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台湾地区, 将是极为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将举行一史无前例, 全世界所有民主国家都罕见的“大罢免”投票!它是由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发起, 无差别的针对主要反对党(国民党)41位分区选出的立委, 投罢免票!
由于其规模之大,这一事件被广泛认为是当今全世界所有民主国家中;历史性罕见的事件。我认为不管罢免成功与否? 都值得登上金氏记录!
大罢免即将于7月26日(本周六)投票,朝野政党莫不卯足全劲,双方大咖要角, 都纷纷出面宣讲催票,企业界与艺能界也出现表态潮;预料随着最后冲刺,选情还会更加白热化,而投票当天正反双方的投票率必将是胜负的关键。
民进党立院党团重视台北市的立法委员,锁定蓝委徐巧芯、王鸿薇进行罢免催票,绿营党团干事长吴思瑶说,徐、王是恶中之恶,而大罢免是“民主修复”,是要让国会恢复正常。蓝营媒体指出这简直是睁眼说瞎话,论其实,柯建铭、吴思瑶才是真正的恶中之恶,更是执行赖清德、民进党意图威权独大的鹰犬。
民进党中央则由秘书长林右昌领军进驻花莲,目标锁定国民党立院党团总召傅昆萁。近日更有企业界的童子贤加入火攻行列,直指他赈灾7000万变成“傅昆萁做功德”,遭花莲县府否认。这种事说词模棱两可,所以也只是信者恒信!
众所周知, 民主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监督制衡,但这次绿营搞的大恶罢并不是针对某些不适任的立委,而是针对在野党的全面消灭行动。试问,如果罢免成功,改选时难道不是想要全改成绿营立委吗?这样一党独大、毫无监督制衡机制的国会,竟还敢说是民主的”修复”?简直就是民主的“休克”!
同样的错乱, 也发生在民进党罢团领衔人曹兴诚身上,他说自己缴税30亿,却遭恶公仆徐巧芯天天痛骂;但套用曹的逻辑,立法院的多数也是无数缴税的民意所选出,为什么赖政府与民进党就可以公然对抗不从?可见曹兴诚说话有多不负责任!
在越来越多的表态潮中,不断涌现谎言、欺诈,选举奥步也同时出笼。周六的投票应该展现真正的民意,让社会回归纯真、善良。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请让我ー一道来:
一, 起因与背景
1, 政治对立加剧:
早在2024年初,国民党与民众党(蓝白阵营)凭借立法院多数席位,提出多项民进党所谓的争议性法案,包括《国会改革法案》、《选罢法》、《宪诉法》和《财划法》修正案,以及审查国家预算时, 削减2025年度政府预算。
这些法案引发民进党及部分民众反弹,认为这是“立院扩权”、“扰乱国会”或“掏空中央”。
2024年5月,立法院因《国会改革法案》引发肢体冲突;年底民进党的“冬季青鸟行动, 抗议进一步点燃罢免情绪。
这时立法院长韩国瑜, 因暂缓将《选罢法》和《财划法》移送总统公布,被民进党指控违宪,触发针对其本人的罢免提议。
2, 公民团体推动:
台湾的所谓的公民团体如“民主补破网”(曾协助2020年高雄市长韩国瑜罢免案)及“反共护台志工联盟”在2024年7月至10月酝酿罢免蓝营立委,他们在年底通过“冬季青鸟行动”, 以提升声量,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罢免连署。
3, 蓝绿针锋相对:
2025年1月4日,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 公开号召罢免立法院长韩国瑜、副院长江启臣及41名国民党区域立委,指责蓝营“扰乱国会”。
国民党反制,宣布分阶段罢免38名民进党立委,锁定吴思瑶、吴沛忆、苏巧慧等中立选区,并计划扩展至南部绿营票仓。
民众党为响应国民党也加入,也推出“扫除绿卫兵”行动,针对民进党立委发起罢免行动。
二, 罢免进展
1, 第一阶段(提议):
根据中华民国政府《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第75条,立委需就职满一年(2025年2月1日起)才能被提议罢免。
公民团体因此赶在新修订《选罢法》(要求附身份证影本,增加连署难度)于2月20日生效前提交提案,以适用旧法。
截至2月20日,中央选举委员会收到61件罢免案,包括52件立委罢免案(35名蓝营、17名绿营)、1件市长罢免案(新竹市长高虹安)、8件县市议员罢免案。
2, 第二阶段(连署):
根据选罢法规定, 每一名被提名罢免的立委, 需收集选区选民10%以上的签名连署书。截至2025年5月,多数罢免案进入第二阶段连署,部分选区(如基隆林沛祥、桃园吕玉玲、台中江启臣等)连署量未达“安全门槛”(130%),面临失败风险。但现在都已过关, 故有第二波罢免投票日,:8月23日!
