通话第一名,另一个是广东话事实上的第一名。
接任中文老师后才知道每年都有一次高中双语演讲比赛。作为中文老师,可以花力气也可以不花力气来给学生准备。给学生课外辅导纯粹是自愿性质。系里不给加班费。
本来就忙,又没有加班费,系里也不会给压力,做还是不做呢? 如果只是把教书作为一个工作,那大可不必烦恼。没钱当然不做。如果把教书看做一个事业,那就不要计较钱的问题。
有两三天下午哥大没课,把学生留下来辅导。除了付悦,参加普通话演讲的还有西安姑娘宫杰。广东话好像只有子慧。首先由学生自选题目写演讲稿,再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最后由学生试讲,再进行评点,学生再试讲。反复练习。
付悦来自北京,子慧来自香港。普通话和广东话发音都很标准,不需要操心。重点在于情感的表达。付悦的题目是 我的母亲。子慧的题目是 船。 我的母亲 是一个老掉牙题目。不知道多少人讲过。所以要让听众黯然涕下的确需要下一番功夫。
中间还有一个插曲是。付悦把演讲稿写好改好后,突然说母亲没有她写的这么好。这下子就麻烦了。如果觉得母亲没有这么好,那这份对母亲的真情就带不进去。没有了情感,没讲就输了。所以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
不断地启发她想到她母亲对她的好。她母亲跟我一样是留学生,而且是一个人带她。又当爹又当娘,还要读书。实在不容易。反复强调,演讲时一定要想到母亲的含辛茹苦。母女之间平时的小矛盾一定要暂时忘掉。苦口婆心总算是把她说服了。能够把对母亲的爱带进演讲。反复练习,我们俩都满意了,就看临场发挥了。
子慧的题目是 船,把人生比作大海中的一艘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经历大风大浪终究会到达彼岸。这个题目其实也很普通。关键在于发挥。子慧来自香港,和其他新移民家庭一样,从最底层做起。这篇文章其实就是自己的奋斗历史。这就好办了,叙说自己的亲身体会比较容易带入感情。只需要做一些技术指导。
93年纽约市高中奥林匹克双语演讲比赛在布鲁克林中村高中进行。由纽约市五大区的分区冠军代表本区参赛,有不同的语种。不用说,在这之前的皇后区双语演讲比赛中,布莱恩特高中是横扫千军如卷席。所以由我校学生代表皇后区参赛。
比赛中,付悦和子慧都发挥出色。付悦拿到普通话冠军。子慧拿到广东话亚军。但事实上,子慧比广东话所谓的冠军无论从内容和演讲本身要好很多。这是有目共睹的。
赛后裁判悄悄地过来给我说不能把两个冠军都给皇后区,还必须给布鲁克林区留点面子。布鲁克林是主办方,而且布鲁克林高中学监也在场。哎,想不到在纽约公立学校里也需要政治平衡。真还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说实话,文革上学我哪里受过演讲方面的训练。自己也不是好的演讲者。只是憑一腔热血尽力而为。小时候因为眼睛不好,母亲从小对我呵护有加。当付悦讲母亲时,可以幻想到自己对母亲的爱。所以能够体会到母爱的每一个细节。再与她分享。
子慧的 船 其实也是每一个新移民的心路历程。对此体会非常深刻,所以很容易与她共鸣。从小喜欢音乐,又会两种乐器,而演讲本身也是一种音乐。所以对演讲的语流有所帮助。
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一点即通。付悦后来去了加州读医。子慧以全校毕业生第一名的成绩进了哥大工学院。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毕业典礼前一天的中午,正要去吃中饭。子慧突然到教室来找我,请我看看她第二天代表全校毕业生发言的演讲稿。问她有没有请英文老师看看。她说两个洋人老师看过了,说不错。不过不放心,要我再把把关。
不看则以,一看吓了一跳。完全没有逻辑,没有层次,主题也不清楚。中饭顾不得吃了,马上坐下来,和她一起讨论,一起修改。时间急迫,明天就要讲了。改完已经两点多钟了,学校食堂都关了。第二天在森林公园的毕业典礼上,她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最后她还特别加了一句,感谢我的帮助。
