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歧视我,因为我姓Wang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么?我又是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AI嫌我姓王,还不让我进面试?”

——一个华人小姐姐教你如何对抗AI招聘歧视,拿回属于你的公平

“很遗憾,您未通过我们的初步筛选。”

Jenny Wang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收到这样的邮件了。46次?47次?她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邮箱被拉黑了。

她是UC Berkeley计算机系的硕士,Google后端实习、Meta奖学金得主,简历上满满的硬核经历。可从2024年8月开始,她投了上百份简历,连一个面试电话都没捞到。

直到某天深夜,她半开玩笑地用朋友的英文名“Emily White”重投了一份一模一样的简历。结果呢?第二天,邮箱里赫然躺着一封视频面试邀请。

这不是运气,是赤裸裸的歧视——AI招聘系统在作怪。

AI咋就“看不上”我了?

你可能觉得AI是冰冷的数据机器,公平得像个法官。但真相是:AI的“眼睛”早就被训练偏了。

现在很多大公司(尤其科技巨头、银行、律所)都用AI来筛简历和面试,像HireVue、Pymetrics、Workday AI、LinkedIn的算法……这些系统会盯着你的:

    •    名字:姓“Wang”“Zhao”“Li”?可能直接被打低分。

    •    学校:非藤校?AI可能觉得你“不够格”。

    •    用词:简历里写“协助团队”“完成任务”?AI觉得你不够“领导力”。但如果换成“主导项目”“挑战现状”,分分钟高分。

    •    地址:住在华人聚居的邮编区?AI可能认为你“文化不适配”。

    •    面试视频:语速慢一点、口音重一点、表情不够“热情”?AI直接给你贴上“沟通能力差”的标签。

更气人的是,这些系统还美其名曰“评估你是否适合企业文化”。拜托,姓王就不能喝星巴克、聊《权游》了?

这不只是不公平,可能是违法的!

在美国,歧视不是小事。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章明文规定:招聘不能因为种族或原籍国歧视任何人。

2023年,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和司法部还专门警告过:

“用AI筛选简历的公司,如果系统对特定群体(如亚裔)造成不利影响,照样违法。”

换句话说,AI不是挡箭牌。公司用它来“背锅”,照样得负法律责任。

发现自己被AI歧视了,咋办?

别急,Jenny用亲身经历总结了一套实用指南,教你怎么收集证据、投诉维权,拿回属于你的公平。

第一步:证据!证据!证据!

别光觉得自己“被歧视了”,你得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

    •    对比测试:用两个名字(一个华人名,一个英文名)投一模一样的简历,截图两份结果。

    •    保留邮件:公司发来的拒绝信、面试通知,统统存好。

    •    AI评分:有的系统会给评分报告,记得下载。

    •    录音录像:如果有视频面试,备份好你的表现。

Jenny就是靠这个方法,证明了“Emily White”比“Jenny Wang”更容易过筛。

第二步:向EEOC投诉

EEOC(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是专门管就业歧视的官方机构。

    •    官网:www.eeoc.gov

    •    操作:在线提交“Discrimination Charge”,选“AI或自动化系统导致的歧视”。

    •    说明:清楚写出你怀疑系统因为你的姓名、口音或族裔背景让你吃了亏。

    •    时限:事件发生后180天内必须提交,别拖!

第三步:逼公司交出“AI黑箱”

2023年的《人工智能问责法案》(草案)要求:如果AI影响了招聘,公司得交代清楚:

    •    用的是哪个AI系统(比如HireVue)?

    •    算法看重啥(面部表情?语言模式?)?

    •    有没有做过“偏见测试”?

你可以直接写邮件给公司HR,要求他们提供这些信息。如果怕被敷衍,找个律师代发函,效果更好。

有人真的打赢AI歧视官司吗?

当然有!看看这俩真实案例:

    1.    EEOC v. iTutorGroup (2022)一个华人女老师申请美国在线教育平台,被AI自动刷掉。后来发现,系统专门筛掉1980年前出生的申请人(年龄歧视),还对非英语母语者不友好。结果:公司赔了36.5万美元,还被强制接受审计。

    2.    Biddle v. HireVue (2023,仍在审理)有人匿名投诉HireVue的“面部+语音分析”系统,对有口音的亚裔申请者评分偏低。这案子直接引发集体诉讼,HireVue吓得暂停了这个功能。

这些案例说明:AI不是无敌的,只要你敢站出来,它就得低头。

最后:你不是不够好,是他们瞎了眼

Jenny跟我说过一句话,特别戳心:“我不怕被拒绝,我怕的是压根没机会让人看到我。”

我们华人,背井离乡、寒窗苦读,以为只要努力就能被公平对待。可如果连面试的门都被AI悄悄关上,我们连证明自己的机会都没有。

这不是你的错,是系统的问题。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公平的问题。

所以,姐妹们、兄弟们,别默默吃亏!拿起证据,投诉到底,让那些AI和公司知道:姓王又怎样?我们照样能把他们斗得满地找牙!

快速维权Checklist(建议收藏):

    •     用不同名字测试简历,保留对比证据

    •     收集拒绝邮件、AI评分、面试录像

    •     去EEOC官网提交投诉(180天内)

    •     要求公司公开AI算法依据

    •     找靠谱组织帮忙:ACLU、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NAACP Legal Defense Fund

    •     考虑发起集体诉讼,联合更多受害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非正式法律建议。具体操作请咨询专业律师或民权组织。文中案例基于公开信息,细节略有改编以保护隐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