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經弊病及其解決方法 (李崇博士2016年论文《共同富裕的经济学》之4,第十五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十五章 美國政經弊病及其解決方法

美國現存下述種種大弊病和它們的解決方法:

1. 經常帳赤字高企和凱恩斯經濟學的要害:

另一個對世界經濟影響至深的祖師爺凱恩斯,執芝加哥學派的牛耳,久為多國政府所推崇,成為它們維持經濟虛假繁榮的理論基石。那麼他的基本點又是什麼呢?

凱恩斯認為生產和就業的水平決定於總需求的水平。總需求是整個經濟系統裡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的總量。在傳統的微觀經濟理論中,相信價格、工資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自動地使總需求趨向於充分就業的水平。凱恩斯引證1930年代生產和就業情況迅速惡化的事實,指出:理論上說得再好,卻難解釋為什麼當時這個自動調節機制事實上並沒有起作用。問題的關鍵在於“需求不足”的存在。

為什麼需求總是會不足?他沒有說到根子上,正需要我們去發掘:正如前面本書第四章、第五章所闡明了的,國家政策偏袒富人的結果之一,窮人甚至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日益不振,便是造成供需基本關系的大缺口的重大原因。致使整個經濟體的總需求萎縮、總供應過剩。在本書這兩章裡,作者也分析了:這個缺口在美國等國家主要靠擴大政府開支來填補,才不至於在短期間把泡沫弄破,並人為制造出一種接一種的泡沫,來維系一段時間的繁榮。

凱恩斯主義理論源自於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當時西方世界市場需求嚴重萎縮,認為市場總是會自我調節的傳統經濟理論暴露出其致命破綻。1936年,凱氏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指出:(1) 市場調節不是完美的;有時會失靈,出現總需求不足。(2) 因此,可以且必須靠政府采取擴張性的貨幣與財經政策,通過信用擴張與支出增加來拉動需求。(3) 若政府財源不足則可以舉債。(4) 若債券賣不出去,則可以印鈔票,增加貨幣供應量,刺激流動性。簡而言之,就是‘赤字-舉債-印鈔’三部曲。

由於凱恩斯政策對付一般局部性的景氣衰退似乎十分有效,幾乎可以登廣告說‘藥到病除’;於是戰後迄今約半個多世紀,凱恩斯被奉若神明。美國的民主黨經濟政策顧問們開出的藥方,金融海嘯後美聯儲的零利率、大印新鈔票的舉措,不外是凱氏翻版。至於這服猛藥能持續服多久? 是否造成依賴性?有什麼副作用?會不會導致世界經濟患上更危險的癌症?沒有太受關注。盡管如此,凱恩斯理論並非從未受過質疑,曾有人提問:通過政府舉債甚至印鈔來拉動需求,日久以後豈能沒有惡性通貨膨脹的後遺症?對此,凱恩斯語塞,只好搪塞說:‘(那麼)長期間,我們全都死了。’

在美國,凱恩斯理論找到了理想的溫床,成為泡沫-赤字經濟的主流。而學術界跟他唱反調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同為大師級的海耶克先生,只是在德國還有些有遠見的人士相信,對政府開支定了較嚴格的紀律,使德國的國債沒有接近GDP規模,沒有放任其膨脹成為今日歐盟希腊等國那樣的危機。海耶克卻一直沒有得到美國權錢集團的青睞。原因之一,美元一直是全球的貿易結算與國際儲備貨幣,因此,美國可以有一個相當大的與黃金脫鉤的印刷紙鈔票的額度,並以此與全球各國“交換”他們的商品與資源。結果是美元紙鈔流到境外作為儲備,石油和其他商品流入境內,美國不但不會馬上出現通貨膨脹,反而能‘幾乎無償地‘自己給自己‘貸款’,得到了全球的寶貴資源享用。凱恩斯理論與政策在美國的應用,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表面上幾乎有百利而無一害。—— 美國可以對自己未來透支,把債務延後讓子孫、或至少讓下一屆政府來償還;還可以向全球所有的其他國家透支,救自己燃眉之急。所以它能成為全球最穩定的國家。原因之二, 美國政府知道可以利用美元的貶值,把外債的實際價值大大縮水,用於還債的美元早已不如多年前的美元那麼值錢了。等於自動減免了天文數字的外債。原因之三,上面提到政府印鈔引發的通貨膨脹,早就是各國政府不定期剝奪老百姓手中辛苦積累的儲蓄的一種例行手段。對這一點,勞苦大眾和中產階級恐怕早有不少痛苦的切身體會了!所以,經常賬赤字、預算赤字便成為各屆美國政府維持體面的‘皇帝的新衣’,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凱恩斯式的飲鳩止渴,身體再好也有倒下的一天。

有沒有解決辦法?

