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两桥

三步两桥 名博

【走向罗马】D54:陌路不陌心相近

三步两桥 (2025-07-03 07:23:53) 评论 (0)
上篇:D53:小镇相遇照后路


5/8/2025 晴

今早阳光灿烂,我搭上了从Capranica开往Campagnano di Roma的公交车。离开山丘小镇的那一刻,我的心情轻盈却略带沉思,我的伤痛仍未痊愈,已不敢再贸然负重长途跋涉。前些日子已经体会过“坚持”带来的代价,现在更愿意选择照顾身体、保存体力,只为最终能完整踏上罗马的最后一段路。

Campagnano,罗马的近郊,名字本身就透露着乡村的气息。走在镇上,田野与老石墙交错铺展,空气中有微微青草香。Jose和其他路友们之前多次提醒我:罗马郊区的圣路段落品质参差,部分路段垃圾遍地、车流密集,不仅不美,甚至危险。他们贴心地给我发来了地图提示,哪些地段可以安全步行,哪些最好搭车绕行。这份经验的分享,让我心生感激,也更加谨慎。

我估计,若一切顺利,10号便可抵达罗马。朝圣之路的终点已触手可及。刚刚传来了西斯廷烟囱冒白烟的消息。我估摸着自己能赶上5月14日新教皇的第一次周三朝圣者接见。想到能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心头竟有些小小激动。十四号傍晚我将离开罗马,但上午尚有时间,若能亲眼见证新教宗首次向抵达罗马的朝圣者问安,将是我这次朝圣路程中最难忘的收尾。

住宿成了近几天最无法预料的部分。我一如既往地提前发出预定短信,却常常收不到回复;打电话过去,时而是没人接听,时而是被告知“已满”。但每每真正抵达,却总会发现空床依旧。我已不再为此焦虑,只是在这看似混乱的安排中,学会了相信“路自会有安排”。今晚在Campagnano,男生一间,女生只有我一人,于是,我再次独享整间房。

傍晚时分,小镇喷泉旁我遇见了两个背着背包的年轻女孩。她们正蹲在泉边,摆弄着那种北美户外滤水器。我出于好奇上前提醒她们:欧洲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都可以直接饮用,更何况她们使用的这种滤芯,其过滤规格只针对北美地区水源,在欧洲或许并不适用。没想到,她们竟然不是北美人,而是德国人,Anna和Lisa,一对三胞胎中的姐妹二人。

她们原本打算来美国走PCT(太平洋屋脊小径),却临时改变主意,决定从罗马徒步回家,她们称这段旅程为“Roma to Home”,共计两千多公里。今天是她们从罗马上路的第三天。

当我问起她俩今晚的住宿,她们说准备搭帐篷露营。我便邀请她们来我这儿住,我的房间空床充足。她们一听,立刻露出惊喜的笑容,不住地说谢谢,便和我一同走回招待所。

入住后,我们在房里聊了很久!还交换了博客地址。她俩刚从大学毕业,即将在秋天进入研究生阶段。现在,是人生真正意义上的“间隙期”。她们的哥哥——三胞胎中的男孩——酷爱骑行,因此她俩经常结伴徒步。Lisa安静、略内向,Anna则开朗健谈。她们谈到梦想中的长线徒步路线:欧洲的E1步道、瑞典的Kungsleden,还有覆盖欧洲的GR系列。

我说,我在你们这个年纪,还没有机会和勇气独自背包出走,更别提跨越国界。你们能在年轻时就去体会“用脚丈量世界”的力量,是一种无价的财富。她俩反而感谢我的慷慨与鼓励。我说,我在圣路上曾遇见无数陌生人给予我温暖,而今晚,能将这份温暖传递出去,是一种回馈,更是一份荣幸。

此刻夜深了,我望着窗外的星空,不由地感叹:圣路从来不只是朝向某一个地理坐标的旅程,它更是人与人之间,一次又一次温柔碰撞的故事。

明天再往前一点,就真的可以望见罗马的穹顶了。

小镇Campagnano di Roma。













招待所窗外的风景。



Anna和Lisa。



Anna和Lisa为她俩这次徒步设计的小纸贴。Roma to Home。(oma是德语grandmother,家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