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利桑那到宁静湖
2025年7月20日星期日,我在纽约州宁静湖完成了第二场大铁 (Ironman Lake Placid, IMLP),最终以14小时33分45秒的成绩冲过终点线。这场比赛与我的首铁 — 2021年亚利桑那铁人赛(IMAZ)— 截然不同,无论是地形、天气、还是策略,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宁静湖是位于纽约州北部靠近加拿大边境的一个小镇,曾举办过1932年和1980年两届冬奥会,最著名的莫过于"冰上奇迹"(Miracle on Ice) : 1980年,美国大学生冰球队击败了实力强劲的苏联国家队,最终夺得金牌。自1999年起,这里开始举办大铁Ironman比赛,如今已成为除夏威夷Kona世锦赛外,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大铁赛事。这条穿越阿迪朗达克山脉的赛道以风景优美著称,但也因其险峻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天气被公认为全球最具挑战性的大铁赛道之一,与西班牙兰萨罗特(Lanzarote)、法国尼斯(Nice)、英国威尔士、以及已经停办的加拿大Penticton、犹他St. George等赛道齐名。自行车赛段累计爬升2265米(7432英尺),跑步赛道也有324米(1064英尺)的爬升。



完成IMAZ后,我暂别了大铁赛场。此后的三年里,我每年只参加一场70.3半铁赛事——2022纽约日内瓦站、2023宾州快乐谷站和2024纽约长岛站。每场比赛都带来不同的挑战和乐趣,但内心深处,我始终渴望再次挑战全程大铁距离。然而,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既要管理一个繁忙的癌症研究实验室,又要照顾和培养三个分别就读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孩子,我深知事业与家庭必须放在首位。
重新出山的转机出现在2024年10月,当铁三好友郜志农(三叔)完成马里兰大铁并立即报名2025年宁静湖大铁时,我知道机会来了。我向太太承诺:保证安全、快乐轻松打铁、绝不让训练侵占家庭时间。在我发动了朋友们和三个孩子(他们已经都成了我的铁友)一起劝说之下,领导终于点头同意。
备赛期恰逢我学术与个人生活最繁忙的阶段。2024-2025年间,我同时处理七篇重要论文无休止的投稿和修改、2025年四月至关重要的的普林斯顿大学路德维希癌症研究中心续约评审,还要指导从小接受特殊教育的大儿子Evan的大学申请。同时,女儿Michelle和Evan计划在7月20日我参加IMLP的同一天参加新泽西铁三赛。指导他们训练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备赛,给我原本就紧凑的日程增添了更多挑战,但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乐趣并让我更为专注更有动力。
我将IMLP视为对毅力与专注力的终极考验。训练需要极高的自律:每日清晨5点前起床训练,周末的长距离拉练,同时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许多个疲惫的清晨,我可以轻松找个借口放弃训练,但最终都坚持完成了计划。铁人训练不仅没有拖垮我,反而就像疫情最严重时那样,让我在高压下保持高效和专注。
有些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在如此繁忙的一年中加入大铁训练,反而让我的思维更加敏锐,并让内心重归澄明。大铁训练所要求的自律,专注和严谨渗透到我生活的其他领域,使我能够以更坚韧的心态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为了避免影响工作和家庭,我坚持在清晨和周末训练:5点前起床完成游泳或骑行,8:30前仍能第一个来到实验室;周末的长距离训练的大部分则安排在家人起床前或活动间隙。与首铁相比,我这次大铁的训练量大幅减少,但更加科学 — 聚焦于训练质量和效果而非盲目堆量,同时避免受伤。我的教练杨高兴在2021年IMAZ备战时给我灌输的理念成为我的准则:大铁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强化身体 (building up),而非透支身体 (tearing down)。
本次训练中,我采用了TriDot智能训练计划。这款经济高效的AI驱动的网上训练计划会根据我的体能水平、训练历史和赛程安排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并直接同步至Garmin手表,直接控制FORM智能HUD游泳镜的显示和室内骑行设备的阻力设置。这让我每次训练都精准高效,最大限度减少对学术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影响。
与IMAZ时期专注耐力训练不同,这次我更注重整体体能的提升。从春季开始,我每周两次与小程教练在清晨做一对一的力量训练,重点强化髋关节稳定性、臀肌力量,上肢力量和核心激活 — 这些常被耐力运动员忽视却至关重要的领域。由于过去我脚踝多次受伤,我们还加入了专门的踝关节灵活性训练。这些练习不仅显著提升了我的运动表现,更重要的是预防了疲劳导致的动作变形和抽筋。
赛前一个月,我在马萨诸塞州半铁70.3赛事跑步时意外扭伤脚踝。为了确保完全恢复,我大幅缩减大铁训练最后阶段的跑量,仅维持长骑行后的转换跑和不超过6英里的短距离跑步,周跑量不足20英里。但我相信长期的力量训练、骑行和游泳已打下坚实的有氧基础和肌肉耐力,能够支撑我完成马拉松距离跑步。我坦然接受IMLP比赛我的跑步段会慢于我的预期,将长期健康置于短期成绩之上。
装备升级
相比2021年IMAZ,为应对宁静湖的复杂地形和多变天气并让比赛过程更加安全舒适,我对比赛装备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优化:自行车:从FELT FR5公路车升级为2025款FELT IAx Advanced铁三车,配备Shimano Di2电子变速系统。铁三车优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让髋部更开放的几何结构让我能够长时间保持高效骑行,显著减少颈部和髋部的僵硬感。这种设置还能更好地激活臀肌,减轻股大腿四头肌负担,这对预防抽筋和为跑步保留体力至关重要。IMLP比赛中我完全没有出现抽筋或颈部僵硬的情况,赛后几天也几乎没有酸痛,身体状态在赛后一周内完全恢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铁三车的升级。