歐盟目前給希腊定出的辦法是:將勞動薪資降低20% 到勉強維持生活的水平,人為地壓低勞動成本,從而使企業利潤增加,或許可以多雇些人,就業率就會回升。希望沒有作為工資付出的資金將會轉化為投資,至少會在其它的新產業投入多一些。關閉工廠和解雇工人也是另一個必須采取的辦法。還有一個關鍵的政策措施就是嚴令希腊平衡國家預算,通過加稅及大力削減財政支出來實現。如此等等,顯然是‘供給面經濟學’所迷信的那些治標不治本的錯誤舉措。轉嫁政府腐敗和富人過份貪婪造成的危機,讓中下階層買單。我們已經在希腊看到,立即造成了勞工大眾更大的痛苦和激發了更大的社會衝突。對增加就業的期望也有很大一部分實現不了:勞工薪水降低或凍結,多餘的錢落入富人口袋中,並不一定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因為‘投資’不等於‘就業’,可能是放在金融投機或是房產、外幣,也有可能是買入黃金來抵御通脹,這些都不會產生工作機會。很多新興行業已經不是勞力密集型,例如過去幾千萬美金開個紗廠需要幾千名員工;但等量的資本去開軟體公司和高科技自動化的公司,一百名員工可能都要不了。這一百名員工很可能有一大半還是在印度等外國為它編程序的較便宜的外國勞力。如此種種,實際的總就業數字並無足夠的上升,大量中產白領失業後陷入貧困,只有極少數的中產階級才能上升至富人行列,較低教育的勞工處境更糟,面對的是一種企業自動化帶來的‘結構性失業’及資本全球化帶來的大量工作機會外移,社會總消費能力更加萎縮。社會財富的高度集中,社會分配更加不公,暴力和犯罪事件將層出不窮。最新的數據表明,美國的中產階級正面臨空前的困境,美國的平均家庭收入已從過去的$63,091下降到2011年的$49,445。昔日號稱世界最富裕的金元帝國,如今每五六個人就有一個是窮人!由此必然造成社會總需求的鋭減,陷入惡性循環及停滯性通脹的泥潭的危險性已然大大增加。不要看不到地球的南北極都在融化,剛邁入2012 年,歐洲就來了極端的暴雪和嚴寒,莫非不是大自然對人欲橫流、久已失調的人類社會的一個預警嗎?

回顧日本在上個世紀末金融、房產泡沫破裂之後,實行了長達十幾年的零利率,也沒有走出經濟低谷。美國政府這次照舊祭出零利率也已八年了,經濟還是半死半活。那麼一來,這種內在的老大難問題,就群醫束手、百藥莫治了嗎?好在我們在本書第四、五章提出了‘富民經濟’的新理念:如若國家的一切政策都以減免中下基層人民的負擔,改‘劫貧濟富’為‘以富扶貧’,使他們逐步富起來,而不是只讓少數人富了更富。加上下面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中我們進一步提出締造理想社會必須實行的種種具體改革,必須定出和實行的種種進步的法制,真正把政策的重心放在使大多數人富起來,那麼,社會的主消費群的總消費便會越來越暢旺。我們知道,人民大眾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絕不需要擔心迄今的刧貧濟富社會形態所無法避免的周期性需求萎縮的危機!

2. 外貿赤字高企:

仔細研究一下美國當年頗受推崇的肯尼迪總統和他的的經濟政策,會發現那其實是一個不知柴米貴的富家子弟的胡亂指揮。他鼓吹美國從此只發展‘高科技’,那些一般的產品,從外國進口更便宜,不值得再搞下去了。

3. 國債龐大,利息負擔沉重: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的Joseph E.Sugliz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世界銀行副總裁,克林頓時期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認為:911事件以後小布什反應過度,接連發動兩場戰事。打一打阿富汗還說得過去,打伊拉克卻完全是沒理由創造理由也要干的一場代價昂貴的戰爭。直接開支兩萬億美元,平攤到每個美國家庭是1.7萬美元。附帶的開支也有約9千億美元:包括50%的歸國軍人需要發殘疾津貼, 60萬在軍醫院療傷就醫,還不算老兵自殺、家庭破裂造成的社會成本。美國政府本來沒有這筆錢,完全靠舉國債支付。老債還不了,加了很多新債,每年要還的利息便增加近50%;中東亂局又使得油價狂飆,進口原油成本翻了不止一翻。小布什還硬要給富人和大公司減稅,並大減、免富人的遺產稅。國家收入銳減,支出驟增,完全靠借新債付賬度日,這樣的敗家子不單把克林頓時的余錢花個底掉,單單是創歷史紀錄的赤字和國債就足已把美國經濟壓垮!

