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穿越巴拿马运河的旅程 (下)

时间有了,精力却减,百无一用,就写写东西吧。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卡塔赫纳游玩了一天,下午回到邮轮,轮船又出发了。经过一晚航行,翌日早上到达巴拿马港口科隆(Colon)。离开邮轮后,我们租了一辆面包车,没有去科隆城市观光,只是去看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是我们这次旅行的重头戏。巴拿马运河有两条航道,旧航道是由美国建造的,1914年通航。因为那时候没有大轮船,航道设计窄小了一点,只能通过排水量7.6万吨的船,所以巴拿马后来又开辟了一条新航道,在2016年通航。可供排水量14万吨的船通过。我们首先去看新航道。去到新航道,要买票才能进去看。看之前还要先看一个纪录片,介绍巴拿马运河的建造和历史。看完后走出电影院,已经被先出的人占领了好的观赏位置。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站在后排。大船开过来了,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摄影。轮船缓缓移动,进入闸室。然后灌水,提高水位抬升船体。整个过程很慢,我们感觉不到轮船在闸室内升高。过了好一会,前排的人走了,我们才能挤进去照了几张照片。回头想想真傻,明天我们的船也过运河,我们在船上看不是更清楚吗?何必在这里挤呢?外面蓝天白云,绿树环水,多美丽的湖光山色!我们走出去外面照了几张照片,然后登上面包车去看旧航道,去旧航道要绕一个大圈,汽车开过运河上的大西洋大桥,再转回来去另一边的旧航道,旧航道上有一个挺好的观礼台,想来当时是运河的第一次通航,所以观礼台修得特别有气派。现在却没有人过来这边看,只有三、五个游客,这就是人们的喜新厌旧吧,旧的不屑一看。我们看过了旧航道,再去看一个古老的要塞,San Lorenzo。这个要塞面对加勒比海,守护着查格雷斯河(Chagres river)的入海口,防止对巴拿马地区的入侵。这里曾经发生过和加勒比海海盗的战斗,现时仍有几支大炮在要塞上。参观完要塞,本来说好是要去巴拿马城的,可那脸似老实的司机兼导游却欺骗我们,说巴拿马城的老师和司机今天大罢工,路都堵塞了,不能去巴拿马城了。我们都不很相信,但司机不肯去,没办法只好调转车头开回船码头。回船后问其它出游的游客,他们已经去了巴拿马城回来,并没有道路堵塞这回事。这可恨的司机骗了我们!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餐,大家都去船舷占领好位置,准备看邮轮过运河。去到船头,我们又是晚了一步,只能占到后排位。举高相机,"啪啪啪"地照了很多张照片。船在闸室内,正在加水。待了一会儿,有一些人看完后离去,我终于能看到全景。又去船舷边拍了几张,那里人少一些,再到船尾,这里找到了一个第一排的位置。看到后面又有一艘船在等着要入闸,旁边的航道也有一艘船相反方向出闸去大西洋。 原来船都是由两旁的牵引车用钢缆拉着过船闸的,并非用自身动力。船要过三道水闸抬高水位才能进加顿湖。大概耗时一个半小时吧,我们的邮轮终能进入到加顿湖。在加顿湖上开了半天,我们午餐后正在船上打纸牌玩,听到"船又要入闸了",怱怱忙忙跑出去看,邮轮已经入闸。这个船闸在巴拿马城旁边,两旁风景优美,航道旁有一间圆筒形的房屋,很多人挤在一起向我们招手。原来他们是参观巴拿马运河的人,就像我们昨天在科隆看大船进运河一样。于是我们也在船上努力向他们招手,大家都很高兴。