头盔:我选择了新款Rudy Project Wingdream气动头盔,具有卓越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通风性能和舒适性, 而且它那独特的宽底造型让人一眼就想起《星球大战》中的"风暴兵头盔", 很符合影帝对行头的需求。



跑鞋:马拉松环节我选择了Adidas Adios Pro 3跑鞋,其宽敞的鞋头空间完美解决了我此前比赛穿着Nike Vaporfly或Saucony Endorphin Pro 3碳板跑鞋时出现的水泡和黑趾甲问题。和其它高端碳板鞋还有所不同的是,这双鞋的耐用性极佳,鞋底薄薄的德国马牌橡胶(Continental)非常耐磨,甚至可以用比赛300英里以上的旧鞋继续当作平时的训练鞋。
袜子:在IM70.3马萨诸塞半铁比赛中,我常用的Under Armour跑步袜给我带来不少麻烦, 容易挤在脚趾前照成压迫感和水泡。经过多次尝试后,我选择了Danish Endurance品牌的骑行跑步袜,十分轻薄并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排汗性能。我在T2换项区多准备了一双袜子,在经历了长达7个多小时在暴雨中的骑行后换上干爽的新袜子,简直让已经累趴的双腿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颈部保护:此前铁三比赛中我的脖子几乎都会被胶衣摩擦破皮。用胶布贴上防护却效果不佳,常常在长距离游泳中途脱落。这次我研究了各种防护用具后使用了Mugiro潜水服颈套, 终于有效防止了游泳环节中胶衣造成的颈部摩擦。
铁三服:我准备了两套选择——Team Zoot Ltd Tri Aero Fz铁三服以及和我的铁三车同色系的法国品牌Ekoi Racing Graphene Azure天蓝色铁三服。Ekoi的舒适度无与伦比,在炎热潮湿的百英里训练中可以有效减低核心体温。但考虑到比赛日预报的60℉(约15℃)低温和降雨,我最终选择了在较厚一些的,在IM70.3马萨诸塞半铁中表现良好的Team Zoot铁三服。这一决定在马拉松后半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腹股沟区域出现严重摩擦伤,即使涂抹凡士林也无济于事。事后反思,如果我在T2换项时多花一点时间换下铁三服,改穿我在马拉松比赛中一直使用的Under Armour跑步紧身裤,或者在跑步腰包里准备2Toms防磨润滑油,情况会好很多。



营养补给策略:为避免肠胃问题,我简化了比赛日的营养补给方案。没有使用补给站提供的Maurten能量胶和Mortal饮料(已知容易引起肠胃不适且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而是自带四瓶24盎司(750毫升)的Tailwind运动饮料(两瓶放在自行车上,两瓶放在赛道中途的个人需求包中以备更换),两小瓶在跑步腰包上,以及一瓶放在跑步个人需求包中。在个人需求补给站的志愿者们的递送速度极快,比在补给站不中断骑行地抓取饮料再添加粉末要高效安全得多。长距离骑行中,我主要食用自制的固体大力丸,跑步阶段则每半小时补充一支能量胶。我用自行车码表设置定时提醒自己每半小时补充固体食物,并在训练中的反复实践,用不间断血糖测量仪确定长时间训练过程中保持血糖稳定。这套营养策略在比赛中执行得非常顺利, 没有出现任何胃肠不适或能量不足。和我在IMAZ比赛后完全没有食欲和因为吃了过多带咖啡因的能量胶而无法入睡不同的是,这次IMLP比赛后我胃口极好,并且马上可以昏昏入睡,第二天照常5点精神充沛地醒来。

