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老房子有很多苦恼的,它不是一直发作却一直存在。当你不经意觉得舒服,它给你颜色。不能翘一点尾巴。简直像一年级小孩子刚适应上课,觉得自己了不起做了小学生,然后,被老师课堂点名批评了。
老房子骨子里傲慢,像老英国的Class无处不在。哪怕我住的是老破小,维多利亚时代的麻绳工厂工人住房,地下室还是原装的,好像狄更斯小说。
这房子也真是超一百四五十年的“古董房”了,具备很多市区年久老房子的缺陷,该有的问题都在二十年来应验了。
老房子烧钱。咖啡之友上个月遇到小动物进屋顶,花了一笔,得银行贷款。
问退休的李老师,她住过离唐人街不算远的维多利亚式尖顶老房子。答什么问题都遇见,再解决。最后卖房给隔墙的邻居。邻居是葡萄牙人,搞装修。
李老师单身,无孩子。她有过一段婚姻,前夫留给她最好的回忆是他们都很爱猫,养过十几只。离婚后,前夫还请求住同一屋檐下。她同意了。有一天看见了书架一本书里前夫夹着的照片,暴露了。他回国已经再婚了,有个宝宝。这样前夫才搬走。后来肯定新太太带着孩子来团聚。李老师一个人住老房子直到卖房,买了小的二房一厅公寓。疫情刚爆发后搬进新居,墙壁上挂着爱猫的照片。
前几年请教她,我家Coco生病。她说起前夫,没有抱怨,而是感动前夫在最后一只猫走之前,独自去兽医诊所,不让她面对离别。好几次了,她会聊到老房子的院子有一棵紫丁香。
她一个人面对、承受,处理所有,身体还是弱弱的。
我们散步,从小公园回去经过一家独立房,葡萄牙主妇在浇水,前院整洁。我们左邻右舍的葡萄牙人家前院都是男主人做的,弗朗西斯回老家前拜托了我。这家主妇说丈夫八十四岁,身体各种病,里里外外都是她做,还得带丈夫每周上医院。她很累,从早忙到晚。房子外观比我家大一倍。她说是四十年前自家造的,丈夫不肯卖。地下室是出租的,地税将近一万了。靠养老金,付不起地税的。两个成年子女都各自有房子。
咖啡之友说过,她被房子捆绑了四十年。她还想住在自己的房子。我去过,厨房旁有储食备用小房间,木门质地一看是老加拿大的底子。她收藏了很多古董家具。
厨师长说要扔东西,为明年卖房。这令我心里“抑郁”。我们在七月十七日共同决定了。
我躺平,不是沙发就是太阳房折叠床。老房子像Alice Munro的小说名,“Fits”了,我被打倒。唉,在老房子面前,我一骄傲,它脸上露出鄙夷不屑。
所有的窗打开,下午大风吹着,室内空气流通了。逼我们做出这一个决定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能力装修,那需要重建。重建需要的不只是资金,还得很多纸上谈兵的申请,特别是连体屋,墙连着墙。
我们的上海人友邻决定住老房子养老,她的丈夫动手能力强,卫生间全部是自己换的。厨师长不是万金油,很难相信他是技校毕业,工厂装过缝纫机。我们小修小补都靠弗朗西斯。可是他七十加了。
邻居搞装修的福建人林师傅会说,老房子就是这样,忍一忍,过两天会好的。林师傅在日本奋斗过,夫妇俩有三四套房子,大部分租日本留学生。被林师傅一说,觉得自己脆弱。
有时看见一朵干花,都想到它曾经开过的样子。告别老房子,告别的是曾经的日子,柴米油盐,孩子如何一天天长大。
厨师长会说,你读那么多书,还要人劝?我也劝他呀,想一想旧约的约伯。当老房子施展魔法时,我们联合抵抗,一起祷告。关闭空调后,我们说看这一下午的风,也是恩典。
老房子令我们学习谦卑,无所不在。
我请他答应不要逼我舍弃书与瓷,我只能慢慢来。精神上受不了。先把厨师长的书捐。
家里有一百年历史的老打字机,小孩子来了会敲打。搬去公寓,要断舍离。打字机是日本教会搬走前,免费的,我们捡回来了。当时我们真开心啊,因为我们刚买了房子。
决定之后,第一把沙发床扔在人行道边任捡。那是搬进来后我们买的第一件新家具,五百多。龄龄当时很惊讶,我们舍得买。父母与婆婆来探亲都睡过。
处理的过程将是漫长的告别。回想我们白手起家的过程。去逛Yard Sale,挑到实用的搬回家。一只实木的抽屉柜是一家三口齐心协力搬回来的,质量很好,主人说原价两百或四百,才$20给我们,我们用了二十年。每一个来看过的朋友都赞它。我真觉得是上帝的恩典。在刚来住地下室的时候,我很羡慕别人家有一个抽屉柜放替换衣服,觉得那是家的感觉。是我最需要的家具。那时Walmart的一个抽屉柜百元左右,IKEA的,我都不想。等待之后,遇见岂不是幸运。内心里我做一个游戏,布置一个不是传统的买新家具的家。很多新移民买房之后换了新家具。
我能舍弃它吗?为了搬进我们的595平方尺的小公寓。我们考虑过再买一个房子。可是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再被房子捆绑?
