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熟的三观疗愈日常性内心疼痛

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思考,对世界的看法,对历史的感悟,对未来的期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突然被一个华裔学生问到:你是如何看待三观的?真的不想像一些人在不知所措、或遇到未预料到的问题的时候总是假装自己在忙那样去搪塞过去,亦或者找个AI生成文本来打发一下。我没有即刻回答,想了想说,给我三天时间,我给你答案。因为我也确实想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这是个大问题。以下是我的思考。

先说结论。世界观,就是认清别人;人生观,就是认清自己;价值观,就是认清现实。

世界观本意是指人对世界的看法。而认清别人,却不是看谁顺眼,而是看清世界是怎么运转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人组成的。就像有人总抱怨说“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其实世界观是让你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童话,那些资源分配不公平、人性复杂等都有其客观规律。看清这一点,才不会困在“应该怎样”的执念里。

人生观通常讲的是对人一生的态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其实就是认清自己。这不是简单的“我喜欢什么”,而是接纳“我是谁”。比如有人拼命模仿别人的活法,却连自己独处时会不会开心都不知道。真正的认清自己,是明白“我能做什么”“我想成为谁”,哪怕这个自己不够完美,也能坦然与自己和解。

价值观一般来讲就是你看重什么,实则就是认清现实。这不是向现实妥协,而是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就像同样面对金钱,有人为了赚钱牺牲健康,有人却觉得“够花就好”,这背后是不同的价值排序。认清现实,就是在生存压力和内心追求间找到平衡,从而不被外界标准绑架。

世界观决定了你怎么看世界的“广度”。比如看到有人插队,有人只是骂其没素质,而有人却会思考“规则意识薄弱的社会成本”,后者的世界观就更立体。人生观决定了你怎么活出自己的“深度”。一个总跟别人比较的人,和一个专注“今天有没有比昨天进步”的人,前者活在别人的坐标系里,后者才活出了自我的厚度。价值观决定你怎么选人生的“方向”。就像选工作,有人为了高薪忍受内耗,有人为了热爱接受低薪,没有对错,只是价值观让你在岔路口选了不同的路。

一些三观不合的表现比如,你说“赚钱是为了自由”,他说“赚钱就是人生唯一目的”;你觉得“陪伴家人很重要”,他觉得“浪费时间没出息”…不是谁对谁错,是彼此的认知地基完全不同。

成熟的三观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现实“锤”出来的。比如经历过失业才懂“稳定不是铁饭碗”,爱过错的人才明白“合适比心动更重要”,这些经历会帮你把模糊的三观一点点打磨清晰。

三观一致的人相处有多舒服?你说“今天看到个流浪猫想收养”,他不会泼冷水说“麻烦”,而是问“需要买什么用品,我陪你去”。不是他完全认同你,而是他的三观里有“尊重你的热爱”这一条。

毁掉三观最快的方式就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比如为了“别人觉得体面”选职业,为了“年龄到了”结婚,最后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却丢了自己的三观锚点。

三观的“碰撞”其实是成长的契机。比如和不同阶层的人聊天,发现对方的生活逻辑和你完全不同,这时候不是急着反驳,而是想想“他为什么这么想”,这种思考会让你的三观更包容。

真正的三观成熟,是懂得“求同存异”。就像你喜欢爬山他喜欢宅家,你觉得“仪式感重要”他觉得“务实就好”,但你们都能尊重彼此的选择,不把自己的活法当唯一标准。

拥有成熟的三观,会使我们看清别人、认识自己和认清现实。这会让你远离那些否定你的人、一味索取的人、爱占便宜的人和忘恩负义的人。

三观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藏在你的每一次选择里。当你某一天发现,自己不再轻易被外界影响、且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能接受什么时,就说明你的三观已经长成了能为你遮风挡雨的样子了。

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会经历窘迫不堪的生活状态。虽然也会有令人心情激荡、骄傲自豪的高光时刻,但这多是短暂的。常常要面对的是平凡、琐碎、无助、压抑、甚至是绝望和暗淡无光的日常生活,内心充满疼痛和期待。生活就是由所有这些必须应付的事情构成的,而应付的反义词就是创造,是建造和添加之前不存在的东西。在创造的过程中拥有成熟的三观,就是治疗日常性内心疼痛,度过人生暗淡时光的最好的方法,无论我们现在创造的东西是大还是小。同时学会等待自己,不急于求成,在自己内心难过的时候依然坚持做事,持之以恒,以自己的步伐向前走,将庸俗甩开。最后再送你一句黑格尔的话: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祝你成功找到自己。

格利 发表评论于
哇,一篇文章讲透三观,了不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