(营养是长距离铁三比赛的第四大项,掉以轻心会后果严重)
防磨措施:长时间骑行和跑步导致的摩擦伤一直是我的大敌。我测试了多种防磨产品—TriSlide润滑剂、凡士林、Chamois Butt’r骑行膏和2Toms SportShield防磨喷雾—发现只有2Toms SportShield能够提供长效防护,因此在关键部位都使用了这款产品。
这些装备升级和策略调整在比赛中都发挥了完美作用,唯一的例外是Team Zoot铁三服在大雨潮湿天气中长时间比赛后出现的皮肤摩擦问题,虽然影响了跑步表现,但至少没有毁了整个比赛。新装备虽然价格不菲,但通过加入Team Zoot和购买John Hankook Vitality定期寿险获得Garmin,REI, Vittoria轮胎Zoot铁三服装以及Expedia宾馆预订等等团队折扣,有助于把花销控制在合理预算内。
见缝插针:宁静湖赛前现场训练
我平时的日常锻炼让我能保持随时可以刷一个半铁的体能水平。在冬季的基础训练阶段,我主要依靠TriDot训练计划维持体能,特别是骑行能力。毕竟在寒冷的东北部,户外骑行几乎不可能。随着比赛临近,我参加了6月8日在Springfield举行的IM70.3西马萨诸塞半铁比赛作为热身。赛前一个月,通过几次50-60英里骑行接5英里转换跑,以及几次公开水域游泳训练,我提高了赛前体能并测试了新铁三车和其他装备在与IMLP类似地形和天气条件下的表现。尽管6月的学术和会议安排密集,我仍设法安排在赛前亲赴宁静湖实地训练。6月8日完成马萨诸塞半铁赛事后,我立即驱车五小时北上缅因州参加一个Gordon会议。6月11日主持完一场会议后,又马不停蹄地驾车往西六小时前往宁静湖,在那里做一个过夜的短暂停留以实地测试赛道。抵达当天傍晚,我在镜湖(Mirror Lake)完成了1.2英里游泳,体验了著名的水下导引缆绳。次日清晨6:30,与Facebook结识的当地铁友Cassie Evans Winter一起完成了单圈56英里自行车赛道测试(更多关于Cassie的故事将在后文详述)。骑行结束后,我立即驱车往南五小时返回新泽西,简单收拾行李后,又赶往纽瓦克机场,经法兰克福飞往上海参加癌症学术会议和母校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活动。上海行程结束后,我经洛杉矶返回普林斯顿,赶上隔天6月18日儿子Evan的高中毕业典礼。次日清晨,我又飞往洛杉矶参加前列腺癌基金会年会。直到这一系列行程结束后,我才终于有了不到一个月的无差旅的安静期,专注于7月20日IMLP的最后备战。





这段"行李箱训练"经历让我在任何环境,多变时区和繁忙行程下保持训练。陌生城市的街道、酒店泳池、临时健身房都成为我的训练场。这种碎片化、跨时区的训练以另一种方式模拟了铁人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培养了我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韧性。
铁人征程中的友谊
备赛过程中最意外的收获之一,是结识了来自纽约上州罗马镇的铁友Cassie Evans Winter。在IMLP 2025的Facebook群中,她主动提出在6月中旬那一周义务为外地选手提供赛道导骑训练服务。当时我正在缅因州参加会议,看到她的帖子后立即联系,并约好在宁静湖一起训练。

Cassie的铁人经历尤为坎坷但又特别励志。中年时她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饱受肥胖和多种慢性病困扰。2006年,她决心重塑自己的人生,接受了胃绕道手术并开始运动。2012年她完成首个大铁,2022年更是站上了Kona大铁世锦赛赛场。IMLP 2025是她的第九场大铁,但以前长期的慢性病已造成不可逆的伤害:2022年她心脏病发作后,医生发现她的二尖瓣严重病变,计划在8月7日进行开胸手术。经过仔细评估后,医生同意她在严格限制心率的前提下参加IMLP比赛。


与Cassie一起骑行宁静湖赛道的经历,让我对这条传奇的赛道有了全面的认识。她带我熟悉了每个关键点:常被低估的宁静湖出城爬坡、控车技术要求很高的Keene下坡、通往威明顿和Notch的连绵上坡,以及"三熊坡"之后还有一个"熊外婆坡"(完成三熊坡后回城前的最后一道爬坡)。这几个小时的实地训练非常有价值:不仅帮助我在脑海中建立了完整的赛道地图,更让我调整了训练策略。我意识到宁静湖的爬坡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因此放弃了原计划在普林斯顿北郊Sourland Mountain进行的山地训练,转而选择更安全、道路更宽阔的默瑟郡公园(MCP)5英里绕圈路线。最后两次长距离骑行训练,我刻意在MCP的缓坡路上高强度高速完成,模拟比赛所需的耐力和短时间爆发力。