顯而易見,小布什的如意算盤是:戰爭可以緩和美國制造業外移造成的長期失業問題,還可以給他們代表的石油財團和軍火商創造極其龐大的利潤,至於戰後失業問題後會更加倍地嚴重,國家財政必定崩潰,給兩國老百姓增加了多少痛苦,對全世界有多嚴重的後遺症,他才不在乎啦!

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兼《外交政策》雜志專欄作家Stephen Walt 認為:賓拉登和薩達姆原本都是美國培養的盟友,克林頓改用“雙重遏制”政策,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大量駐軍,迫使賓拉登反美,小布什繼而找借口入侵伊拉克,深陷兩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首尾不得相顧。犯了兵家大忌!

昔日不可一世的超級金元帝國,迷信武力,自封世界警察,連連征戰:先是韓戰、越戰、伊戰、阿戰、再次伊戰。其經濟早已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債台高築。美元也早已不得不與黃金脫鉤,成為通貨膨脹的工具了。

美國的國債究竟有多少?很多人心裡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清政府債務中的幾大類:中央政府債,地方政府債。 地方政府債多數屬於當地政府發售的內債。聯邦政府的債務分公開發行的公債和非公開發行的債務兩項,公債則分外債和內債兩大類。



有人說,從上圖來看,日本比美國債占GDP比例更大,為什麼十幾年下來沒有崩潰?這要從幾方面去分辨:第一,日本的國債主要是內債,是日本國民持有的。 第二,日本人民儲蓄率比美國高得多得多。

第三,日本人愛國心重,願意為國犧牲。第四,日本政府並一貫拒絕濫發鈔票救市。該破產的大公司就讓它破產,符合經濟規律。因而日元堅挺,有很高信用。第五, 日本是淨出口國,出超大量高端商品,也出口不少低端產品。而美國年年有超高的外貿赤字,是低端商品最大的入口國,受狂妄自大的前總統肯尼迪的‘大少爺國策’的誤導,以為只搞點高科技就行。這麼大的國家,從那時起自己居然不生產低端產品,完全依賴外國進口。美國的教育只普及到中學,還一定有不少人連中學也畢不了業。這位一知半解的總統大少爺不為自己國家的大量低端勞力找活路!大略統計,少了一個勞力,就少了兩三個替他服務為生的工作機會,所以服務業根本要不了這麼多人,其結果當然是災難性的!下面要說的企業外移使失業問題更加雪上加霜!

4. 企業外移,失業嚴重:

二戰後的美國,無論輕工業、重工業、農業產品都是世界各國公認的優質產品,各國紛紛效尤的標的。連美軍用剩的軍用衣料,比各國當時國產的衣料的品質和耐用度要好幾倍。更不用說槍械、飛機啦。於是年年出超,國稅收入不少。幫助歐洲重建的馬歇爾計劃,多印些美元貸款歐洲進口美國商品,使美國克服了戰後的失業與蕭條問題,迅速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且美元成了國際儲備的主要貨幣,更加奠定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世事難料,風水輪流轉。隨著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勞動力低廉和原料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成為世界制造業的新的熱門基地。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紛紛把生產鏈主干從發達國家外移到了中國、印度等地,國內大批工人、技術人員失業,只有管理層和銷售部門留在國內。不再需要這些工薪比外面高幾倍,還不一定比外面勞工敬業、聽話,加上福利退休所費不菲的本國勞工了。這樣年復一年,發達國家的失業問題只有越來越嚴重,代表老板利益的歷屆政府都不會有什麼高招能解決。唯一能做的是吹噓靠企業轉型,以高科技高質素名牌效應去獲得高收入,以雇得起高薪雇員。可是國內最大量的不是這些高檔次、高科技的勞動力,而是中低程度的藍領、白領。普通的服務業早已人滿為患,老一點的、沒那麼好看的、沒那麼機敏的、教育差些的、甚至個子矮一點的,有點毛病的,現在統統變得難以找到工作,只有靠父母和政府救濟。使福利負擔越來越多。

下面一節我們來看看發達國家GDP裡占主要分量的服務業對國家究竟有多大貢獻?所謂‘企業轉型’能夠解決多少問題?

