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

穷则思变 名博

今天停电,正好找借口歇一天

穷则思变 (2025-07-29 07:05:21) 评论 (0)

没电做早餐咖啡不方便,骑自行车四英里外的麦当劳。久不晨练,清风拂面,惬意。麦当劳一个早餐现在也小十块了,曾经三块,穷人不容易。一帮白人大妈聚会,块头巨大,她们肯定跳不动广场舞,只能在麦当劳聊天。我在旁边听,很接地气。一个大妈说,我儿子在一个比萨店当经理,他喜欢。我就喜欢开卡车。

骑自行车时,忍不住想昨天林先生那篇关于张爱玲的回忆。

这个林先生,受朋友之托,给张爱玲送一封信,张爱玲说,你把信放门口吧,门都没开,这为人真是够呛。

林的朋友实际上是借这封信介绍他们认识,没想到张这个态度。

林先生君子气,不以为意,今后几十年充分尊重张隐私,而张需要帮忙时,面面俱到。

换了我,上门拜访不开门,绝不会再来往。

如果林以前读过张的书,崇拜还说得过去,林根本对新文学一窍不通,不知道张是作家。张送他的书也读不下去。他谦谦君子的态度,完全出于人品,太难了。

一个老太太,不理人,把自己和世界隔绝,有事就是发个明信片,说要找房。谁受得了?

林先生就受得了。

林说他受过的中文教育主要是四书五经,小说最多看到西游记,新文学没读过,这也看出古文之重要。他的这个长篇回忆,写得是论文的路子,可是写得沉郁丰满,大多数作家根本比不了。

张晚年若不是遇到林先生这么个人,死后就会是无名尸体,埋进乱坟岗,就像我们看到的那个纽约录像。

也感谢林先生,给我们留下张晚年宝贵的资料。

现在说说我对林提供的细节的一些理解。

一,张爱玲不做饭,找公寓可以没厨房。她也不下馆子,就是买罐头吃。一个人在吃上如此不讲究,还是女的,非常人也。她小时候可是什么山珍海味都吃的。

二,张不停搬家,一般家就扔东西。身边几乎什么都没有,死时躺在一张行军床上。她是从小看惯社会动荡的人,对世态炎凉极度通透,厌恶小地主式的财富积累。她也算满清遗老,虽然是汉族。清亡时,那些遗老,拥有整条街都算少的,然后整条街变成一个四合院,一个四合院变成一间房。她妈就是目睹了一切留在英国。张爱玲有经历了抗日,解放战争,在解放的上海待过两年。看的太多。所以什么都扔,身外物没用。

三,张从小社恐高傲,晚年极致。住中国人开的小旅馆,必说英文。就是为保持距离。如若不是林先生大度,就会彻底封闭。

四,如此文豪,晚年什么生活?吃饭是罐头,塑料餐具,纸盘子,吃完就扔。除了吃饭,大多数时间是睡觉,不睡觉也躺着看电视。这可是文豪啊,著作等身。

五,色戒这个电影我看了,不怎么样。滚滚红尘没看。林先生有一次对张说,要去上海出差。张答以四个字,恍若隔世。日伪时的上海,她和胡兰成那些破事,岂是恍若隔世说得清?她就是经历太多,觉得无所谓。

六,张晚年总搬家,因为皮肤病困扰,她归结为一种南美虱子。我太理解了,我岁数越大越怕虫子。不喜出门,不喜旅行,不喜宠物,都是这个原因。好在还没总搬家,就是不停清理房子。她的不理人我也理解。公司里一说开会,我就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