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名乘客,闷在K字头绿皮火车的一节车厢里,在气温33度的浙江金华,没有空调,没有风扇,门窗紧闭,停留3个多小时。
你是否能够想象这样的经历是多么恐怖?
想想都可怕,更何况是亲身经历。
这一幕不是电视剧里的情景,而是一火车上千名旅客真实的遭遇。
2025年7月2日晚,K1373次旅客列车在浙江金华与一辆货运列车发生侧面碰撞,没有人员伤亡。
但列车因此在铁轨上沤3个多小时,期间,没有空调,没有风扇,门窗紧闭。
刚刚经历了撞车惊魂的一车乘客,被困在了这闷罐车里,随着时间失衡,会产生怎么的后果?
据媒体报道,旅客多次和乘务人员沟通,希望开门或者破窗,让他们透透气,均被乘务人员坚决拒绝。
估计列车员们想的是:只要领导没发话,我就不开。
这样一来:没出事,我也没违规;出了事,领导担责,我也没违规;就算出事很严重,大不了一起担责,反正领导责任最大。
不开门可以理解,列车因故停在半路上,黑咕隆咚的铁道上,把乘客放出去实在是太危险了。
但不允许破窗就完全不可理解了。说得轻一点,这是工作方法僵硬死板,说得重一点,这是拿一车乘客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30多度的高温,这么多人挤在狭窄封闭的空间里,再加上缺氧的环境,稍微有点儿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后果极其可怕。
我相信,每一位列车员在上岗前,都是应该经过了安全培训的,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
然而,他们宁可让整节列车的旅客被困在闷罐里,哪怕是活活闷死,也决不肯履行应尽的职责——旅客购票乘车,与铁路部门形成了合约,铁路部门就有责任把每一位旅客平安、舒适、快捷地送达目的地。
平安、舒适、快捷,首要的就是平安,其次是舒适,然后才是快捷。
面对高温、闷热、缺氧的死亡威胁,列车乘务员心如磐石,紧锁车门,誓死入归,誓与列车共存亡。
与此同时,整列列车上千名乘客,在提出开门、破窗通气的合理诉求遭到拒绝后,一个个地,都在车厢里面老老实实地憋着、闷着。
谁也不知道列车何时能够恢复运营,谁都知道,就这样长时间地等下去、闷下去,结果就只有一个——死亡。
直到3号车厢一名男乘客挺身而出,用硬物砸开了一扇车窗,为车上乘客争取到了氧气,争取到了一丝晚风,争取到了呼吸的自由。
这是什么行为?这特么就是活生生的英雄主义救苦救难啊。
我想,铁路公司应该给这名乘客送上嘉奖与感谢费,嘉奖他在危急时刻打破教条,挽救了一车旅客的生命安全。
上面我说过,谁也不知道这趟列车会停运多长时间,大家会在这样的闷罐里面等多久。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时间久了,必然会发生意外。
当然,昨天的事情已经成为历史,而历史不能假设。
历史的真实,真实的历史是,这位男乘客破窗后,被乘警给带走了。
原以为,警察带走这名男子,是对其在危急时刻做出的英勇行为给予表彰。
没想到,管辖这趟列车的怀化铁路公安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并没有对砸窗的男乘客进行拘留,仅对其批评教育后放行。
这,这,这可真是太T-M-D不要脸了。
真正应该受到拘留和批评教育的,是操作不当致列车相撞的列车司机。
是不近人情,拿乘客生命安全视为儿戏的列车乘务员。
是置乘客危难于不顾,等着平民百姓冒砸窗的列车乘警。
万幸的是,公安局没给这名英雄男子定个寻衅滋事、破坏公物的罪名。
很难想象,这名男子在砸开车窗前,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这一锤头下去,会不会被抓走?要赔多少钱?会不会留下案底将来影响孩子考公考编?
这些结果,在当下中国有可能发生,也是整趟列车上千人,只有他一个人敢于砸窗的直接原因。
中国人,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太温顺了。
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我在那趟列车上,我肯定会想到要去砸车窗透气,会动那个心思。但我真的不能肯定,换作是我,到底有没有足够的勇气挥动那柄小小的破窗锤。
有网友留言说:“只是温度高,大家难受,但是并没有生命危险。如果放任砸窗,就不是一个人砸了,可能很多人就在砸窗了,场面不好控制了,并且,损坏的车窗损失也比较大。如果是面临生命危险,那就要义无反顾地砸窗。那就是紧急避险。”
如果,你说的是如果。
谁知道如果中的如果是不是会真的发生?如果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如果没有发生,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K1373是一趟绿皮车,也就是票价最便宜,舒适度最差的列车。一位网友说:“我在端午节那天坐过这趟车,长沙站换挂的几十分钟已经酷热难耐了,大家都去站台上等着,难以想象车厢里几个小时会是什么样子,K1373硬座常年都是无座票也卖完了,一节车起码有150个人。”
还有人回想起韩国的“世越号”轮船。在这场灾难中,死掉的都是听话的乖宝宝,活下来的全都是在危难时刻选择自己逃生的,无一例外。
写到这里,头脑里面突然灵光一现,闪现出两个桥断。
桥断一:
由于绿皮列车的车厢没有监控,当警察蜀黍前来调查时询问:“是谁砸的车窗?”
只见全车乘客,齐刷刷地指向同一个人:“是他一个人干的,与我们无关。”
桥断二:
司马光砸缸救下小伙伴,被警察局带走,给予批评教育后,放走。
最后我再多说一句:整整一趟列车就出了一个爷们儿。
最后我再多问一句:中国的男人们被谁阉割了?