5. 製造業萎縮,服務業大部分為自我服務,缺少外匯收入。

涸轍之鮒,相濡以沫。”大體上可以借用來形容,不出產大量可出口交換的物資而主要依賴服務業的國民經濟,其前景是如何不妙了。試想想:如果有一個大家庭,沒人生產什麼東西可賣,只是你為我理發,我為你做按摩,相互服務。那這個家庭作為一個經濟體,算出的表面GDP也不少。可是從整個體系來看,一分錢也沒有從外面進賬。只好向外面借債才有可能從外面買回需要的物資。無怪乎美國年年有巨額外貿赤字,國家債台高築就是必然的結果。歐洲的國債危機也是必然要爆發的了。比較好的歐洲國家就是那些出口大量商品的德國和法國。 當然,如果是旅游業等專為外面來的人服務的服務業,那還好些。你看如希腊、意大利、泰國等國家,旅游業就是相當主要的收入。出品些無花果、大米、橄欖油換來的錢遠不夠滿足生性浪漫的人民日日花銷的胃口。但是光靠旅游業,一旦景氣下降,外國人來少了,國家將如何支應?這些國家的福利負擔比發展中國家又要多得多,於是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目前已經紛紛出現國債危機,差點要賴帳不還。比如希腊,國債欠的是勢力強大的大國央行、外國大銀行、大財主的錢,他們的政府是富人的工具,不敢賴權錢集團的帳。更不敢承認危機的急劇惡化,是他們政府貪腐、富人逃稅,罔顧社會責任的結果。於是,只好大大削減福利、降低工資及中下階層百姓的生活水平來填窟窿。弄得工人上街、罷工,民怨沸騰。牽一發而動全身,作為全球化資本,不僅僅希腊、西班牙等國,連美、日、意大利、法國等國的信用評級最近都先後被S&P信用評級機構下調了。

話又說回來,涸轍之鮒,如果不相濡以沫,可能馬上就沒戲了。等不到下一個轉機的到來。 一個經濟體的內需產銷這一大部分,絕對不是不重要,相反,非常重要。我們發展經濟對財團來說只是為了賺錢,但從國家的基本功能來說,是為了滿足自己人民的需求。內需包括生產性內需和服務性的兩類。生產性是基礎,古代自然經濟不大需要多少服務;但是,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服務性的內需業務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的了。在外銷景氣的低迷期,提振內需是很有效的維持經濟活力、減少失業的一個措施。比如中國就在金融海嘯後采取了擴大農村內需的措施和增加公交基建的投資的有效舉措。其實美國當局並沒有去這樣做,光是慌慌忙忙救房市、救銀行。不但錯誤而無效,又極為費錢。 房市泡沫就是應該讓它破,破夠。錯誤定價的房市、沒能力買房的人貸到了款就應該退夠。太早去救, 不但救不了,對市場的自動調整反而有害。房價下不來, 新的買氣上不來,如何能復蘇?經營違規或不當的銀行和公司為什麼不讓他們倒閉或公有化?美國的不好的銀行和公司數量已然太多!可是他們不能不去救。原因是房市倒了,作房貸的眾多銀行就紛紛倒了,政府要賠全額的FDIC已投保的所有銀行的壞賬。更糟糕的是,房利美和房地美也倒了,這兩個機構是政府作擔保的,政府便再次賠得血本無歸。如果政府賴帳,還不起債,意味著連政府都沒了信用,一定會發生擠兌,整個金融體系便蕩然無存了!這告訴我們,作為服務業中龍頭老大的金融業以及許許多多外表強大光鮮的大企業,其實是建築在信用基礎上的,是靠杠杆定律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錢的空中樓閣。一旦信用破產,一切便如海市蜃樓般消失,什麼也剩不下!