纠结,就是纠结。令我无力。又必须前进。庆幸断舍离中,我没有超过八双鞋子,没有几十条裙子衬衫。
告诉了妈。妈说东西怎么办,或捐或扔,或尝试Yard Sale。
今早起来,客厅那股味道消散了。正如林师傅说的忍耐两天。
可是,我们还是不改决定。我们将一起探亲或旅游,不必为老房子捆缚。
有一天,我会轻描淡写对人说,我知道住老房子的滋味。那一天,我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人了。
现在每一天,是与老房子告别的每一天。早上给弗朗西斯前院浇水拔草,修剪大丽花叶。
想着明年或许此时,我在小公寓。那时,回首老房子的一切,就像看一部电影。我要带走老房子用久看久的物品,与它有关的画面。
此时此刻,我还坐在太阳房码字。我的经纪人朋友说我太阳房与后院照片,闻得出文艺气息。她说今年不是卖房的市场,但愿明年会好些。明年或许更差呢。
老房子已经给了我们很多,龄龄拉二胡的回响都被吸附在墙壁。再卖房市场差,我们至少增值一倍,不能贪心。我对厨师长说。彼此安慰。
我们最好的日子是在这里,我们更好的日子还在路上,虽然是人生的下坡路。
(修改在捐一袋物品之后。像赎罪祭,愚婆走在路上想。)
与老房子的漫长告别(1)
觉晓 (2025-07-18 07:07:22) 评论 (4)住老房子有很多苦恼的,它不是一直发作却一直存在。当你不经意觉得舒服,它给你颜色。不能翘一点尾巴。简直像一年级小孩子刚适应上课,觉得自己了不起做了小学生,然后,被老师课堂点名批评了。
老房子骨子里傲慢,像老英国的Class无处不在。哪怕我住的是老破小,维多利亚时代的麻绳工厂工人住房,地下室还是原装的,好像狄更斯小说。
这房子也真是超一百四五十年的“古董房”了,具备很多市区年久老房子的缺陷,该有的问题都在二十年来应验了。
老房子烧钱。咖啡之友上个月遇到小动物进屋顶,花了一笔,得银行贷款。
问退休的李老师,她住过离唐人街不算远的维多利亚式尖顶老房子。答什么问题都遇见,再解决。最后卖房给隔墙的邻居。邻居是葡萄牙人,搞装修。
李老师单身,无孩子。她有过一段婚姻,前夫留给她最好的回忆是他们都很爱猫,养过十几只。离婚后,前夫还请求住同一屋檐下。她同意了。有一天看见了书架一本书里前夫夹着的照片,暴露了。他回国已经再婚了,有个宝宝。这样前夫才搬走。后来肯定新太太带着孩子来团聚。李老师一个人住老房子直到卖房,买了小的二房一厅公寓。疫情刚爆发后搬进新居,墙壁上挂着爱猫的照片。
前几年请教她,我家Coco生病。她说起前夫,没有抱怨,而是感动前夫在最后一只猫走之前,独自去兽医诊所,不让她面对离别。好几次了,她会聊到老房子的院子有一棵紫丁香。
她一个人面对、承受,处理所有,身体还是弱弱的。
我们散步,从小公园回去经过一家独立房,葡萄牙主妇在浇水,前院整洁。我们左邻右舍的葡萄牙人家前院都是男主人做的,弗朗西斯回老家前拜托了我。这家主妇说丈夫八十四岁,身体各种病,里里外外都是她做,还得带丈夫每周上医院。她很累,从早忙到晚。房子外观比我家大一倍。她说是四十年前自家造的,丈夫不肯卖。地下室是出租的,地税将近一万了。靠养老金,付不起地税的。两个成年子女都各自有房子。
咖啡之友说过,她被房子捆绑了四十年。她还想住在自己的房子。我去过,厨房旁有储食备用小房间,木门质地一看是老加拿大的底子。她收藏了很多古董家具。
厨师长说要扔东西,为明年卖房。这令我心里“抑郁”。我们在七月十七日共同决定了。
我躺平,不是沙发就是太阳房折叠床。老房子像Alice Munro的小说名,“Fits”了,我被打倒。唉,在老房子面前,我一骄傲,它脸上露出鄙夷不屑。
