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两桥

三步两桥 名博

【走向罗马】D56:终途晨曦见罗马

三步两桥 (2025-07-04 13:53:55) 评论 (2)
上篇:D55:神的仁慈悄然至




5/10/2025 晴

天还没亮,我便醒了。不到五点起床,刚过六点便离开了招待所。离开前,我吞下了这段旅程的最后两粒Ibuprofen。今天是徒步的最后一天,明天开始,无论身上有多痛,我都不再吃止痛药了。算起来,这一程前后,我一共消耗了40粒Ibuprofen。它支撑我走过许多勉强的时刻。

我从La Storta搭公交车抵达Mancini后开始徒步。在城市渐渐苏醒的清晨时分,走进了Monte Mario的登山小径。Monte Mario,是罗马城西北边的一座小山丘,沿着山路缓缓而上,空气带着初夏树叶和尘土混合的气息。这里,是通往罗马的朝圣路上最后一个制高点。

从山顶俯瞰,一整座城市在晨光中舒展开来,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遥遥在望,清晰却又不触手可及。我站在展望台前,久久没有挪步。走了这么远,终于能看见目的地。Monte Mario是天赐的舞台,像是一位温柔的引导者,提醒每一个脚步沉重却意志坚定的朝圣者:是时候告别漫长的旅途了;是时候把视线拉回这片你即将踏入的城市,这既是你的终点,也是你即将归入的尘世。

我在山上坐了一会儿,喝了几口水,然后慢慢走下山,踏入喧嚣的城市边缘。

刚过10点,我抵达了圣彼得大教堂外围。阳光猛烈,地面发烫,游客如潮。我本以为,只要找到朝圣者办公室,就可以顺利领取朝圣徒步证书Testimonium。但现实很快击碎了这种天真。

我在烈日下兜兜转转整整两个小时。广场上的保安、自愿者,甚至部分工作人员都搞不清楚朝圣徒步证书和“千禧年朝圣证书”的区别。后者是给游览过四个圣门的游客颁发的,而我要的,是那张象征着从远方走来、一步步踏入圣城的证书。

他们都很客气,没有人不愿意帮忙,却每个人都给错了方向。我像个陀螺,在圣彼得广场一次又一次地被转向,顶着烈日,一度几乎想放弃。最终,在圣彼得大教堂地下室的一个角落,找到了那个几乎没有标志的小柜台。

柜台后一位女工作人员接过我递上的Credential,几乎没有细看,便让我自己填写一张简短的表格。然后,她在一张空白的Testimonium上写下我的名字,递还给我,语气平淡,不带一丝祝贺,也没有一句欢迎。

我接过那张纸,像是完成了一场审判。不是激动,也不是喜悦,而是一种被拖了很久终于解决掉的问题般松了一口气:“终于办完了”。

我没有在圣彼得大教堂多停留,径直走向罗马的朝圣者接待所。那里空荡荡的,今日入住的朝圣者大约只有十人。我扫了一圈记名簿,才意识到,这一路真正徒步抵达罗马的人少之又少。和圣地亚哥每天几千人的朝圣高峰相比,这里几乎是空旷的。

但也许,正因为稀少,所以更像朝圣。这些步履跋涉至此的人,默默无言,却脚下有风。

傍晚,我摊开那张Testimonium,看着纸上那简短的一行字。我知道,它并不华丽,不具仪式感,也没有神圣的祝词。但它承载的,是我在这段日子里一路咬牙走下来的痕迹。此刻,我终于可以安静地说:我,走到了罗马。

我知道,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从今往后,在这条通往罗马的朝圣路上,也有我的一双足迹,我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附图,今天沿途随拍。

登顶Monte Mario。









从山顶俯瞰,一整座城市在晨光中舒展开来,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遥遥在望。









圣彼得大教堂外围。阳光猛烈,地面发烫,游客如潮。











在圣彼得大教堂领取了我的Via Francigena朝圣徒步证书(Testimonium)。







穿经罗马城内的台伯河。







坐落在台伯河畔的朝圣者接待所。晚餐前的洗脚仪式。



招待所的墙上悬挂着一幅《洗脚仪式》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