6. 醫療健保費用高昂,百姓不堪負荷:

美國的醫療制度早已招人詬病。每次改革,福利是越來越差,自付額越來越高。在國家經濟困難,白宮多次無錢開門,只有一再提高借債上限才再度開門辦公的國情下,居然還大搞什麼‘全民健保’,非法移民也給白卡福利等等,為了拉自己選票而罔顧國計民生。財政拮据便大砍老人健保福利之類‘挖肉補瘡’的昏招,除了暴露政客們無能和虛偽之外,更使美國人民對他們徹底失望了。

眾所周知,美國的藥價比其他國家高好幾倍。毫無道理的現象卻一直牢不可破,國家甚至立法禁止國民從外國買藥,不亦怪哉!

7. 稅收過重,重覆收稅,企業漏稅:

美國華人圈裡有句人人熟知的風涼話,叫做‘萬稅,萬稅,萬萬歲!’表達了他們來到美國後的感受之一。

美國的稅的確種類繁多,壓得老百姓不輕。誠然,美國的工資不算低,可是,當你拿到工資單一看,幾乎1/3被扣掉了,再付了房貸、水電煤氣、垃圾費,汽車貸款的種種月付,已經所剩無多,汽油個個星期非加不可,一次要花$60,兩夫妻就是$120,一個月$480 是沒法再省的。所得稅交過後的稅後收入用來買車買電視買衣服,統統要再交近10% 的銷售稅,即使這樣雙重賦稅,每屆議員、政府上台後還是錢不夠用,屢屢加稅,樂此不疲。

8. 企業內部不民主,CEO制度腐敗:

據路透社2011年八月前後引述的一項薪酬研究報告披露:美國在2010薪酬最高CEO100名中就有25位(自己給自己發的?)的薪資超過本公司上繳國家的所得稅金額。不是貪婪自肥又是什麼?

美國有沒有官商勾結?這看一看賬本就明白了:2010年,很多大企業用於游說方面的開銷也超過本公司上繳國家的所得稅金額。這樣玩法,公司怎麼會有半點利潤分給職工?國家的稅收難怪不夠用。美國一位眾議員 Gummings先生是眾院監督政府改革委員會成員,他寫信給該委員會主席的信中提出要徹查當今高管天價薪資的嚴重性。他指出這是導致經濟危機的重要因素。他質問政府兩條: . 為什麼CEO薪酬和企業獲利都在快速上升,而一般雇員的收入卻借口不景氣而停止在數年前不動;推說沒有錢雇人而坐視失業率居高不下! . 為什麼稅法對這個現像視而不見?對日益離奇的貧富差距和分配不公采取縱容的態度?

這份研究還透露:S&P500大企業CEO平均薪酬為1,080萬美元/年,而本書第五章第2節披露過的那26個著名大公司,其2011年度收入比整個公司交稅還多的‘肥貓’執行長們的平均薪酬(還未計入紅利及獎金)竟達2,004萬美元之巨!嗚呼!號稱平等、博愛的社會,到了企業內部竟如此不公平!社會是由許許多多公司組成的,公司內部分配不公,累積起來,整個社會怎麼可能有公平分配?

現代人常常談到民主是普世價值和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可是誰都知道,在公司內部,老板、CEO擁有絕對的權力,予取予求。無論決策對錯,職工只有服從,哪裡有表決權?還不就是赤裸裸的金權獨裁政治?不要忘了,現代社會的基本細胞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公司行號,個個公司都獨裁不民主,整個國家怎麼可能由老百姓來做主?無論說得多麼像真的,這種結構的民主只不過是個空殼子、空好看!所以國家要民主,公司法內必須規定職工的發言、監管以及作為一個集體的否決權。以不妨礙正常運作為限。

對一個優秀的CEO最重要的要求,第一是要善於組建一個高效能的團隊。即要‘知人善任’,有識別人才的眼光,會用人之長。第二是要能把握市場變化趨勢,作出前瞻性的因應決策。第三是帶領潮流,不斷發展創新。第四是清廉公正,不貪瀆自肥,不喜任私人及逢迎的人。放眼目前職場上,那些少數領軍人物,多少都有這種素質。

優秀的職工都是要培養訓練的。當然也要選有一定的基本素質的,否則訓練不出來。識別人才有法子、有標的:敏捷、質效、創新、合作、干淨才是理想的雇員。敏捷指學東西要快、手腳快;做事質量高、效率高,有創新能力,又有合作精神;保持工作環境整潔,不偷不摸。對於不合格的,一律退回培訓中心再造。我們到處碰到那種運營差的私人企業,包括許多所謂官營機構,職工多半懶散,無效率可言,無質量觀念。必須令其主管定期改造,否則主管要付出使他忘不了的代價,才會有改進!對付官僚主義的辦法,要從根本上建立身為公僕的正確理念,又要有專職的監管機構,加重罰典。明令規定對老百姓和對顧客都要恭謹勤勞,不許稍有懈怠。

