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周柯江
前言:周柯江的回忆录。周博士是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1982年就学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俗称新三届的大学生。经周教授同意转载。
我家的福贵(五)
二姑父出来后依然玩性不改,1958年的一天,在弘峤街上路遇解放前就在一起玩的一位姓胡的朋友,姑父觉得奇怪,问:“你不是在省城工作吗?现在又不是过年过节,你怎么会在这里?”,胡叹道:“我被单位劝退了,说我思想右倾。”,胡中专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估计他不是“右倾劝退”的问题,应该是思想反动被开除的。(几十年后我和胡谈过话,胡说:“常凯申是有能力的,就是没有机会搞建设。”,当时我听了都觉得他反动。)他兄弟几个以为他在省城工作,不会再回老家,把老屋里值钱的、能用的东西统统搬走了,剩下的桌子板凳连四条脚都不齐全,真真叫家徒四壁。胡找不到对象,姑父拍着胸脯说:“包在我身上,老婆怕没有啊?!”他以为别人找女人和他找女朋友一样容易。
不成想一过几年,介绍的姑娘没有一个愿意嫁给胡。这下姑父面子过不去了,他找来姓楼的朋友,让他做媒,把自己年仅16岁的二女儿嫁给36岁的胡,胡从朋友变成了女婿(胡也就成了我的表姐夫。),胡又矮又老,表姐青春年少,高高的个子,她当然不乐意,几次从夫家哭着逃回娘家,每次都被劝了回去,姑妈劝她:“这是你的命,忍了吧。”
我曾经问过我老爸:“你为什么要参加革命?那是有危险的啊。”,答:“那时GMD太腐败了!”。解放前,老爸读弘峤小学(即原县立第二高等小学,祖父的母校。)时,就为学校地下党的俞N老师和老家山村里的GCD游击队传递情报;青训班结业后 ,1949年5月26日他15岁,随中工民运工作队(即后来的县政府)进住县城,是年纪最小的干部,顶头上司正巧是俞老师。(2005年春节,堂弟在悦澄县城请吃饭,老爸跨进饭店所在的一个大院子就说:“这里就是解放初民运工作队办公的地方,我在财政部门工作。隔壁是城防司令部,老窦是城防司令。”,实在是太奇怪了:窦LX伯伯是我家七八十年代的隔壁邻居,出身新四军第4师,安徽人。)刚解放不久,县立中学要从弘峤镇搬至悦澄县城,师生们闹事,领导指示老爸:“组织决定你重新回县中,当学生会主席,边学习边注意动向。现在还不安全,你把手枪带走。”,那支6英寸手枪是区委书记郑L烈士留下的,直到局势稳定才上交。
老爸事业开始时一路顺风:出身GCD游击队、1949年入团、县中学生会主席、HW市学联主席,公费读书,升学保送。不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组织部门考察他入党问题却遇到了麻烦。单位派人向我二姑父外调,问:“你小舅子有没有和你有经济上的来往?”,姑父爱面子,说:“我小舅子与我很要好的,他不久前还给我寄来二十块钱。”,这下麻烦了,单位组织部二位干部(其中一位是淮海战役时的“解放战士”。)找我老爸谈话,让他检讨错误,本来服软一下也就过去了,单位里多少地主资本家出身的人都入党了。但老爸是宁折不弯的山里人性格:“我没做过的事怎么让我承认啊?!”于是,“对党不忠诚老实”的帽子扣在了老爸头上。
直到WG结束,单位再派人(我同学他爹)去外调,姑父坚持说有这二十块钱;同学他爹觉得我老爸不像个撒谎的人,跑到乡邮电所问:“五十年代寄款的底单还在不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底单竟然还在,底单显示这二十块钱是二姑父在HW市的一位亲戚寄的,而不是我老爸寄的。
我家的福贵(五)
helen_xu1111 (2025-07-12 09:21:21) 评论 (2)原创作者:周柯江
前言:周柯江的回忆录。周博士是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1982年就学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俗称新三届的大学生。经周教授同意转载。
我家的福贵(五)
二姑父出来后依然玩性不改,1958年的一天,在弘峤街上路遇解放前就在一起玩的一位姓胡的朋友,姑父觉得奇怪,问:“你不是在省城工作吗?现在又不是过年过节,你怎么会在这里?”,胡叹道:“我被单位劝退了,说我思想右倾。”,胡中专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估计他不是“右倾劝退”的问题,应该是思想反动被开除的。(几十年后我和胡谈过话,胡说:“常凯申是有能力的,就是没有机会搞建设。”,当时我听了都觉得他反动。)他兄弟几个以为他在省城工作,不会再回老家,把老屋里值钱的、能用的东西统统搬走了,剩下的桌子板凳连四条脚都不齐全,真真叫家徒四壁。胡找不到对象,姑父拍着胸脯说:“包在我身上,老婆怕没有啊?!”他以为别人找女人和他找女朋友一样容易。
不成想一过几年,介绍的姑娘没有一个愿意嫁给胡。这下姑父面子过不去了,他找来姓楼的朋友,让他做媒,把自己年仅16岁的二女儿嫁给36岁的胡,胡从朋友变成了女婿(胡也就成了我的表姐夫。),胡又矮又老,表姐青春年少,高高的个子,她当然不乐意,几次从夫家哭着逃回娘家,每次都被劝了回去,姑妈劝她:“这是你的命,忍了吧。”
我曾经问过我老爸:“你为什么要参加革命?那是有危险的啊。”,答:“那时GMD太腐败了!”。解放前,老爸读弘峤小学(即原县立第二高等小学,祖父的母校。)时,就为学校地下党的俞N老师和老家山村里的GCD游击队传递情报;青训班结业后 ,1949年5月26日他15岁,随中工民运工作队(即后来的县政府)进住县城,是年纪最小的干部,顶头上司正巧是俞老师。(2005年春节,堂弟在悦澄县城请吃饭,老爸跨进饭店所在的一个大院子就说:“这里就是解放初民运工作队办公的地方,我在财政部门工作。隔壁是城防司令部,老窦是城防司令。”,实在是太奇怪了:窦LX伯伯是我家七八十年代的隔壁邻居,出身新四军第4师,安徽人。)刚解放不久,县立中学要从弘峤镇搬至悦澄县城,师生们闹事,领导指示老爸:“组织决定你重新回县中,当学生会主席,边学习边注意动向。现在还不安全,你把手枪带走。”,那支6英寸手枪是区委书记郑L烈士留下的,直到局势稳定才上交。
老爸事业开始时一路顺风:出身GCD游击队、1949年入团、县中学生会主席、HW市学联主席,公费读书,升学保送。不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组织部门考察他入党问题却遇到了麻烦。单位派人向我二姑父外调,问:“你小舅子有没有和你有经济上的来往?”,姑父爱面子,说:“我小舅子与我很要好的,他不久前还给我寄来二十块钱。”,这下麻烦了,单位组织部二位干部(其中一位是淮海战役时的“解放战士”。)找我老爸谈话,让他检讨错误,本来服软一下也就过去了,单位里多少地主资本家出身的人都入党了。但老爸是宁折不弯的山里人性格:“我没做过的事怎么让我承认啊?!”于是,“对党不忠诚老实”的帽子扣在了老爸头上。
直到WG结束,单位再派人(我同学他爹)去外调,姑父坚持说有这二十块钱;同学他爹觉得我老爸不像个撒谎的人,跑到乡邮电所问:“五十年代寄款的底单还在不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底单竟然还在,底单显示这二十块钱是二姑父在HW市的一位亲戚寄的,而不是我老爸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