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比祈祷轻,比星辰重
母亲节深夜随笔
前几天在街上,我看到一束包装精美的康乃馨掉在地上。旁边站着一个男孩,脸上挂着尴尬的笑,手里拿着手机,电话那头好像在催他“快点回去”。那一刻,我愣了一下,脑子里闪过很多年前的一个画面。
那时候我还年轻,喜欢独自走很远的路,去看田野、看人群、看生活里的细碎痕迹。有一年,在一个村子边湿漉漉的桑田旁,我看到一个女人。她刚生完孩子,靠在地上,满身泥土,手还在微微发抖。可她抱着孩子的动作,却稳得像棵老树。她低头看着怀里的婴儿,脸上有种光芒——像是终于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
我没问她叫什么名字。因为那一刻起,她的名字就是“母亲”。
“母亲”这个词,太轻了,轻到你随便在地铁、广告、综艺里都能听到;但它又太重,重到你一不留神,就把她当成了生活里理所当然的背景。
母亲节那天,网上满是祝福、花束、名人故事和催泪视频,还有各种品牌营销。可我脑子里想的,不是那些包装精美的感动,而是这些年见过的真实画面。
我想到那个凌晨还在给孩子做饭的女人,熬夜熬到低血糖也没吭声;想到医院走廊里,那个守了孩子七个通宵的妈妈,鞋子挤破了,还笑着对医生说“我没事”;还想到超市收银台前,那个母亲问孩子:“你喜欢这个酸奶吗?”孩子随口答“随便”,她却还是把最贵的牌子放进购物袋,自己悄悄把便宜的挂面拿了回去。
人们总说“母爱伟大”。可她其实并不想伟大。她只是没得选。
我们很多人,其实都没认真学过怎么爱自己的妈妈。
我们觉得送一束花、发条朋友圈、吃顿饭就够了。可她真正想要的,是你耐着性子听她把一个讲了三遍的故事说完;是你陪她慢慢走,而不是嫌她步伐慢;是你哪怕嘴笨,也能有一次看着她的眼睛,问一句:“妈,你过得开心吗?”
我见过太多人后悔。不是因为没出息、没成功、没赚够钱,而是因为他们明明有机会拥抱她、说声谢谢,却总想着“等我有时间”。可时间不等人,她的日子,其实已经在悄悄流逝。
人到中年,你会发现,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唠叨,不再管你穿什么、吃什么。你以为她终于“放过你”了,其实不是。她只是在慢慢收回她给你的所有,然后安静地退出你的人生主角位。
她从没想过霸占那个位置。她只是想在你小时候、脆弱时、跌倒时,永远站在你身后。等你能自己走路了,她才舍得慢慢退场。
这世上很多人说爱你,但能从你牙牙学语陪到你满脸胡茬、失落低谷、深夜迷茫的,恐怕只有她。
我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城市的灯火、乡村的炊烟、寺庙的钟声、恋人的低语。它们都很美,也都很短暂。唯独当一个孩子轻声喊“妈——”,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暂停键,安静一瞬。
那是宇宙间最柔软的共鸣。你可能没留意,但你的身体知道。那两个字,你这辈子只能对一个人说。
所以,别等。别等你忙完、别等她病倒、别等你赚够钱、别等下个母亲节。
别用“感恩”代替陪伴,别让“节日快乐”变成你对她这辈子最大的敷衍。
她不需要“伟大母亲”的奖杯,她只想在某个平凡的日子里,听到你认真说一句:“妈,我记得你为我做的一切。”
她的名字很轻,轻到你常常忘了叫出口;但它又比任何赞美、祈祷、荣誉都重。因为她不是神,却曾为了你,一个人扛起整个世界。
今天,别只是发条 微信朋友圈。打个电话,问问她:“妈,今天你想不想好好睡个懒觉?”她不一定会回答,但你会听见她笑了。
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