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之本:堅持、自信、好奇心和睿智

Billzhou (2025-07-26 01:17:20) 评论 (2)

我的聊天圈子裡,有兩個94歲的香港老人,都是1931年生人,除了打颱風,平日每天早上8點左右,他們幾乎準時坐到我們的聊天圈子,聽我們聊一聊社會八卦;罵一罵特朗普;侃一侃俄烏戰爭,加沙困境。

他們很多時候,也會插話跟我們吹水搞笑:看他(她)們有板有眼的說話樣子,很難想象這是兩個已經過了耄耋之年的老人。

大家都很驚奇:兩位老人是如何養生,如何思維清晰,保持青春的活力的。

我退休後,就喜歡觀察事物,思考現象,並有些自己的見解,尤其喜歡關注身邊的健康的長壽老人,看看他們是如何生活,如何跟人說話的,細心一點,還是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這和Youtuber華文自媒體節目的說的完全兩回事。

算是我的一種自私的心理,我也想為普羅大眾的退休人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養生的思考,就想著從身邊的人入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窺探到長壽老人生活的真實世界:

他們的所想,所思,以及一言一行,可能給到我們剛退休沒幾年的愛護健康的人士,有些參考。這並非東施效顰,而是真人真事。

首先,是老人的堅持和自信。

我和兩位老人接觸的最多的,聽到他們跟我說的最多的,就是自信。

兩個老人分住兩處不同的兩棟私家樓,都有電梯上下,環境還算清幽。據他們自己說,每天早上6點左右,兩人都是吃完早餐(其中一個就吃幾塊餅乾,一杯奶茶下樓),就杵著拐杖下樓,過馬路,進公園,差不多10分鐘的樣子,就在公園開始四肢甩手運動。運動時間也不會很長,半個小時後,便會準時坐到我們的聊天圈子。



他們跟我說,很喜歡我們的聊天圈子,因為可以說話,看公園風水(假山、假水和烏龜),說這樣時間可以過得很快,比坐在家裡一個人強多了。

看來,古人說的“一日之計在於晨”,是很有道理的。早晨開心,一天就開心。對老人而言,堅持每天適度的運動,以及沒有壓力的聊天,或許是個長壽的要素。

我看兩位老人表面對大家都很客氣的。但與我時間久了,也可以跟我說點心裡話。他們很自信有好的基因以及好的習慣。因為一般的老人沒有這種自信。

他們說見過很多同齡的人,身體條件不錯,就是個性逞強,不服老,也不服輸,運動很任性,跑步,爬山,游海水樣樣來,雖然爽了,讓人讚美了你,但卻付出了壽命的代價,80幾歲就杵上了拐杖,健康每況愈下,有點不值得。

他們自信自己比同齡人更加清醒的活著。知道自己最想的是什麼。這讓我想到“小心駛得萬年船”的古訓。看來,人類七老八十,還是要服老,不講客觀規律不行。

其二,是老人的好奇心。

兩位老人已經四世同堂,小輩個個都成家立業,但老人們似乎都不操心小輩的事。從職業,到婚姻,再到家庭的瑣碎的事情,幾乎完全不管不問。只關心每天香港、中國社會以及世界上發生的事。他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少說心情好,孩子們也喜歡你。

據我所知:兩位老人,幾乎天天傍晚收看香港官方TVB新聞台,從每天的恆生股票指數,到香港本地的社會新聞,再到世界上發生的重要大事,比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中國的博弈玩法,李嘉誠的巴拿馬運河收購案,他們全部記在腦子裡。

然後,早上跟我們聊天時,就拿出來作為話題。有些東西說得有板有眼,令我們這波60-70多歲的人敬佩不已。



由此可見:

一個人再老,或杵著拐杖出門,甚至坐上輪椅,都沒有問題,關鍵是保持大腦的清晰,和說話的連貫性和邏輯性,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你才有圈子和朋友。不然,你糊塗了,人家就不理你了。這年頭尤其如此。腦子好,走到哪裡都有朋友。

最後,是老人的睿智。

兩位老人一生飽經滄桑,吃過不少苦,也知道很多事。他們身上最可貴的地方,也是很多老人做不到的地方,是他們從來沒有跟家人(包括自己的另一半)翻過臉,吵過架,尤其和媳婦從來沒有拌過一次嘴。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見老人的睿智。

我說幾個不起眼的小事,可以看出兩位長壽老人的睿智中,閃耀的與眾不同之處。

第一件小事:

每天早上,我們坐得公園的長廊,都會走過一個80多歲的穿著考究的女婦人。我發現,坐在我旁邊的94歲的長壽老人,每次都會主動跟這位類似中產家庭的小個子女人打招呼,還不斷讚美她的衣服穿得漂亮,好看。每次都搞到高傲的中產女婦人高興得合不攏嘴。

想想:一個94歲的女婦人,願意每天跟路過的80多歲的女婦人主動打招呼,寒暄問暖,足以反映了長壽老人的睿智。我想,她很清楚人家很享受她的問候。

這樣的心態的人,一般華人老人是做不到的,我目前也做不到,但她做到了。這或就是長壽的品質。



第二件小事:

我們的聊天圈子裡,有一個特別喜歡嘮叨的福建人,七十來歲,說話語無倫次,信口開河,更喜歡插人家的話。

有一次,他又插人家的話,這回插得是94歲男性老人的話,搞到人家一件事情沒有說完,噎在哪裡,個個無奈地看著他嘰裡呱啦,說個不停。

我看老人沒有一點發作,更沒有任何生氣的樣子,硬是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等他把話說完。然後,再不緊不慢又繼續說下去。這要換做一般的公園老人,早就不爽,不悅神情一定溢於言表的。

我想,這或就是一種歷練,一種氣度,更是長壽的特質。

俗話說“以小可以窺豹”。

這兩位老人之所以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應該是有原因的。這些不起眼的生活小事,或折射出他們的寬厚福報,以及長壽的品質。你可能難於想象:我有一個非常好的香港諍友,已經快90歲,每次回復我的Whatsapp的文字,竟然有400-500字之多,我想,這都是平日養成的做事堅韌習慣。非一日之功。

而這些品質是可以在後天培養的。我就分享給廣大的退休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