     邮轮进入了太平洋,这里讲一讲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和建造。巴拿马运河最初由法国人建造,那时还没有巴拿马这个国家,这个地区属于哥伦比亚,巴拿马是一个地区的名字。法国人原打算像苏伊士运河一样,挖一条河道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但是,法国人没有想到,运河地区的地势比海平面高二十多米,需要挖掘的土石方量巨大,远超开挖苏伊士运河需挖掘的土方,加上石头又多又难挖。而且这里是热带从林气候,天气潮湿且闷热,还有各种热带疾病和传染病。1884年以前,每个月在施工中都有超过二百名工人死亡,或死于工伤,或死于疾病。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工程意外和疾病共造成了22,000个工人死亡,工程项目最终破产,运河建造停止了。美国人后来接手了运河的建造。美国工程师经过仔细考察后,认为苏伊士运河式的设计不可行,除了土石方挖掘的巨大差别外,还因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太平洋的水面要比大西洋的水面高出二十多厘米,建造水闸式的运河更符合实际情况。1903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宣告独立,并与美国签订条约给予美国建造运河和无限期管辖运河区的权利。结果美国工程师用三级水闸的方法,将轮船升高到湖面高出海平面二十六米的加顿湖,轮船在加顿湖上开去另一侧的水闸,在水闸中再放水降低高度,使轮船水面与另一侧的海洋平齐。在1914年,运河终于由美国人建成了,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美国人接手建造运河后,尽管经过各种工程的技术革新和工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在修建期间仍有5,600名工人因为疾病和工程事故死亡。可以说,这条运河是人类牺牲生命建成的。

    进入太平洋后,邮轮在海洋里开了两天。四月二十八日到达危地马拉的城市安提瓜。

    安提瓜(Antigua)是一个破旧的城市,看起来好像自1543年建成之后从来没有修缮过。整座城市的街道都是由鹅卵石大小的碎石头铺成,汽车开在上面颠颠颇颇,路两边围墙残旧,真正是一座古城。城市人口约三万人,是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曾经是西班牙殖民时期的中美洲地区的首府,是西班牙统治时期的遗迹。残墙断垣,围墙上满布着黑色水迹,教堂也坍塌了一半,据说仍然开放?太阳高挂,街旁边看到一个约十岁的小女孩静静地坐在地上卖水果,不禁起了恻忍之心,向她买了两个不知名的水果。不知道怎么吃,和小女孩因为语言不同又不能沟通,比了好一会手势,最后还是在另外一个游客的帮助下才买了下来。这水果看上去是橙,掰开后是大量白色果肉包着的石榴核,吃之清甜,有人说是南美石榴。我们在街上边吃边走,慢慢地走到安提瓜的中央公园。公园正中有喷泉一座,周围有大树环绕,有很多兜售珠串颈链和衣服毛巾的中年大妈,起劲地向我们推销她们的商品。公园的旁边是市政府,这里附近的建筑新净一点,还有一座由墙脚到屋顶都是全白色的天主教堂,相当醒目。我们在公园旁边的餐厅吃过午餐,步行走回下车的地点,一间珠宝玉石作坊。在那里,同行的女士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宝石,直至接我们回船的巴士到来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又是两天的海上航行。

     五月一日,来到了墨西哥有十七万人口的 Puerto Vallarta(瓦拉塔港), 这个地方十年前我曾来过。十年不见,这城市增加了不少高楼大厦,旧城区的道路仍是碎石头铺就,车在上面走仍是颠颇。墨西哥购物,首先买一瓶抗生素阿莫西林(Amoxicillin),因为美国要医生处方才能买抗生素,而墨西哥则不用,且价钱便宜,买一瓶以备不时之需,用来看家最适宜。在 Puerto Vallarta, 我们去了几个较为著名的景点。海滨艺术长廊,那里在海岸边有很多雕塑。有海豚,有美人鱼,有海马,有一些不知名的神仙或海妖,还有人扮的雕塑,静静地坐在那里,不时吓人一跳。离长廊不远,有一间有名的教堂,Our Lady of Guadalupe Parish, 教堂的屋顶是一个巨大的皇冠(后冠?)。我们到的时候,教堂正在做弥撒,我们不好停太久,看了一分钟就出来了。导游对我们说,在一次地震中,这皇冠被震落下来摔碎了,现在这个是后来重造放上去的。还去了那个船帆造型的"港口",这是我上一次来的时侯没有的。另一个地方是著名海滩,Playa Mismaloya, 据说是好莱坞黄金时期的电影拍摄地,景色的确不错。依山傍水,水边是沙滩。旁边还有米斯马洛亚拱门,两块大石头蹲在海上,颇有特色。

     近黄昏时候,我们回到船上。在十二层的甲板上看着轮船倒行离开港口,出港后再转弯驶向大海。这一晚主餐厅特意做了一个墨西哥餐招待我们,而且还做得不错。这样,这次旅行就接近尾声了,邮轮还给我们特别颁发了跨越巴拿马运河的证书。我们接着在海上航行了两天,五月四日早上邮轮到达终点洛杉矶。一个船员告诉我们,在我们下船以后,邮轮将会开去旧金山,然后从那里开始去温哥华的新旅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