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9)
蒋闻铭
袁磊的天性里,有不少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劣。自家对面,是县委招待所,招待所的大门楼子里,有一大堆草垫子。他带着几个小朋友,在垫子堆里搭地道,从地道口爬进去,在里边点蜡烛,搞地下党聚会。招待所后面是县监狱。聚会到一半,外边大人察觉到了草堆里的动静,以为有越狱的犯人躲在里边。结果是警察掀开了地道,地下党全体被抓。这几个被抓的顽童,没被反动派枪毙了,但都受了家长的拷打。袁磊的记忆里,挨妈妈打,从小到大就这一回,妈妈一边拿笤帚打他,一边自己哭着,说与其让你把自己烧死,我伤心死了,不如干脆把你打死,然后我上吊。
类似的教训,袁铭也有过一次。前面讲过,袁磊的家乡是水乡,到处是沟沟渠渠,但是袁磊兄弟到现在,都是旱鸭子,不会游泳。那些年每年夏天,城里都有几个不知深浅的小孩子,游泳被淹死。所以爸妈对袁磊兄弟的规定,是绝对不准下河学游泳。袁铭有一天放学不回家,妈妈带着袁磊去找,居然碰到他要跟同学去学游泳。她妈急了眼,一边哭,一边拖着袁铭往河边走,说你要是这样作死,还不如现在跟我一起投河。妈妈发抖的哭腔里透出来的那个伤心恐惧,真的是把两个顽童吓着了。
对着望不到头的穷日子,袁磊妈的指望,是两个儿子长大以后,日子会变得不这么穷。不过袁磊小的时候,妈妈也明白她这个人生理想,和现实有不小的距离。袁磊长大了,是要下乡做农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他的以后,大概率比自己现在,更苦更不容易。但是后来世道变了,两个儿子都上了大学,她这个人生理想,眼瞅着就能实现了。这个时候,理想就具体化。她跟袁磊袁铭说,你们两个,以后每月必须每人给妈妈十块钱。袁磊跟她开玩笑,说十块太多,五块可不可以?她妈说门都没有,敢不给,我就到你们单位去闹。袁磊问她,我的单位,有人会理你这个事吗?她说如此不孝,我就让你们在同事面前丢面子。袁磊笑了,说妈你再想想,这世上谁最怕你儿子在单位丢面子?一家人哄堂大笑。
后来袁磊妈的这个人生理想,算是超额实现了,但是比她预期的,慢了很多。袁磊直到八八年到美国后,才真正有能力在钱上面支持爸妈。第一次给他妈寄了五百美元。妈妈收到钱,激动得直流眼泪。后来每次袁磊回国,妈妈都跟他提这个事,说收到这个钱的时候,那个高兴,这辈子没有过。袁磊就问,说接下来我孝敬你的,哪一次也远不止五百呀。妈妈回答说后面的再多,感觉不一样,知道你有,就变成了只嫌少不嫌多,多多益善。
教育孩子,袁磊爸妈分工明确,除了上面说的两个极端的例子,袁磊袁铭犯错,管理教育,是他爸的职责。其它人,包括奶奶姑奶奶和妈妈,配合的手段,是树他爸的威信,给小孩子的心理上,制造些恐怖气氛。一般就说袁磊今天这个错误,瞒是瞒不过的,你爸回来知道了,可怎么得了。得了不得了,结果无非是挨他一顿讲道理。不过他爸的这个讲道理,开始的时候,对小袁磊比打骂难挨,期待着挨讲道理,小袁磊还是蛮有些惧怕。
但是这样无数次的挨讲道理,袁磊挨着挨着,不知不觉中,挨成了老油条。越到后来,越觉得他爸讲的,都是些没厘头的假大空。对付这些假大空,袁磊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听跟没听没分别。不过呢,好汉不吃眼前亏,不听归不听,表面上却是越发的温良恭敬,只听不反驳, 低头认错。袁磊直到后来,一辈子没跟他爸顶过嘴面对面起过争执。应对他爸,整个的就是一个阳奉阴违。他爸说他什么,都是耳旁风,虚心承认错误,听完了该干啥干啥,坚决不改正。
袁铭应对他爸,态度有些不一样,后来居然有不服跟他爸顶嘴,甚至发脾气的时候。这样的事,在袁磊那里,绝对没有。不过袁铭跟他爸顶嘴发脾气,他爸没大意见,倒是袁磊的这个阳奉阴违,很伤他爸的自尊,冲他发脾气,说袁铭顶嘴,是光明磊落,袁磊阳奉阴违,全不拿他的话当一回事,是软忤逆,极品的忤逆不孝。这个说法,连他妈都觉得有些符合实际。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全书目录链接)
