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春游地中海之十:主动退位的皇帝在此建了座宫殿
(上接:走进《权力的游戏》里的“君临城”)
离开杜布罗夫尼克,邮轮在返回意大利之前停靠了途中的最后一个港口——斯普利特。它是克罗地亚仅次于首都萨格勒布的第二大城市。我以为斯普利特也不过是另一座海边古城——石墙、碧海、老巷、游客,这种公式化的风景,在克罗地亚沿海不足为奇。
但刚踏上斯普利特的码头,空气中便弥漫着不一样的气息。这里混杂着海风的咸湿、市场上的水果香,还有街头小摊的油烟味。穿过热闹的市场,戴克里先宫的轮廓在前方出现,它没有高耸的城墙,没有那种仿佛整座城市都被供奉在玻璃橱窗里的距离感。斯普利特,一上来就给人一种“很接地气”的感觉。
这片绿色市场,距离斯普利特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戴克里先宫仅一箭之遥,是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活生生的桥梁。


离开码头不远的路口,矗立着一尊现代首任克罗地亚总统弗拉尼奥·图季曼(Franjo Tudjman)(1922 - 1999)的纪念雕塑,图季曼是现代首任克罗地亚总统。

戴克里先宫(Diocletian's Palace)是斯普利特最著名的地标,是一座古罗马宫殿和堡垒组成的宏大建筑群,由公元284至305年在位的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于公元3世纪末建造,作为他退位后的居所。
戴克里先在位20年,他通过一系列改革稳定了帝国的经济和军事,使帝国在接下来的150年间基本保持稳定。他于公元305年卸任,是第一位主动退位的罗马皇帝,他在戴克里先宫享受退休生活,悉心照料自己的菜园。其后数年,罗马帝国经历内部争夺皇位的冲突与纷争,人们曾恳求戴克里先重返皇位以避免纷争导致内战,戴克里先的回答是:“即使你们能把我亲手种下的卷心菜拿给你们的皇帝看,他也绝对不敢建议我用永不满足的贪婪来取代此地的宁静与幸福。”
如今,这座宫殿占据了斯普利特老城区约一半的面积,老城区有三千多名居民,遍布商店、精品店、咖啡馆、酒吧和餐厅。1979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进入戴克里先宫所在的斯普利特老城区,首先要进入宫殿四周的四座城门之一——银门(The Silver Gate),又称“东门”。2000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访问期间,他的专车曾经过银门前往圣多米努斯大教堂。

过了银门,戴克里先宫的主体建筑如圣多米尼乌斯大教堂和钟楼,柱廊,前厅等便展现在眼前。

接着,来到戴克里先宫的柱廊,即宫殿的主庭院。戴克里先本人曾在这里向人民发表演讲。它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建筑之一。

从柱廊望向戴克里先宫的前厅。

柱廊的东侧是圣多米尼乌斯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aint Domnius),它是天主教斯普利特-马卡尔斯卡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以斯普利特的守护神圣多米尼乌斯(Saint Domnius)的名字命名。教堂的结构本身建于公元305年,是世界上所有基督教主教座堂中第二古老的。教堂就建在戴克里先的陵墓之上,他生前曾经施行对基督教残酷血腥的迫害,而他身后的陵墓上却建起了基督教教堂,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大教堂内景。


圣多米尼乌斯大教堂的罗马式钟楼(Bell Tower)。爬到钟楼顶部,俯瞰整个斯普利特——这里的城市轮廓是松散的、自由的,和杜布罗夫尼克那种被城墙收紧的轮廓完全不同。


戴克里先宫的南面是碧波荡漾的亚得里亚海。

我们的邮轮停泊在最远处的码头。

西侧是各个历史时期建起的城区。

北边是连绵的群山。

脚下就是庞大的宫殿建筑群。


戴克里先宫的地下宫殿(The Cellars),是一组位于宫殿南端(现为斯普利特老城区最南端)的下部结构,建于公元4世纪,比宫殿的建造时间早两个世纪。地窖的面积约为整个宫殿的八分之一。


通往宫殿地下室的前厅(The Vestibule),也被称为圆形厅(The Rotonda)或中庭(The Atrium),是戴克里先宫皇家走廊的第一部分,从柱廊延伸而出,柱廊曾是通往皇家寝宫的正式入口。

前厅建于公元4世纪初,是古代宫殿的原始部分。它是一个圆形大厅,曾有穹顶,高17米,直径12米。夏季,克拉帕乐队会在这里演奏流行民歌,并利用良好的声学效果进行清唱表演。