所有的窗打开,下午大风吹着,室内空气流通了。逼我们做出这一个决定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能力装修,那需要重建。重建需要的不只是资金,还得很多纸上谈兵的申请,特别是连体屋,墙连着墙。
我们的上海人友邻决定住老房子养老,她的丈夫动手能力强,卫生间全部是自己换的。厨师长不是万金油,很难相信他是技校毕业,工厂装过缝纫机。我们小修小补都靠弗朗西斯。可是他七十加了。
邻居搞装修的福建人林师傅会说,老房子就是这样,忍一忍,过两天会好的。林师傅在日本奋斗过,夫妇俩有三四套房子,大部分租日本留学生。被林师傅一说,觉得自己脆弱。
有时看见一朵干花,都想到它曾经开过的样子。告别老房子,告别的是曾经的日子,柴米油盐,孩子如何一天天长大。
厨师长会说,你读那么多书,还要人劝?我也劝他呀,想一想旧约的约伯。当老房子施展魔法时,我们联合抵抗,一起祷告。关闭空调后,我们说看这一下午的风,也是恩典。
老房子令我们学习谦卑,无所不在。
我请他答应不要逼我舍弃书与瓷,我只能慢慢来。精神上受不了。先把厨师长的书捐。
家里有一百年历史的老打字机,小孩子来了会敲打。搬去公寓,要断舍离。打字机是日本教会搬走前,免费的,我们捡回来了。当时我们真开心啊,因为我们刚买了房子。
决定之后,第一把沙发床扔在人行道边任捡。那是搬进来后我们买的第一件新家具,五百多。龄龄当时很惊讶,我们舍得买。父母与婆婆来探亲都睡过。
处理的过程将是漫长的告别。回想我们白手起家的过程。去逛Yard Sale,挑到实用的搬回家。一只实木的抽屉柜是一家三口齐心协力搬回来的,质量很好,主人说原价两百或四百,才$20给我们,我们用了二十年。每一个来看过的朋友都赞它。我真觉得是上帝的恩典。在刚来住地下室的时候,我很羡慕别人家有一个抽屉柜放替换衣服,觉得那是家的感觉。是我最需要的家具。那时Walmart的一个抽屉柜百元左右,IKEA的,我都不想。等待之后,遇见岂不是幸运。内心里我做一个游戏,布置一个不是传统的买新家具的家。很多新移民买房之后换了新家具。
我能舍弃它吗?为了搬进我们的595平方尺的小公寓。我们考虑过再买一个房子。可是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再被房子捆绑?
纠结,就是纠结。令我无力。又必须前进。庆幸断舍离中,我没有超过八双鞋子,没有几十条裙子衬衫。
告诉了妈。妈说东西怎么办,或捐或扔,或尝试Yard Sale。
今早起来,客厅那股味道消散了。正如林师傅说的忍耐两天。
可是,我们还是不改决定。我们将一起探亲或旅游,不必为老房子捆缚。
有一天,我会轻描淡写对人说,我知道住老房子的滋味。那一天,我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人了。
现在每一天,是与老房子告别的每一天。早上给弗朗西斯前院浇水拔草,修剪大丽花叶。
想着明年或许此时,我在小公寓。那时,回首老房子的一切,就像看一部电影。我要带走老房子用久看久的物品,与它有关的画面。
此时此刻,我还坐在太阳房码字。我的经纪人朋友说我太阳房与后院照片,闻得出文艺气息。她说今年不是卖房的市场,但愿明年会好些。明年或许更差呢。
老房子已经给了我们很多,龄龄拉二胡的回响都被吸附在墙壁。再卖房市场差,我们至少增值一倍,不能贪心。我对厨师长说。彼此安慰。
我们最好的日子是在这里,我们更好的日子还在路上,虽然是人生的下坡路。
(修改在捐一袋物品之后。像赎罪祭,愚婆走在路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