9. 地方政府自行加稅,官員自肥:

美國各大州市都可以自行發行債劵。稱為‘municipal bond。’近年來,連這樣的財源也滿足不了官員們的肆意揮霍,借了是要還本付息的。於是一些官員千方百計多征各種名目的稅: 比如有的城市把過去合起來兩個月收一次的水費和垃圾費拆開來收,不動聲色增加水表費一倍多。荒繆的是:用水本身本來不算貴,水費卻要5倍於水本身,可見各種附加名目之多、之重了。另外如加州BELL市的市長和官員們居然自己聚集親信給自己投票猛漲官員的工資和退休金。 結果一個嘬爾小城的市長的工資比美國總統還高得多!你把他的官罷了吧,他更得計:他的退休金早已自己給自己升到和上班的差不多,樂得在家享受!尚算清廉的美國尚如此,那些南美、南亞國家的官吏們素質更差,就更明目張膽地腐敗了!

10. 公共運輸落後。鐵路老舊。

美國雖然私人汽車十分普及,但市內公共交通系統長期不受重視多數城市的公交汽車很破舊,又慢又不方便,幾乎只有窮人和老人會用,費用也不低廉。現存的鐵路經已老舊,在客運上很久沒好好利用,加上時速也不高,多數人寧願選擇飛機,不願坐火車。這就造成石油能源的很大的全民浪費。美國人不少又喜好大而不當的車型,很廢油。市內交通堵塞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工時和能源白白地消耗,嚴重拉低了經濟效率。歷屆政府都忙於在世界炫耀武力,大小戰爭沒斷過,國力耗費驚人,實惠卻不成比例。國內的建設不受重視,許多大城市如紐約、芝加哥等,和世界一流城市相比,已頗露蒼老之態。

其實,馬上可以提振就業和疲弱的經濟的一個良方便是提高物流交通效率,例如大興高速鐵路、公路、橋梁、港口、機場和地鐵的建設。但絕對不要貪便宜,承包給外國。要扶助你自己的工業發展新科技,並把機會留給國內嗷嗷待哺的失業大軍。

高速鐵路和發達、方便的城市公共交通,還具有使更大範圍的周邊衛星城市和過去較邊遠的地區的經濟、文化發達起來的重要作用。便是郊區的房地產都會馬上增值許多,有很多效應是意想不到的。

11. 產品品管松懈,受本公司利益左右。

美國產汽車 歷史比日本長得多,為什麼竟被日本車打敗,幾乎一蹶不振。如果政府不在2008年出巨資救助,通用和克萊斯勒都要破產。近年來,連韓國車也占領了美國市場可觀的份額,可靠性榜上有名。為什麼美國車質量這麼差?就是產品品管松懈,而且有瑕疵的產品通過與否,完全受本公司主管的利益左右。賣出去後成批召回的情況不斷發生。汽車業之外,其他美國公司的品管人員究竟有多少不怕解雇,敢為了顧客利益而與老板抗爭的?所以大多數公司的品管完全靠所謂‘自律’,一旦有利益衝突,出現違心造假的品管報告就不稀奇了。解決辦法只有如作者多次提出的,品管一定要國家化,要有公共監管機制。消費者代表機構有權查驗品管過程和要求賠償。

12. 金融、財會舞弊造假。

美國Enron 公司的財務詐欺案證明,現今西方號稱先進完善的財務制度,在利益面前不堪一擊。最有名的能源巨頭公司的CEO們與最‘可信’的會計公司相勾結,以完美的報表、數據欺騙了整個社會。一朝破產,把股民、職工、連帶政府‘監管’的臉面全都扔到冰水裡去了!然而,Enron 只不過是一只‘報冬的候鳥’,到2008 年金融海嘯時,手法創新、類似泡沫的金融騙局確實把全世界都玩慘了。多少年過去了,到現在還是沒有任何可靠的監管措施問世,試問這樣的金融制度,值得把我們百姓的身家性命托付給他們嗎?

徹底的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公司的財務必須對政府透明!政府又必須對民意代表透明!一直以來CEOCFO擁有的無限權力,現在必須受到來自政府和本身職工代表的制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