晓丹是我点名学生班的学生。一天系报的编辑叫我找一个学生写一篇中美教育差异的文章。就自然想到了晓丹。没有教过她,所以不知道她的写作水平,特别是英文的写作水平。过两天交卷了,大致看了一下,觉得还流畅。没做任何修改交给了编辑。结果编辑也没做任何修改刊登了出来。编辑大为称赞,说写得好。后来得知晓丹曾经获得湖南省作文比赛第三名。她与子慧同时进了哥大。她们俩是布莱恩特高中为数不多进入常春藤学校的学生。
刚开始教中文的时候,学校的中国学生中较多的来自台湾。一次在双语办公室与几个台湾来的女生聊天。不知道怎么就说到厨房了。台湾女生就告诉我们。如果在台湾,结婚后的男人是不进厨房的。厨房可是女人的天地。如果男人进厨房,女人会很没有面子。
这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男主外,女主内吗?看来还是台湾很好的保持了文化传统。我们俩都说这太好了。只是非常可惜,恨不相逢未娶时。不然一定要找个台湾学生做老婆。不用操心做饭洗碗。晚饭后,一杯茶,一本书,神仙般的日子。
布莱恩特高中是在纽约工作的第一站。虽然学生都差不多五十岁了,和其中一些还保持着联系。只是不知道付悦,子慧和晓丹都去哪里了。
在这里开始逐步了解美国学校,也自然而然地建立后来主要的社会关系。虽然有可爱的学生,也是相好的同事和朋友。可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却一直在跳动。或许性格决定命运吧! 人生的路途早已注定,而布莱恩特高中也注定只是路途中的某一站而已。
早在93年的春天,R老师的先生承模就告诉我在特殊教育中有一个教育评估员的职位。该工作不需要教书,只需要给学生做考试写报告。听起来非常有趣。拿到了资格后,93年秋天就大西洋边的高中找到了这样一个职位,可惜离家实在太远,来回四个小时。只好放弃了。因此,又在布莱恩特高中多 读了一年。
94年秋天,在布鲁克林找到了这样的职位,同时哥大的学业也完成了。一切似乎是那么多自然,好像早就安排好了似的,可以从布莱恩特高中毕业了。这样,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高中 毕业了。
三年中文三难忘,演讲比赛如战场。
写作曾经得第三,娶个台女霸厨房。
三年中文老师生涯,有三件事是不能忘怀的。三十多年前,辅导学生参加纽约市高中奥林匹克双语演讲比赛的经历恍若昨天。付悦和邱子慧应该都是接近五十岁的人了。这两个名字是必须提到的。原因很简单: 一个是93年纽约市高中双语演讲比赛普通话第一名,另一个是广东话事实上的第一名。
接任中文老师后才知道每年都有一次高中双语演讲比赛。作为中文老师,可以花力气也可以不花力气来给学生准备。给学生课外辅导纯粹是自愿性质。系里不给加班费。
本来就忙,又没有加班费,系里也不会给压力,做还是不做呢? 如果只是把教书作为一个工作,那大可不必烦恼。没钱当然不做。如果把教书看做一个事业,那就不要计较钱的问题。
有两三天下午哥大没课,把学生留下来辅导。除了付悦,参加普通话演讲的还有西安姑娘宫杰。广东话好像只有子慧。首先由学生自选题目写演讲稿,再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最后由学生试讲,再进行评点,学生再试讲。反复练习。
付悦来自北京,子慧来自香港。普通话和广东话发音都很标准,不需要操心。重点在于情感的表达。付悦的题目是 我的母亲。子慧的题目是 船。 我的母亲 是一个老掉牙题目。不知道多少人讲过。所以要让听众黯然涕下的确需要下一番功夫。
中间还有一个插曲是。付悦把演讲稿写好改好后,突然说母亲没有她写的这么好。这下子就麻烦了。如果觉得母亲没有这么好,那这份对母亲的真情就带不进去。没有了情感,没讲就输了。所以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
不断地启发她想到她母亲对她的好。她母亲跟我一样是留学生,而且是一个人带她。又当爹又当娘,还要读书。实在不容易。反复强调,演讲时一定要想到母亲的含辛茹苦。母女之间平时的小矛盾一定要暂时忘掉。苦口婆心总算是把她说服了。能够把对母亲的爱带进演讲。反复练习,我们俩都满意了,就看临场发挥了。
子慧的题目是 船,把人生比作大海中的一艘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经历大风大浪终究会到达彼岸。这个题目其实也很普通。关键在于发挥。子慧来自香港,和其他新移民家庭一样,从最底层做起。这篇文章其实就是自己的奋斗历史。这就好办了,叙说自己的亲身体会比较容易带入感情。只需要做一些技术指导。