7月18日周五,我启程北上来到宁静湖参赛。在赛前职业选手与大家的见面会上,我与普林斯顿游泳队校友、现职业铁三选手Matthew Marquardt重逢。我从2019年起担任普林斯顿男子游泳队的教师辅导员时,Matthew还是一名大三学生。疫情取消了他整个大学赛季的比赛,我们都在那个特殊时期开始了我们各自的大铁征程:他在大学游泳比赛生涯提前终止后转向铁三,而我在实验室关闭期间利用空余时间寻找新的自我挑战。如今他已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应届毕业生,同时跻身职业铁三选手前列。在6月15日的澳大利亚凯恩斯站比赛中, Matthew在游泳换项时因腿部抽筋损失了8分钟,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耐心地一个个超越在他前面的20多名选手,最终赢得了他的首个大铁冠军。我们聊起各自的学习或科研近况,以及如何平衡学业,工作,生活与训练比赛。临别时我们互祝比赛顺利。

(拿着话筒的是Matthew,他的右手边是上届比赛冠军Trevor Foley)
到铁三运动员村领取参赛包以及到当地唯一的中餐馆买了外卖后,我到湖边的欢迎仪式中与来自北京、东莞、纽约、波士顿、凤凰城、费城和蒙特利尔等地的十几位华裔铁友们见面合影。日落前,我抓紧时间在镜湖进行了简短的适应性游泳,这个决定非常明智:当晚气温骤降,周六早晨只有50℉(约10℃),许多进行赛前试骑或试游的选手都冻得够呛。尽管周六白天天气晴朗,但傍晚时分乌云已经开始聚集,而周日比赛日的天气预报是暴雨。



为了保持专注和避免饮食发生幺蛾子,我在赛前尽量减少社交活动并从不参与聚餐。我早早整理好五个装备包(自行车装备、跑步装备、自行车个人需求包、跑步个人需求包和晨衣包),按赛前规定将自行车和装备包存放到位于奥林匹克椭圆场的换项区。我独自吃完晚餐,仔细检查比赛清单后,晚上8点就上床休息。安稳地睡了6个多小时后,我在凌晨3:30自然醒来,开始赛前准备。5:00离开宾馆,将车停在换项区附近。6:30,业余组选手们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下正式开始3800米的游泳比赛。




(为大铁比赛而重新点燃的1980年冬奥会火炬)
游泳赛段:宁静的镜湖
宁静湖的镜湖完全名副其实 — 即使在阴雨绵绵的清晨,湖水依然平静、清澈而安宁。作为一名三项中游泳最弱的选手,我选择了1小时35 — 1小时40分的出发组。这个决定非常明智:略快于我的预期成绩,既能利用前方选手的尾流,又不会过多被不断超越的人群冲撞。著名的水下导引缆确实让导航变得轻松,不必经常抬头望风,但也导致大部分选手都挤在缆绳附近。水下铁缆每20码就系有一个小型浮标(用于划船赛道),每100码则有更大的铁三专用浮标固定在缆绳上。很快我发现,由于风力作用,大浮标都偏向缆绳一侧,于是采取去程靠缆绳左侧、回程靠右的策略,既能紧跟导引线又避开缆绳正上方的浮标障碍。


我在游泳中保持着稳定舒适的节奏,为漫长的比赛日保存体力。第一圈进展顺利,多亏了前方选手的尾流效应。游至中途时,Garmin手表的表带开始摩擦我的左手腕,但在我松开一节表带后,不适感很快消失。游泳第二圈时周围人数明显减少,这些选手的游泳速度与我相近,但由于缺少游泳快手的尾流助力,速度比第一圈慢了约三分钟。宁静湖的湖水如此舒适,我甚至觉得可以一直游下去 — 这绝对是我经历过最放松的铁三游泳比赛。最后500码,我甚至找到了更有效的髋部发力技巧,这是无数次泳池训练都没能掌握的诀窍。
1小时44分钟后,我完成3800米游泳,出水顺着地毯跑向换项区,感觉神清气爽,有充沛体力迎接自行车赛段的挑战。

自行车赛段:暴雨中的史诗骑行
宁静湖的112英里(180公里)自行车赛道堪称传奇——不仅因为近8000英尺的累计爬升,更因它对选手体能、意志力和策略的全面考验。爬坡几乎从出换项区两英里后就开始了。我采用小齿比保守骑行,深知过早消耗体力会在第二圈付出代价。爬到坡顶时,我注意到前方有官方摄影师,立即摆出"变态铁三选手"(Pathetic Triathlete, 一个同名的Facebook群的梗)的标准姿势: 单手托腮靠在Aerobar上,露出"搞大铁不过和做白日梦一样轻松"的笑容。摄影师捕捉到这个瞬间,然后抬头对我会心一笑。这个小小插曲为漫长的比赛日增添了一丝轻松。

