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我俩从莫斯科的谢列梅捷沃机场下了飞机,偶遇国内几位来俄罗斯旅游的大哥和大姐,大家都说国语边走边聊天格外亲切。我们在五号地铁站出口一起出了站,他们的旅店在城区的另一侧,不得不分手。我俩几经折腾终于找到了预定的旅店。虽然说已经走过了好几条莫斯科的大街,但北方天黑的很早,黑灯瞎火的并没有看清莫斯科的模样。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按计划到市中心红场。在去地铁站的路上,看见一栋宏伟漂亮的古建筑,像是座宫殿,不知道是个什么景点。我们停住脚步,在漂亮的大门前赶快怕照打卡。仔细一看除了我们俩并没有其他任何游客来这观赏。更有意思的是,宫殿的大门两旁都有装饰漂亮的门房,但里面空无一人。这么大的宫殿居然没人管?正当我们边拍照和边观赏,不知从哪冒出来两三个穿着制服的人,突然出现在门房里,隔着玻璃窗看着我们。这里是个啥地方?感觉奇奇怪怪的。
晚上回到旅店一查网,原来这栋建筑是“佩特罗夫宫”,建于十八世纪。在长达三百年的时间里,这栋皇宫多次改变用途,曾做为军事要塞、博物馆、教育机构和对外开放的酒店。我们非常感叹,如果在别的国家,一栋三百年的建筑,如此的精美,如此的古色古香,肯定是游人如织的热闹旅游景点,可在莫斯科,这栋建筑竟是一座少人问津的酒店,也许是俄罗斯的古迹太多,这样的古迹已经不算什么了。
可在俄罗斯的历史上,这座不起眼的建筑是非常重要的。选修过俄罗斯历史的人都知道,有几个年份非常重要。莫斯科始于1147年,当年只是莫斯科河边的森林深处的一座木头堡垒,整个俄罗斯还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1480年,伊凡三世摆脱了蒙古的统治,莫斯科公国宣布独立。他还迎娶了拜占庭的末代公主,自称是"第三罗马"帝国,开始并吞周边小国。1547年,伊凡雷帝加冕为俄罗斯首位沙皇,莫斯科公国成为俄罗斯沙皇国。到了1812年俄罗斯迎来了又一个重大历史转折,在法俄战争中,拿破仑的大军压境,俄罗斯军队节节败退,
拿破仑于9月14日率领法军浩浩荡荡杀入莫斯科。可迎接他的,不是拿破仑期待已久的沙皇降书,而是一座燃烧的死城。俄罗斯人在撤离前焚毁粮仓、军械库和贵族宅邸,留给法国人的只有空荡的街道和蔓延的火势。史书记载,这场大火持续了整整六天,吞噬了九千多栋木制房屋,连克里姆林宫的围墙都被熏黑。在熊熊烈火中,拿破仑只好搬出城区,住在郊外的佩特罗夫宫,正是我俩上午拍照打卡的那座建筑。
据说,拿破仑站在佩特罗夫宫的阳台上,望着城内冲天的火光无计可施。法国军队在莫斯科呆了34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士兵们搜遍全城各个角落,只找到少量小麦和伏特加酒,根本无法为庞大的军队提供最基本的补给。到了10月19日,拿破仑始终未见沙皇的使者,百般无奈下终于下令撤退。
这支曾经不可一世的十万人的军队,满载着500车从莫斯科掠夺来的珍宝、还拉着大炮等武器,缓缓向巴黎撤去。当大军走到明斯克以东约70公里别列津纳河边,俄罗斯冬天零下30度的极寒,让法军尝到了寒冬的厉害,行军中大量士兵冻伤冻死。更糟糕的是,熟悉当地水文的俄军,居然在别列津纳河冰面上凿洞,并用燃烧弹轰击冰面,造成冰面破裂和浮桥断裂,数千法军坠入冰河身亡,沉重的大炮和珠宝箱也纷纷沉入河底,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当拿破仑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回到巴黎时,十万人的法军仅剩两万人。
如今的佩特罗夫宫,已经是一座正常营业的四星级酒店。酒店依然保留着那间"拿破仑套房",据说套房中的豪华大床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皇帝曾在此失眠"。LD说,下一次如果有机会,一定去住一次佩特罗夫宫,不仅能仔细观察一下这座著名的古迹,还能亲身体会一下当年拿破仑住在这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