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聊聊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

江流天外,月涌云头。 扁舟一叶,酹祭悠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两天偶然得到一位老同学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消息,禁不住摇头叹息:他自己就是搞神经内科的, 如今好模好样的也成了神经内科病人!有时候回想起医院的事确实觉得有种宿命感, 搞呼吸的得肺癌走了, 搞心脏的半夜心脏猝死,搞肛肠外科的被同事发现患直肠癌—— 这位肛肠外科有名的一把刀每次进厕所一蹲就是半天, 大家都觉得有点不正常, 但他本人硬说是外痔,既不检查也不手术,  后来被几个好哥们儿硬按在检查床上发现问题时,一切却已经晚了!—— 不知道同道朋友有没有类似而巧合的经验!反正我总觉得古人说“人以其技死”似乎真有那么几分根据。

我于是就查了查阿尔茨海默病,现学现卖, 通俗地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诊断并不困难

先来谈这个病的临床特征, 或者说诊断要点:

第一条:这个病不像脑出血脑梗塞之类脑病, 突然之间就像换了一个人, 而总是慢慢的隐袭起病 —— 先表现为丢三落四, 比如每天都要找几回钥匙, 再之后, 遗忘的事就越来越多, 直到最后, 连最亲的亲人在他的眼中都成了陌生人。

忘性大这一点,忧郁症和焦虑症也可以出现,所以需要注意鉴别。 老年痴呆,越是疲劳的时候(如活动了一天的晚些时候)出现健忘就越频繁。而忧郁症最糟糕的时间段往往是在早上或者刚刚睡醒之后。

 此外, 患有老年性痴呆的人,对周围环境的知觉,是向着麻木不仁的走向,情绪反应会越来越低终至于完全缺失;而患有忧郁、焦虑症的人,则往往会起过度反应,而且,许多这类病人,还喜欢寻找某种药品甚至毒品为自己提神。

当然,这并不是说患有老年性痴呆的人就不会偶尔大哭大闹,但这种行为,不是为了将情绪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递,而往往表现的是一种自我的行为。

第二条:这个病不仅仅是遗忘那么简单, 同步发生的还有认知能力的退化。 这个病会让人做饭却不知道要加盐,把 电视遥控器当电话用,大冬天光着身子出去逛, 有时候还会出现臆想,比如总爱说邻居偷了她的菜之类。

第三条:有明显的脑力问题 ——  比如原来精明强干、快言快语的人现在变得说话越来越容易卡壳,日常事物的安排料理变得越来越不靠谱,以及无法集中精力、整天不知所云之类,就都有可能是这个病的表现。

第四条:要确定上述异常, 绝非脑出血脑血栓等脑病的后遗症, 也必须除外是某些能影响大脑功能的药物的影响, 比如安眠药抗抑郁药,甚至某些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 都有可能会有潜在的影响大脑功能和认知的副作用(所以服用任何药物,都要详细看说明书, 了解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在诊断老年痴呆前, 必须首先排除这些疾病。 换言之, 如果有上述药物或疾病的病史, 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老年痴呆,而是上述疾病或药物的衍生现象。

 第五条, 到医院做相关的基因突变检测(如APP、PSEN1、PSEN2之类),以便确定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如有家族史, 则成为诊断的加分项。 鉴于这部分太专业,而且没有这些生物标志物一般也不影响诊断,只要有了前面的那4条, 诊断的准确率已经高达70-90% 。所以关于这些基因标志物的细节, 这里就不多谈了。

二、已经达成的病理生理共识

这个病的可恨之处是,虽然这个病的大脑病理微观改变,早在记忆丧失的最初迹象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了,但 到目前为止,对其发病机制尚缺乏精准的结论。

大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每个神经细胞都与其他许多神经细胞连接,形成通讯网络。神经细胞群各司其职。有些神经细胞参与思考、学习和记忆,有些则帮助我们看、听和嗅觉。

脑细胞就像微型工厂一样运作。它们接收供给、产生能量、制造设备并排出废物。细胞还处理和存储信息,并与其他细胞进行通信。保持一切正常运转需要协调,以及大量的“燃料”和氧气。

科学家们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会因为β-淀粉样蛋白(BAY-tuh AM-uh-loyd)的沉积物形成斑块,并积聚在这些神经元的间隙中 ,从而阻碍细胞“工厂”的某些部分正常运转。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沉积板块并非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所独有, 尸检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都会出现一些斑块和缠结,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斑块和缠结往往会更多,而且其缠结的模式还基本可以预测,总是首先出现在对记忆至关重要的区域,然后扩散到其他区域。

所以, 虽然目前的科学研究尚不清楚这些斑块和缠结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但大家还是形成了共识, 认为其病理生理过程,应该有点像工厂系统运作一样,一个系统的备份和故障会导致其他系统出现问题。随着损伤的扩散,细胞会失去工作能力,最终死亡,导致大脑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三、治疗现状和前景

目前 虽然缺乏根本性治疗,但延缓病情发展的各种 药物和方法还是很多的,而且绝大多数也确实有一定效果!(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安慰之词) 虽然目前这个病的平均生存年限 是5-8年, 但也有报道,如果病情控制得好, 也可以在保证基本生命质量的情况下生存20年。 一个60几岁的人若能如此, 也就可以了。 人生如白驹过隙, 转瞬即逝,我们不可能总像十八岁时那样,在阳光中纵情地伸展肢体。时光流淌,你我都会随之衰老,终将消亡!

 不过, 有了神奇的AI 的世界,就有了迅速解决这个难题的更大希望—— 从AI 已经创造的奇迹来看,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对此保有充分乐观的信心。也许, 人类终将有一天, 可以从强大中来感受存在的真实感,从而忽略掉世界和时间。

视频:政治共同体中的邓聂//徐帅顾左右而言“胡耀邦“ //聂叶有别(细说1958年整肃粟裕之谜51)



唐宋韵 发表评论于
阿尔茨海默症的神经病理基础,在发现患病前很多年就慢慢积累了,到发病才治疗,往往木已成舟。若能够发现极早期的biomarkers,有针对性地研发药物延缓发病,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近15年没有大的突破。
newlife2025 发表评论于
能不能谈谈怎么预防呢?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多谢分享!
Billzhou 发表评论于
我對老年癡呆症有些發言權。
因為我母親就是79歲時以老年癡呆症意外走的,意外可能是大多數老年癡呆症的通病。
老人丟失了兩次,都找回來了,第三次就沒有這麼好彩。所謂“事不過三”很有道理的。
如您所言,這是個需要24小時有專人守護的討厭的疾病。病人能吃能喝,就是語無倫次,不認得人。我母親患病厲害的時候,老伴都不認識,就知道我這個小兒子。
我看世界衛生組織有個權威報告,說人類進入80歲,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幾率,高達50%。
還是很可怕的。
希望醫學有好的藥物,令人類不再恐懼。
謝謝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