前厅的东南方向是中世纪街区,其中最古老的建筑是建于10世纪的早期罗马式房屋。

对面是圣安德里亚教堂(the church of St. Andrija),现为民族志博物馆(Ethnographic museum)的一部分。

圣安德里亚教堂,即民族志博物馆的背面,是一个占地广阔的庭院。

戴克里先宫的马赛克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一部分马赛克及其复制品现藏于前厅附近和民族志博物馆。另一部分马赛克则位于大教堂后方。


绕行一周,再拐进宫殿西侧的朱庇特神庙(The Temple of Jupiter),这里供奉古罗马主神朱庇特。它建于公元295至305年之间,与宫殿的建造同期。公元6世纪,它很可能被改建为施洗者圣约翰的洗礼堂,与圣托马斯的地下室同时建造。神庙入口前矗立着戴克里先皇帝于公元297年从埃及带来的狮身人面像。它距今已有3400多年的历史,并在柱廊上矗立了1700多年。

神庙内的两具石棺安放着两位分别卒于1059和1099年的斯普利特大主教的遗骸。此外,还有一尊圣施洗者圣约翰的青铜雕像。

走出戴克里先宫古城的铁门 (The Iron Gate)即西门,就来到了斯普利特古城最热闹的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Narodni Trg)是斯普利特城市景观的心脏地带——一个充满活力的广场,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在此交织,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这座城市的社交和商业中心,并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聚会场所。

13世纪,这里开始有人居住,当时是城里所有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多数贵族居住的地方,也是政府所在地。
斯普利特城钟于15世纪增建,位于铁门(皮亚卡城东侧)的外墙上,上方则建有一座哥特式钟楼,钟面有24个数字,而不是12个。

老市政厅(Old Split Town Hall)建于1443年,当时城市不断向宫殿外扩张。它最初为哥特式建筑,后于1890年重建为新哥特式。

威尼斯塔(The Venetian Tower)是威尼斯人1441年建造的堡垒中唯一残存的遗迹,位于布拉切·拉迪奇广场(Bra?e Radi? Square)又称水果广场。

水果广场上还有一尊“克罗地亚文艺复兴之父”马尔科·马鲁利奇(Marko Maruli?)的雕像。马鲁利奇出生于15世纪,被誉为克罗地亚的民族诗人,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克罗地亚语的人。

老城街道纵横,处处可见装饰华丽的豪宅,凸显古老的印记。这座晚期哥特式宫殿由富商乔瓦尼·巴蒂斯塔·德·古比奥(Giovanni Battista De Gubbio)于15世纪下半叶建造,原主人的名字刻在半月形门上。

斯普利特城市博物馆 。

金门,又称北门。走出去,一片绿荫广场扑面而来。

金门的第二重石门。

圣阿尼尔钟楼(The Bell Tower of St. Arnir)是建于1069年的本笃会修道院仅存的遗迹。后来被献给曾担任斯普利特大主教的圣阿尼尔。位于斯特罗斯马耶公园(Strossmayer Park),戴克里先宫北墙外,紧邻格里高利·尼恩(Gregory Nin)雕像和金门。

格里高利·尼恩(Gregory Nin)在公元10世纪倡导用克罗地亚语做弥撒,挑战当时教会只允许拉丁语的权威,被后人视为民族语言的守护者。站在广场中央的是高大的尼恩主教雕像,他高举一只手,神情庄严。很多人排队去摸他被磨得锃亮的大脚趾,传说那会带来好运。雕像背后,就是市民日常出入的新城区。

金门广场绿树成荫,有饮用喷泉,广场上三三两两坐着喝水、晒太阳的老人,偶尔有孩子跑过,广场的四周更是满是往来的本地人和上学放学的学生——这一带明显不是只属于游客的风景。

回程经过临近港口的里瓦海滨大道 (Split Riva)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贸易、探险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连接着更广阔的地中海世界。

这条标志性的海滨大道两旁,棕榈树迎风摇曳,餐馆、咖啡馆与各个历史建筑比邻而居,将历史、文化与地中海的优雅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人气旺盛,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音乐声此起彼伏,尽显斯普利特的迷人魅力。人们悠闲自在地在此相聚,当地人在这里聊天,晒太阳,享受慢生活,而远道而来的游人则在一旁尽情地记录着眼前的一起。

谢谢浏览!欢迎参阅地中海邮轮行的相关博文:
复活节在罗马
在教宗辞世之际走进梵蒂冈
庞贝:尘封千年,却惊艳了现代人
初访西西里岛从墨西拿起步
邂逅陶尔米纳:西西里岛最美丽的山城
移步易景的金色都城瓦莱塔
爱琴海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世界遗产科托尔:峡湾,老城,古堡
走进《权力的游戏》里的“君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