据报道,现至少己有25名国民党立委的罢免案连署已达门槛,可进入第三阶段投票。
3, 争议与问题:
(1)伪造连署:4月,台北地检署及新北地检署调查发现,部分罢免案(如吴沛忆、吴思瑶、苏巧慧)存在“幽灵连署”问题,涉及国民党地方党部伪造签名。相关人员(如李孝亮、宋建梁)被约谈,部分被羁押。
(2)纳粹符号风波:罢免李坤城领衔人宋建梁在调查时, 佩戴纳粹符号,引发德国在台协会、以色列驻台代表及赖清德总统等强烈谴责,凸显罢免行动的争议性。
三, 社会反响:
1, 支持者声音:绿营支持者认为,大罢免是“守护台湾民主”和“抗中保台”的必要手段,针对蓝营立委的争议法案和亲中立场, 提出严重谴责。201名台湾作家(后增至1000+)发表声明支持,称蓝营立委“摧毁台湾文学”。公民团体和部分艺人(如朱约信)通过音乐会、节庆活动号召连署,强调“参与、监督是人民日常”。
2, 反对者声音:
58%台湾民众不赞成民进党推动的大罢免,认为其扰乱社会秩序, 并忽视民生问题(如电价、低薪),大罢免真正的目的, 仅为重夺立法院多数的“恶斗工具”。
蓝营批评赖清德“口是心非”,表面倡导和解,实则操控罢免。台北市议员洪健益爆料称赖清德与罢免团体频繁开会,引发争议。
前立法院法制局长罗传贤警告,大罢免可能导致“年年选举”的内耗,台湾恐陷入“菲律宾化”困境。
四, 成本与影响:
1, 媒体估算,罢免73席区域立委可能耗费11亿新台币以上公帑,引发资源浪费争议。
基隆市长谢国梁罢免案(未通过)与草屯镇长补选被视为大罢免前哨战,在野阵营的胜利增强其信心。
2, 倒阁与未来展望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被传考虑与民众党合作推动“倒阁”(解散立法院),以“国会全面改选”应对罢免压力,但国民党否认讨论过此议题。
台北市长蒋万安4月17日公开支持倒阁,称若总统赖清德解散国会,可视为对其“不信任投票”。
若倒阁成功,立法院重新选举将重置四年任期,可能打乱总统选举周期,影响宪政秩序。
3, X平台上,部分用户担忧罢免话题降温,呼吁持续推动连署;另有声音指出,罢免若成功,可能提升台湾国际形象,削弱亲中势力。
五, 选民态度
1, 绿营选民:积极参与连署,视罢免为对抗蓝白“恶法”的民主武器,特别是在台北、桃园等蓝绿势均力敌选区。
2, 蓝营白营选民:反制连署,聚焦绿营立委,强调民生问题优先,认为罢免是民进党“报复性翻桌”。
3, 中立选民:部分支持监督立委,但对频繁罢免导致社会撕裂感到疲惫,担心政治内耗。
综上所述, 2025年大罢免潮反映了台湾高度极化的政治生态,蓝绿阵营以罢免为武器展开激烈博弈。赖清德宣称要团结台湾, 这大罢免行动, 似乎在撕裂台湾!
公民团体的自主性与政党动员交织,凸显民主机制的双刃剑效应。罢免行动短期内可能重塑立法院格局,但长期恐或导致政治资源耗费和社会对立加剧。
我个人觉得, 这次台湾地区的大罢免, 是对台湾地区选民智慧的一大考验!未来走向, 应取决于投票结果及潜在的倒阁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