儿时的记忆(9)
蒋闻铭 (2025-07-25 19:27:49) 评论 (0)
儿时的记忆(9)
蒋闻铭
袁磊的天性里,有不少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劣。自家对面,是县委招待所,招待所的大门楼子里,有一大堆草垫子。他带着几个小朋友,在垫子堆里搭地道,从地道口爬进去,在里边点蜡烛,搞地下党聚会。招待所后面是县监狱。聚会到一半,外边大人察觉到了草堆里的动静,以为有越狱的犯人躲在里边。结果是警察掀开了地道,地下党全体被抓。这几个被抓的顽童,没被反动派枪毙了,但都受了家长的拷打。袁磊的记忆里,挨妈妈打,从小到大就这一回,妈妈一边拿笤帚打他,一边自己哭着,说与其让你把自己烧死,我伤心死了,不如干脆把你打死,然后我上吊。
类似的教训,袁铭也有过一次。前面讲过,袁磊的家乡是水乡,到处是沟沟渠渠,但是袁磊兄弟到现在,都是旱鸭子,不会游泳。那些年每年夏天,城里都有几个不知深浅的小孩子,游泳被淹死。所以爸妈对袁磊兄弟的规定,是绝对不准下河学游泳。袁铭有一天放学不回家,妈妈带着袁磊去找,居然碰到他要跟同学去学游泳。她妈急了眼,一边哭,一边拖着袁铭往河边走,说你要是这样作死,还不如现在跟我一起投河。妈妈发抖的哭腔里透出来的那个伤心恐惧,真的是把两个顽童吓着了。
对着望不到头的穷日子,袁磊妈的指望,是两个儿子长大以后,日子会变得不这么穷。不过袁磊小的时候,妈妈也明白她这个人生理想,和现实有不小的距离。袁磊长大了,是要下乡做农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他的以后,大概率比自己现在,更苦更不容易。但是后来世道变了,两个儿子都上了大学,她这个人生理想,眼瞅着就能实现了。这个时候,理想就具体化。她跟袁磊袁铭说,你们两个,以后每月必须每人给妈妈十块钱。袁磊跟她开玩笑,说十块太多,五块可不可以?她妈说门都没有,敢不给,我就到你们单位去闹。袁磊问她,我的单位,有人会理你这个事吗?她说如此不孝,我就让你们在同事面前丢面子。袁磊笑了,说妈你再想想,这世上谁最怕你儿子在单位丢面子?一家人哄堂大笑。
后来袁磊妈的这个人生理想,算是超额实现了,但是比她预期的,慢了很多。袁磊直到八八年到美国后,才真正有能力在钱上面支持爸妈。第一次给他妈寄了五百美元。妈妈收到钱,激动得直流眼泪。后来每次袁磊回国,妈妈都跟他提这个事,说收到这个钱的时候,那个高兴,这辈子没有过。袁磊就问,说接下来我孝敬你的,哪一次也远不止五百呀。妈妈回答说后面的再多,感觉不一样,知道你有,就变成了只嫌少不嫌多,多多益善。
教育孩子,袁磊爸妈分工明确,除了上面说的两个极端的例子,袁磊袁铭犯错,管理教育,是他爸的职责。其它人,包括奶奶姑奶奶和妈妈,配合的手段,是树他爸的威信,给小孩子的心理上,制造些恐怖气氛。一般就说袁磊今天这个错误,瞒是瞒不过的,你爸回来知道了,可怎么得了。得了不得了,结果无非是挨他一顿讲道理。不过他爸的这个讲道理,开始的时候,对小袁磊比打骂难挨,期待着挨讲道理,小袁磊还是蛮有些惧怕。
但是这样无数次的挨讲道理,袁磊挨着挨着,不知不觉中,挨成了老油条。越到后来,越觉得他爸讲的,都是些没厘头的假大空。对付这些假大空,袁磊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听跟没听没分别。不过呢,好汉不吃眼前亏,不听归不听,表面上却是越发的温良恭敬,只听不反驳, 低头认错。袁磊直到后来,一辈子没跟他爸顶过嘴面对面起过争执。应对他爸,整个的就是一个阳奉阴违。他爸说他什么,都是耳旁风,虚心承认错误,听完了该干啥干啥,坚决不改正。
袁铭应对他爸,态度有些不一样,后来居然有不服跟他爸顶嘴,甚至发脾气的时候。这样的事,在袁磊那里,绝对没有。不过袁铭跟他爸顶嘴发脾气,他爸没大意见,倒是袁磊的这个阳奉阴违,很伤他爸的自尊,冲他发脾气,说袁铭顶嘴,是光明磊落,袁磊阳奉阴违,全不拿他的话当一回事,是软忤逆,极品的忤逆不孝。这个说法,连他妈都觉得有些符合实际。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全书目录链接)