骑行约五英里后开始下雨,此时我正右转进入Bobsled Run Lane折返路段, 超过了比我先完成游泳比赛的三叔。到达第10英里的基恩长下坡时,雨势已转为倾盆大雨。这条以卡斯卡德湖(Cascade Lakes)美景著称的高速下坡,在暴雨中变成了能见度极低、寒风刺骨的湿滑险路。我随身携带了一个垃圾袋, 打算在核心体温过低时套在在身上应急御寒,在此时几乎派上了用场。出于安全考虑,我将速度控制在30英里/小时以下。多亏了与Cassie的赛前训练,我对路况和弯道十分清楚。虽然雨势惊人,但好在没有出现之前训练时那种令人担忧的让赛车漂移的侧风。
(Keene Descent 骑行段的暴雨)


从Keene经Upper Jay到Jay的10英里平路是难得的喘息机会,我抓紧时间补充营养并在气动姿势下加速。职业男子集团在暴雨中以惊人速度从我身边掠过 — 后来Matthew告诉我,他在基恩下坡达到了56英里/小时的速度,并且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气动姿势。

(这段IRONMAN官方视频中拍到了职业选手中的第三人,穿红色衣服的Matthew经过穿绿色衣服的我的瞬间)
约26英里处, 我右转进入杰伊廊桥绕圈路段 (Jay Covered?Bridge Loop),这里包含几段短陡坡。沿途观众和排队等待通行的司机们的加油声、牛铃声和汽车喇叭声极大地鼓舞了在凄风苦雨中铁人们的士气。经过Jay之后不久便是一个给犯规选手准备的罚时帐篷,看到里面的志愿者扮成囚犯的样子,我忍不住笑出声 — 虽然很喜欢他们的幽默感,但我绝对不想光顾那里!

在一段快速下坡后,我们又回到Joy,完成了杰伊廊桥绕圈路段,在36英里处右转进入86号公路,开始了长达20英里返回宁静湖的连续爬升,仅有几段短暂下坡和伪平路提供片刻喘息。进入威明顿爬坡和Notch路段时,我做好了迎战逆风的准备。幸运的是,暴雨天气反而让这一赛段的风势减弱, 并且雨势短暂减小,甚至出现几缕阳光。但当我接近完成骑行的第一圈,经过50英里处的"三熊坡"时,大雨再次倾泻如注。尽管天气恶劣,16%坡度的熊爸爸坡(Papa Bear)仍聚集了环法级别的热情观众。他们呐喊助威,挥舞标语,甚至跟着我们跑上坡,为艰难爬坡的最后一搏注入能量。


我的营养补给完全按计划执行:第一圈骑行消耗两瓶24盎司Tailwind饮料,每半小时一块自制大力丸能量棒。我在中途的自行车个人需求站快速补充了两瓶Tailwind,用防雾喷雾擦拭护目镜,补涂2Toms防磨膏后,立即开始第二圈骑行。经过奥林匹克椭圆速滑场时,普林斯顿铁友David的太太Katherine的加油声给了我额外动力。之前在T1游泳上岸时她也是这样给我鼓劲, 并为我在普林斯顿的家人们实时报告我的状况。自行车赛道与跑步赛道在前两英里重叠,我在骑行出城时正好看到Matthew在跑步赛道上奋力超越一名在他前面的职业选手(可能那是在他跑步第11英里处)。我大喊" Go Matthew! ",他全神专注于比赛没有回应,但后来他告诉我确实记得在那里听到了我的声音。

第二圈更冷、更孤独、更身心疲惫。由于暴雨,所有摄影师和很多观众都已撤离。基恩下坡再次遭遇暴雨,这次还夹杂着小冰雹。下坡中途我看到一位女选手试图用右脚脚底锁鞋摩擦地面辅助刹车减速, 可能因为她的橡皮轮圈刹车在湿滑条件下几乎失效。我保持安全距离小心超越,以防她突然摔倒, 并庆幸我的铁三车使用了更有效的碟刹。雨势在杰伊绕圈路段持续不断,风力也逐渐增强。最终我以7小时15分安全完成自行车赛段。这场暴雨中,我和装备都经受住了考验。现在,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冲向终点了。

马拉松赛段:疼痛与坚持
进入T2时,我的双腿在完成崎岖的自行车赛段后已经疲惫不堪。但换上干爽的袜子和跑鞋后感觉焕然一新。在我面前还有漫长的全程42公里马拉松,但我准备好了一步一步把它磨下来。