你是否能够想象这样的经历是多么恐怖?
想想都可怕,更何况是亲身经历。
这一幕不是电视剧里的情景,而是一火车上千名旅客真实的遭遇。
2025年7月2日晚,K1373次旅客列车在浙江金华与一辆货运列车发生侧面碰撞,没有人员伤亡。
但列车因此在铁轨上沤3个多小时,期间,没有空调,没有风扇,门窗紧闭。
刚刚经历了撞车惊魂的一车乘客,被困在了这闷罐车里,随着时间失衡,会产生怎么的后果?
据媒体报道,旅客多次和乘务人员沟通,希望开门或者破窗,让他们透透气,均被乘务人员坚决拒绝。
估计列车员们想的是:只要领导没发话,我就不开。
这样一来:没出事,我也没违规;出了事,领导担责,我也没违规;就算出事很严重,大不了一起担责,反正领导责任最大。
不开门可以理解,列车因故停在半路上,黑咕隆咚的铁道上,把乘客放出去实在是太危险了。
但不允许破窗就完全不可理解了。说得轻一点,这是工作方法僵硬死板,说得重一点,这是拿一车乘客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30多度的高温,这么多人挤在狭窄封闭的空间里,再加上缺氧的环境,稍微有点儿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后果极其可怕。
我相信,每一位列车员在上岗前,都是应该经过了安全培训的,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
然而,他们宁可让整节列车的旅客被困在闷罐里,哪怕是活活闷死,也决不肯履行应尽的职责——旅客购票乘车,与铁路部门形成了合约,铁路部门就有责任把每一位旅客平安、舒适、快捷地送达目的地。
平安、舒适、快捷,首要的就是平安,其次是舒适,然后才是快捷。
面对高温、闷热、缺氧的死亡威胁,列车乘务员心如磐石,紧锁车门,誓死入归,誓与列车共存亡。
与此同时,整列列车上千名乘客,在提出开门、破窗通气的合理诉求遭到拒绝后,一个个地,都在车厢里面老老实实地憋着、闷着。
谁也不知道列车何时能够恢复运营,谁都知道,就这样长时间地等下去、闷下去,结果就只有一个——死亡。
直到3号车厢一名男乘客挺身而出,用硬物砸开了一扇车窗,为车上乘客争取到了氧气,争取到了一丝晚风,争取到了呼吸的自由。
这是什么行为?这特么就是活生生的英雄主义救苦救难啊。
我想,铁路公司应该给这名乘客送上嘉奖与感谢费,嘉奖他在危急时刻打破教条,挽救了一车旅客的生命安全。
上面我说过,谁也不知道这趟列车会停运多长时间,大家会在这样的闷罐里面等多久。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时间久了,必然会发生意外。
当然,昨天的事情已经成为历史,而历史不能假设。
历史的真实,真实的历史是,这位男乘客破窗后,被乘警给带走了。
原以为,警察带走这名男子,是对其在危急时刻做出的英勇行为给予表彰。
没想到,管辖这趟列车的怀化铁路公安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并没有对砸窗的男乘客进行拘留,仅对其批评教育后放行。
这,这,这可真是太T-M-D不要脸了。
真正应该受到拘留和批评教育的,是操作不当致列车相撞的列车司机。
是不近人情,拿乘客生命安全视为儿戏的列车乘务员。
是置乘客危难于不顾,等着平民百姓冒砸窗的列车乘警。
万幸的是,公安局没给这名英雄男子定个寻衅滋事、破坏公物的罪名。
很难想象,这名男子在砸开车窗前,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这一锤头下去,会不会被抓走?要赔多少钱?会不会留下案底将来影响孩子考公考编?
这些结果,在当下中国有可能发生,也是整趟列车上千人,只有他一个人敢于砸窗的直接原因。
中国人,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太温顺了。
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我在那趟列车上,我肯定会想到要去砸车窗透气,会动那个心思。但我真的不能肯定,换作是我,到底有没有足够的勇气挥动那柄小小的破窗锤。
有网友留言说:“只是温度高,大家难受,但是并没有生命危险。如果放任砸窗,就不是一个人砸了,可能很多人就在砸窗了,场面不好控制了,并且,损坏的车窗损失也比较大。如果是面临生命危险,那就要义无反顾地砸窗。那就是紧急避险。”
如果,你说的是如果。
谁知道如果中的如果是不是会真的发生?如果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如果没有发生,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K1373是一趟绿皮车,也就是票价最便宜,舒适度最差的列车。一位网友说:“我在端午节那天坐过这趟车,长沙站换挂的几十分钟已经酷热难耐了,大家都去站台上等着,难以想象车厢里几个小时会是什么样子,K1373硬座常年都是无座票也卖完了,一节车起码有150个人。”
还有人回想起韩国的“世越号”轮船。在这场灾难中,死掉的都是听话的乖宝宝,活下来的全都是在危难时刻选择自己逃生的,无一例外。
写到这里,头脑里面突然灵光一现,闪现出两个桥断。
桥断一:
由于绿皮列车的车厢没有监控,当警察蜀黍前来调查时询问:“是谁砸的车窗?”
只见全车乘客,齐刷刷地指向同一个人:“是他一个人干的,与我们无关。”
桥断二:
司马光砸缸救下小伙伴,被警察局带走,给予批评教育后,放走。
最后我再多说一句:整整一趟列车就出了一个爷们儿。
最后我再多问一句:中国的男人们被谁阉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