蒋闻铭
袁磊的天性里,有不少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劣。自家对面,是县委招待所,招待所的大门楼子里,有一大堆草垫子。他带着几个小朋友,在垫子堆里搭地道,从地道口爬进去,在里边点蜡烛,搞地下党聚会。招待所后面是县监狱。聚会到一半,外边大人察觉到了草堆里的动静,以为有越狱的犯人躲在里边。结果是警察掀开了地道,地下党全体被抓。这几个被抓的顽童,没被反动派枪毙了,但都受了家长的拷打。袁磊的记忆里,挨妈妈打,从小到大就这一回,妈妈一边拿笤帚打他,一边自己哭着,说与其让你把自己烧死,我伤心死了,不如干脆把你打死,然后我上吊。
类似的教训,袁铭也有过一次。前面讲过,袁磊的家乡是水乡,到处是沟沟渠渠,但是袁磊兄弟到现在,都是旱鸭子,不会游泳。那些年每年夏天,城里都有几个不知深浅的小孩子,游泳被淹死。所以爸妈对袁磊兄弟的规定,是绝对不准下河学游泳。袁铭有一天放学不回家,妈妈带着袁磊去找,居然碰到他要跟同学去学游泳。她妈急了眼,一边哭,一边拖着袁铭往河边走,说你要是这样作死,还不如现在跟我一起投河。妈妈发抖的哭腔里透出来的那个伤心恐惧,真的是把两个顽童吓着了。
对着望不到头的穷日子,袁磊妈的指望,是两个儿子长大以后,日子会变得不这么穷。不过袁磊小的时候,妈妈也明白她这个人生理想,和现实有不小的距离。袁磊长大了,是要下乡做农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他的以后,大概率比自己现在,更苦更不容易。但是后来世道变了,两个儿子都上了大学,她这个人生理想,眼瞅着就能实现了。这个时候,理想就具体化。她跟袁磊袁铭说,你们两个,以后每月必须每人给妈妈十块钱。袁磊跟她开玩笑,说十块太多,五块可不可以?她妈说门都没有,敢不给,我就到你们单位去闹。袁磊问她,我的单位,有人会理你这个事吗?她说如此不孝,我就让你们在同事面前丢面子。袁磊笑了,说妈你再想想,这世上谁最怕你儿子在单位丢面子?一家人哄堂大笑。
后来袁磊妈的这个人生理想,算是超额实现了,但是比她预期的,慢了很多。袁磊直到八八年到美国后,才真正有能力在钱上面支持爸妈。第一次给他妈寄了五百美元。妈妈收到钱,激动得直流眼泪。后来每次袁磊回国,妈妈都跟他提这个事,说收到这个钱的时候,那个高兴,这辈子没有过。袁磊就问,说接下来我孝敬你的,哪一次也远不止五百呀。妈妈回答说后面的再多,感觉不一样,知道你有,就变成了只嫌少不嫌多,多多益善。
教育孩子,袁磊爸妈分工明确,除了上面说的两个极端的例子,袁磊袁铭犯错,管理教育,是他爸的职责。其它人,包括奶奶姑奶奶和妈妈,配合的手段,是树他爸的威信,给小孩子的心理上,制造些恐怖气氛。一般就说袁磊今天这个错误,瞒是瞒不过的,你爸回来知道了,可怎么得了。得了不得了,结果无非是挨他一顿讲道理。不过他爸的这个讲道理,开始的时候,对小袁磊比打骂难挨,期待着挨讲道理,小袁磊还是蛮有些惧怕。
但是这样无数次的挨讲道理,袁磊挨着挨着,不知不觉中,挨成了老油条。越到后来,越觉得他爸讲的,都是些没厘头的假大空。对付这些假大空,袁磊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听跟没听没分别。不过呢,好汉不吃眼前亏,不听归不听,表面上却是越发的温良恭敬,只听不反驳, 低头认错。袁磊直到后来,一辈子没跟他爸顶过嘴面对面起过争执。应对他爸,整个的就是一个阳奉阴违。他爸说他什么,都是耳旁风,虚心承认错误,听完了该干啥干啥,坚决不改正。
袁铭应对他爸,态度有些不一样,后来居然有不服跟他爸顶嘴,甚至发脾气的时候。这样的事,在袁磊那里,绝对没有。不过袁铭跟他爸顶嘴发脾气,他爸没大意见,倒是袁磊的这个阳奉阴违,很伤他爸的自尊,冲他发脾气,说袁铭顶嘴,是光明磊落,袁磊阳奉阴违,全不拿他的话当一回事,是软忤逆,极品的忤逆不孝。这个说法,连他妈都觉得有些符合实际。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全书目录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