跑步每一圈的前半段以下坡为主,但随后就要偿还"债务" —比波士顿马拉松"伤心坡"更长更陡的上坡。12英里处的个人需求站,我短暂停留补充Tailwind饮料,边走边吃了一片最喜欢的面包以安抚劳苦功高一天的胃肠,然后继续慢跑。
直到此时,我所有比赛装备都表现完美。我甚至在马拉松前半段暗自赞叹铁三服的舒适度。但正如所有铁人所知,在大铁比赛中, 问题迟早会出现。在雨水中浸泡超过10小时后,铁三服的骑行垫开始严重摩擦腹股沟区域。我不停调整服装缓解不适。在17英里处的补给站,我涂抹了他们提供的凡士林,但对缓解摩擦无济于事。到25英里时,疼痛已经让我忍无可忍。我在个人需求站再次停留,取出对缓解肌肉酸痛和抽筋很有效的BioFreeze涂膏,却忘记了它含酒精成分。刚一抹上,剧烈的灼烧感疼得让我怀疑人生,咬牙才不骂出声来,好在BioFreeze的麻木止痛效果来得很快,让我得以继续前进。
夜幕降临,路上临时搭起的灯光亮起,照亮最后的6英里路。跑进奥林匹克椭圆场时,我脚下生风,与夹道欢呼的观众击掌,完成了绕场半周的victory lap, 奔向终点。


终点线:每个人的故事
我以14:33:45的成绩冲过终点线时, Matthew已早早在终点等待,他给我一个拥抱,为我挂上完赛奖牌,问我感觉如何。"太棒了!"我回答,"你呢?""我赢了!""我就知道你会赢!"



Matthew以7:50:08的新赛道纪录夺冠。尽管游泳后再次抽筋,自行车赛段还遭遇机械故障,他还是在T2前追上领先集团。当去年击败他的老对手Trevor Foley在跑步阶段反超时,Matthew展现出了惊人的心理韧性,最终在20英里处重新夺回领先优势,以超过第二名Christian Hogan整整6分钟的优势获得他的第一个大铁冠军。

(Matthew反超 Trevor的瞬间)

虽然率先冲线,但Matthew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留在终点线,为许多好友和同年龄组的完赛铁人亲手挂上奖牌。作为冠军,他的奖金只有区区1.8万美元,与其他体育项目的顶级赛事奖金不可同日而语,也远低于他作为医生未来可能获得的收入。但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自己作为顶级职业铁三运动员,并同时兼顾医学生和癌症研究者身份的过程中所代表的意义。他利用这项运动和自身影响力,推动癌症研究、慈善事业和铁人三项的普及。对Matthew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不是金钱回报,而是他所传递的精神与使命感。如果没有疫情那个一切停摆、前途未卜的黑暗时期,或许我们都不会踏上铁人这条道路。正如那句老话:“当一扇门关闭时,命运会打开一扇窗。”由Matthew为我在IMLP终点挂上奖牌,仿佛一切圆满轮回。作为普林斯顿大家庭的一员,这是我们共同的骄傲时刻。
Cassie以15:56:12完成比赛——这是她九场大铁中最慢的成绩,却是最有意义的一场。赛后她在Facebook上写道:"带着衰竭的心脏瓣膜比赛,今天的每一刻都让我感受到上帝的恩典。穿越风暴—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象征性的 — 他派来人们鼓励我、让我欢笑,提醒我快乐不在终点,而在追求的过程中。"8月7日,Cassie成功接受了开胸手术。她已经报名了2026年威斯康星大铁(第十场),并开始招募朋友一起参加2027年渥太华大铁(第十一场)。


在所有大铁赛事中,女性选手与男性比例约为1:4,而华裔女性更是凤毛麟角,但她们在这一极限挑战中展现的光芒格外耀眼。我的两位正为获得Kona世锦赛资格奋斗华裔女铁友Shuyi Liu和李媛媛就是她们的杰出代表。

(游泳起点处,乌央乌央的戴绿帽的男选手中少数戴粉帽子的女选手)
来自密歇根州的Shuyi是通过IMLP 2025 Facebook群和我认识的。她发给我的好友申请是我极少接受过的来自网络陌生人的交友邀请,毕竟如果她是个来着缅北的网络骗子的话很难伪造那么多有成绩可查的铁三赛事的领奖台照片。李园园则是我在2023年IM 70.3加拿大Mont Tremblant半铁认识的,当时她所领导的蒙特利尔华人铁三俱乐部热情接待了来自各地的华裔选手, 虽然那次比赛因森林火灾烟雾而在游泳开始前半小时被临时取消。

两位女士都有非常繁忙的工作和生活,Shuyi是医院护士,作息时间十分不规律,园园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经纪人并热心社区公益,但她们以强大的毅力坚持训练。自行车赛段我和Shuyi同时完成,但她以惊人的4小时完成马拉松赛段把我远远甩在后面,最终成绩是13:25:06。她最担心的游泳环节没有因为天气而被取消,让她松了口气:"没有游泳的大铁是不完整的。"她的冲向终点的步伐轻盈如鹿,带嗨了全场观众。正如她后来描述的:"冲向终点的时候,有点小激动,又哭又笑。" — 这,正是大铁终点线最真实的感受。
从完全不会游泳的小白到成为铁三达人的园园也表现出色,以13:41:03完成个人第四场大铁。虽然这次她们都未能获得Kona资格,但那种精神、毅力和不懈努力终将带她们到达梦想的大铁终极舞台。

