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养鱼的三个关键因素:
1)水中的溶解氧要足。要用敞开的器皿,不能用瓶子,更不能盖盖子。夏季不能让周围环境温度太高,就算是多天出门度假,房间温度也不能超过90F。这涉及到气液平衡、涉及到亨利定律,这里不多做解释。
2)有经验的鱼缸养鱼的,都会告诉你,不要喂食太多太勤,否则鱼会撑死的。
举个极端例子,据我奶奶讲,我爸爸小时候,如同周围其他小伙伴一样,抓到鱼就直接扔到家里的水缸了养,大人也就是骂几句。俗话说,井里的蛤蟆,酱缸里的蛆。农民就那样脏兮兮的活着,但是水缸里面的鱼,一般都能活几个月,甚至到冬天,一不小心用水瓢舀水时会把鱼舀到瓢里。大人默认孩子们在水缸里养鱼,前提是孩子们绝不能给水缸里的鱼喂食,否则水就发臭了。即使如此,那水缸里养的鱼也不会死,当然是光长眼睛不长个儿啦。
这里我想说,只有饿不死的鱼没有撑不死的鱼。
鱼是怎么撑死的?
老提说,饥汉子不知饱汉子饱。其实,鱼不是撑死的,是毒死的。
这是咋回事儿?
所有的硬骨鱼,就是您常见的那些鱼(不包括章鱼、墨斗鱼、鲸鱼、鲨鱼、鳐鱼、鲟鱼、鲍鱼这些不是硬骨鱼鱼的鱼),都怕游离氨ammonia,水中的游离氨浓度=>1mg/L时,这些硬骨鱼就会死。
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吃了食物以后,排放氮元素主要是尿素的形式,鸟们以尿酸的形式,硬骨鱼们是以氨的形式。
因为是直接排放到水里,所以最简单粗暴。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鱼所在的水环境里面食物太多,比方说蛋白质类太多,蛋白质就会被微生物直接降解,就会最终生成氨。
自打我们知道氨起,你肯定知道铵根离子,游离氨和铵根离子之间有如下平衡:
NH4+ = NH3 + H+, 其解离常数pKa=9.25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水中有2mg/L的氨,如果水的pH是9.25,则一半是铵根离子、一半是游离氨。那么不少鱼就会死了。
另一种情况,如果水中有100mg/L的氨,如果水的pH是7.25,则其中的99%是铵根离子、1%是游离氨,鱼还是会死。
再一种情况,如果水中有50mg/L的氨,如果水的pH是7.25,则其中的99%是铵根离子、1%是游离氨,鱼就不会死。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水中有1000mg/L的氨,如果水的pH是6.25,则其中的99.9%是铵根离子、0.1%是游离氨,鱼还是会死。
但是,如果水中有500mg/L的氨,如果水的pH是6.25,则其中的99.9%是铵根离子、0.1%是游离氨,鱼就不会死。
你差不多明白了吧!
那怎么办?
少喂食,尤其是不能一次性投太多,鱼吃不了,水倒是臭了。
定期换水,因为蛋白质类含氮食物,就算是全部被鱼吃了,还会排泄出来,还会留在水里,它们是轻易不会变成氮气逸出的。所以要定期换水。
当然不能用新鲜的含氯的自来水啦,要敞开晾一段时间。
还有就是要控制水的pH值,我的建议,在两次换水的间隔中间的某一天,向水里面加几滴苹果醋,苹果醋几乎没有颜色的。
加苹果醋的道理我上面已经讲过了,这样的话话鱼就不会被游离氨毒死。
当然醋不能加多了,不能按做糖醋鱼那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