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奇心遇上疗愈力:一场双向流动的身心旅程

许许定财心 - 财自在心自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当好奇心遇上疗愈力:一场双向流动的身心旅程

小可对玄学类的东西一直很有兴趣,比如会用chatGPT给自己算塔罗。她对我现在参与的这个能量疗愈活动也非常感兴趣。

但小可没有时间像我这样正式投入——这个义工活动要求先修完18小时的课程,再加上几十义工时数,才能申请更高级的训练。小可今天问我:“那我能不能不上课,直接学您做的那个疗愈?”她的问题其实也反映出不少人对这类“看不见”的疗愈方式的好奇。

一次体验,唤起兴趣

小可之所以对能量调整感兴趣,是因为她在能量调整站接受能量调整感到了效果。当时她有旧伤——打球时手肘受伤,一直隐隐作痛,虽然不严重,但也没有好透。她那次调整后出现了几天疼痛,然后她形容那是“好转反应”,之后手肘的状态变好一些。

后来我们和小照聚会,我又花了十五分钟帮她调了一次。她本来以为短时间不会有什么效果,结果回去又疼了好几天。之后她有点意外地说:“这次也有效果,我真感觉自己在疗愈过程里。”

小可属于对能量敏感的人,她的反馈让我也有点惊讶。因为我自己在练习过程中是没有太多“特别的感觉”的,但在义工时我能进入很空静的状态,这对我自己是有帮助的。但别人是否真的感受到效果,一直没有明确答案。小可的反馈给了我一个小小的信心。

治疗不是“偷学”,而是传承

后来小可直接问我:“您帮我做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和心法可以传授我一下的嘛?我其实特别想学,但我没有时间去上课,也不能每周去做义工。”

我笑了,说:“你和气功类似,得有传承的,怎么可能不学就会?除非你是天才,自创一派,那还来问我干嘛?我这水平也就是个初学者而已。”

小可也挺替我着想,说:“我觉得这个商业模式可行啊!您学完以后,我没空学,您再教给别人。像我这样有兴趣但没时间的人不少。您把信息转卖,能大赚一笔。”

我说:“你说这话,是因为你没来上课,不知道这里的规则。课程是免费的,调整也是免费的。组织特别强调不能借此牟利,否则就偏离了初衷。既然这是人家的规定,我当然要遵守。否则‘发心’就不正了。”

当然,其它疗法也许另当别论。但至少我现在参与的这个疗愈系统,它的根本精神是:帮助他人,不图回报。而这份精神,也正是吸引我投入其中的原因之一。

身体的事,不能轻忽

小可的伤,其实也提醒了我一件事:身体的病不能不当回事。我自己有个教训,曾经手指伤到筋,因为没找对治疗的人,最后变形了。等我遇到会处理的理疗师时,人家一看就说:“你这个早期没处理好,已经钙化了。”

所以我特别跟小可说:“你这个还是要看看正统的跌打损伤科,别以为疼一点没事,留病根是一辈子的事。”


后记:疗愈是一场双向的旅程

和小可的对话,其实也让我看到了“疗愈”这两个字更丰富的含义。它不仅仅是“被调整”,更是关于自己对身体、能量、情绪的觉察与责任。

不管是心理疗愈、社会服务,还是能量义工,我越来越觉得,真正有效的帮助,是建立在愿意走路的人”身上。疗愈不是魔法,而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最需要的,是当事人的一步一步参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