郜志农 (三叔) 和伍卫 (David) 是我在普林斯顿的铁人老友。多年来,三叔和我如影随形,一起完成了每场70.3赛事,共同挑战了众多传奇徒步路线:大峡谷南北穿越、环勃朗峰、巴塔哥尼亚W线、意大利多洛米蒂Alta Via 1,以及冰岛的Laugavegur和Fimmvörðuháls步道。2021年我的首铁,他更是鼎力全程陪护的"夏尔巴人"。David从我2015年第一次普林半马开始就一起参加过无数比赛,而他太太Katherine则是我每次严重抽筋时必然现身的救星(好在这次没有再劳驾她)。

与长期困扰的比赛日抽筋搏斗多年后,三叔终于在2024年完成马里兰大铁,并立即报名了宁静湖站。David则在2022年完成首铁(亚利桑那站)— 有趣的是,他至今从未跑过一场单独马拉松比赛。我们的训练方式截然不同:我依赖科学训练框架,不断优化训练计划和装备选择;三叔则是毅力惊人,独自反复苦练公开水域游泳和山地骑行直到练成金刚铁腿;来自山城重庆,功底雄厚的David则充满随性 — 想怎么练就怎么练,比赛时甚至不戴运动手表(不上Strava数据的比赛算数吗?)。正如我们的铁友、同样渴望完成大铁的马医生Joyce 在赛后聚会时总结说:我代表的是精益求精的"学院派",三叔是死磕到底的"坚忍派",大卫则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派"。但无论来路如何,我们都到达了IMLP终点线。


(David,三叔,Matthew,我和Shuyi在赛后早餐庆祝会上合影)
三叔和David在IMLP也都各自遭遇了独特挑战。三叔犯了铁人大忌:使用未经测试的新跑鞋,导致半程马拉松后水泡严重,每一步都痛苦不堪,边骂边苦撑到终点,发誓这是他的最后一场大铁。David则在自行车赛段遭遇两次掉链子,其中一次完全卡死,好在 赛道的技师在暴雨中很快帮他修好。赛后周一我们一起参加IRONMAN组织的庆祝早餐时,三叔和David就信誓旦旦地宣布宁静湖是他们的"退役之战", Katherine在群里将信将疑地提醒:”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可以食言啊” 。只是我太了解他们了,在微信群聊中预言48小时内他们就会改变主意。果然,不到两天,三叔就报名了两个月后的Chattanooga大铁,并大手笔订购能刷上他大名的特制铁三车;而如Katherine所料,David准备和我一起参加2026年渥太华大铁。





Stanley Xue(简单哥)则把这场比赛视为对2024年因骑行阶段超时被关门的翻身之战。尽管暴雨路滑,他仍在自行车关门时间以充足的余量完成骑行,最终以16:38: 52完赛。他也和三叔一样,已经迫不及待地报名了9月的Chattanooga大铁。
这些铁友们各自不同的IMLP经历完美阐释了铁人精神的真谛:几乎每位选手都不可避免地会在比赛中遭遇严重逆境 — 装备故障、伤病、恶劣天气和自我怀疑,但多数人并不轻易放弃,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或适应逆境后继续前进。大铁比赛无关乎完美或胜利 — 而是在于如何在跌倒后爬起,在身体每个细胞都劝停时坚持到底。这就是为什么铁人终点线如此神奇 — 跨越它后,你将脱胎换骨。
正如这段视频的完美诠释:
"有人追逐领奖台...
有人追逐曾经的自己...
有人为了证明...
有人为了疗愈...
但我们追逐同样的东西。
一个意味着一切的终点!
这不仅是一场比赛。
这是你成为的样子!
你的终点线终将到来....
继续追逐吧!"
耐力人生:超越终点线
2021至2023年间,当我陆续完成人生清单三大目标(大铁完赛、波马达标、马拉松六大满贯)后,总被问及:"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我没有立即作答。那些年,我为实现这些里程碑目标投入了巨大精力,但我希望将这种追求转化为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不再专注于某个目标,而是成为照亮身边人的微光,特别是我的家人、朋友和学生。从IMAZ走到IMLP的过程中,我可以坦然地说,自己没有辜负这份领悟。铁人训练与科研工作有着深刻的共鸣。两者都需要不懈的努力、长远的规划,以及在挫折中坚持的韧性。科研中的突破,往往是从一个假设、一组初步数据出发,经过无数次实验和失败,才最终迎来质变。这与从就像从完成5公里跑到成为铁人的过程如出一辙:不是灵光乍现,而是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无论是科学还是运动,都需要自律、韧劲,以及专注于可能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抵达的目标。实验室就像训练场,成功的关键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 — 即便艰难,即便无人喝彩。这种理念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实验室文化。
去年秋天,实验室十余名成员自发组建了“Team KANGaroo”,参加普林半马。半年之前,他们中大多数人连一英里都不能完整地跑下来。我于是在一次组会中,做了“如何备战你的第一个半马”的讲座,从训练计划、运动装备,配速策略到营养补给,手把手带他们入门。半年后,他们全部顺利完赛。赛后,大家一致要求把庆功午餐安排在整整半年前我们开组会的那间会议室, 因为那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他们的成功不仅关乎跑步和健身,更关乎实践这样的理念:只要有计划、努力和信念,以及一个互相支持和鼓励的团队,任何困难的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这种理念也延伸到了更广的社区。我在非营利组织Princeton Active Group的邀请下,为当地华人社区做了多场关于耐力训练、健身与铁人三项的讲座,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铁三训练和比赛中来。
铁人之旅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拉近了我的家庭:从最初的我的个人挑战,逐渐演变为全家引以为傲的共同爱好和构建亲情的纽带。我从未要求孩子们参与,但他们一个个主动走进了这项运动。这些一起训练一起比赛的宝贵共同经历铸造了超越任何终点线的珍贵家庭记忆。
大儿子Evan,从小患有脑瘫,童年时期经历了许多身体上的限制和康复训练的磨难。他的成长充满了对平衡、协调和力量的不断挑战。从蹒跚学步到能够独立跑步、游泳、骑行,铁三训练不仅帮助他重建了身体机能,更让他收获了自信、独立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今天秋天,他将顺利进入大学,踏上了成为理疗医生的道路,这既是他的梦想,也是他不屈服于命运的自强之路延伸。