93年纽约市高中奥林匹克双语演讲比赛在布鲁克林中村高中进行。由纽约市五大区的分区冠军代表本区参赛,有不同的语种。不用说,在这之前的皇后区双语演讲比赛中,布莱恩特高中是横扫千军如卷席。所以由我校学生代表皇后区参赛。
比赛中,付悦和子慧都发挥出色。付悦拿到普通话冠军。子慧拿到广东话亚军。但事实上,子慧比广东话所谓的冠军无论从内容和演讲本身要好很多。这是有目共睹的。
赛后裁判悄悄地过来给我说不能把两个冠军都给皇后区,还必须给布鲁克林区留点面子。布鲁克林是主办方,而且布鲁克林高中学监也在场。哎,想不到在纽约公立学校里也需要政治平衡。真还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说实话,文革上学我哪里受过演讲方面的训练。自己也不是好的演讲者。只是憑一腔热血尽力而为。小时候因为眼睛不好,母亲从小对我呵护有加。当付悦讲母亲时,可以幻想到自己对母亲的爱。所以能够体会到母爱的每一个细节。再与她分享。
子慧的 船 其实也是每一个新移民的心路历程。对此体会非常深刻,所以很容易与她共鸣。从小喜欢音乐,又会两种乐器,而演讲本身也是一种音乐。所以对演讲的语流有所帮助。
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一点即通。付悦后来去了加州读医。子慧以全校毕业生第一名的成绩进了哥大工学院。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毕业典礼前一天的中午,正要去吃中饭。子慧突然到教室来找我,请我看看她第二天代表全校毕业生发言的演讲稿。问她有没有请英文老师看看。她说两个洋人老师看过了,说不错。不过不放心,要我再把把关。
不看则以,一看吓了一跳。完全没有逻辑,没有层次,主题也不清楚。中饭顾不得吃了,马上坐下来,和她一起讨论,一起修改。时间急迫,明天就要讲了。改完已经两点多钟了,学校食堂都关了。第二天在森林公园的毕业典礼上,她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最后她还特别加了一句,感谢我的帮助。
晓丹是我点名学生班的学生。一天系报的编辑叫我找一个学生写一篇中美教育差异的文章。就自然想到了晓丹。没有教过她,所以不知道她的写作水平,特别是英文的写作水平。过两天交卷了,大致看了一下,觉得还流畅。没做任何修改交给了编辑。结果编辑也没做任何修改刊登了出来。编辑大为称赞,说写得好。后来得知晓丹曾经获得湖南省作文比赛第三名。她与子慧同时进了哥大。她们俩是布莱恩特高中为数不多进入常春藤学校的学生。
刚开始教中文的时候,学校的中国学生中较多的来自台湾。一次在双语办公室与几个台湾来的女生聊天。不知道怎么就说到厨房了。台湾女生就告诉我们。如果在台湾,结婚后的男人是不进厨房的。厨房可是女人的天地。如果男人进厨房,女人会很没有面子。
这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男主外,女主内吗?看来还是台湾很好的保持了文化传统。我们俩都说这太好了。只是非常可惜,恨不相逢未娶时。不然一定要找个台湾学生做老婆。不用操心做饭洗碗。晚饭后,一杯茶,一本书,神仙般的日子。
布莱恩特高中是在纽约工作的第一站。虽然学生都差不多五十岁了,和其中一些还保持着联系。只是不知道付悦,子慧和晓丹都去哪里了。
在这里开始逐步了解美国学校,也自然而然地建立后来主要的社会关系。虽然有可爱的学生,也是相好的同事和朋友。可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却一直在跳动。或许性格决定命运吧! 人生的路途早已注定,而布莱恩特高中也注定只是路途中的某一站而已。
早在93年的春天,R老师的先生承模就告诉我在特殊教育中有一个教育评估员的职位。该工作不需要教书,只需要给学生做考试写报告。听起来非常有趣。拿到了资格后,93年秋天就大西洋边的高中找到了这样一个职位,可惜离家实在太远,来回四个小时。只好放弃了。因此,又在布莱恩特高中多 读了一年。
94年秋天,在布鲁克林找到了这样的职位,同时哥大的学业也完成了。一切似乎是那么多自然,好像早就安排好了似的,可以从布莱恩特高中毕业了。这样,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高中 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