女儿 Michelle 在多次见证爸爸、弟弟 Evan 和表哥沛昆的铁三比赛后,也被深深感染。去年新州铁三赛后,她举起 Evan 的铁三车拍照时,还开玩笑说这是“铁三魔咒”。几个月后,她发短信说:“好吧,我决定了,我要报名半铁比赛。我必须要做一次,就像心里有个痒必须去挠一样,我喜欢这种挑战。而且 Evan 也给了我很大的激励。” 她报名参加今年九月的纽约长岛半铁。原本她还计划用7月20日的新泽西铁人三项作为热身赛,但赛前两周的一次骑行事故让她膝盖受伤,不得不放弃比赛。不过,她很快伤愈,坚定地继续备战长岛半铁,并将与我同场竞技,就像去年我们并肩完成她的首场半马和全马一样。


小儿子James是个争强好胜,凡事不甘落后的“小老三”。6月份Evan参加普林斯顿铁三的前一晚,他突然嚷着也要参赛。我告诉他,铁三可不是说去就去,他没训练过,骑的还是一辆别人送的、随时可能散架的旧童车,这样贸然参赛不行。但他并不放弃,整天缠着我给他找比赛。IMLP结束后一周,我终于帮他报名了宾州Doylestown的儿童铁三,并带他集训一周。8月10日比赛当天,他全神贯注地完成比赛,兴高采烈地冲过终点。那一刻我知道,他也被这项运动的魅力“套牢”了。


这一切都印证了我的理念:“言语可以说服人,榜样才能驱动人。”( Words can persuade, but example inspires)。无论是我的孩子,还是实验室成员,甚至是社区朋友,真正点燃热情的,从来不是劝说,而是身边那个默默坚持、以身作则的人。
在报名IMLP时,我曾向太太承诺,这场比赛我会把安全放在首位,训练绝不侵占家庭时间。这一次,我真正做到了量力而行 — 从宁静湖归来时几乎没有酸痛。这不仅让我赢得了她给予的未来赛事“无限通行证”,更让我明白:铁人,已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种让我成为更好的科学家、父亲、导师与人的生活方式。它教会我如何在科研与生活中平衡激情与耐心,如何在家庭和团队中传递信念与力量。
赛道会有终点,但这种影响和传承,没有终点。
附录:
本文的 美篇英文版 和 博客英文版
2021年亚利桑那大铁长篇回顾系列:
前言:铁人教授康毅滨 (by 三叔)
https://www.meipian.cn/3zik7rmn?share_depth=1
我的大铁之路(1): 如梦初醒
https://www.meipian.cn/3x1eb6gp?share_depth=1
我的大铁之路(2): 初涉铁三
https://www.meipian.cn/3yc7wmsu?share_depth=1
我的大铁之路(3): 良师益友
https://www.meipian.cn/3ym7hqrh?share_depth=1
我的大铁之路(4): 重塑之机
https://www.meipian.cn/3ycfi9j0?share_depth=1
我的大铁之路(5): 精益求精
https://www.meipian.cn/3yjersjd?share_depth=1
我的大铁之路(6): 水到渠成
https://www.meipian.cn/3ym7my2v?share_depth=1
中途的掌声 (by 谢岚 )
https://www.meipian.cn/3zdrouch?share_depth=1
不负人生·生命之赛(The Race of A Lifetime)
https://www.meipian.cn/4u1eykqe?share_dep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