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的灵魂,根植于苏州方言——北片吴语的典范,柔婉婀娜,诗意盎然。其源可追溯至两晋南朝衣冠南渡之际,融合中原雅音与吴地古韵,历经千年流转,终化作今日清丽典雅的太湖片吴语。苏州话保留八调,语汇丰赡,节奏如诗,与昆曲、评弹相得益彰,是汉语方言与古典诗词交织的绝美结晶。宋人惠洪在《冷斋夜话》中早已断言:方言可以入诗,而吴语为最。
吴语之南,别具一格者,温州话是也。其音韵古奥,语法独立,承载大量中古汉语遗音,蕴藏越地文化深厚文脉。中国戏曲始祖"南戏", 肇于永嘉,发轫温州,流播江南。保留九调和入声的温州话,宛如宋元遗响,历经千年,仍回荡在江南的清风山水之间。吴语南北共谱,唱响一曲绵延千载的江南协奏。
身处华美协进会——百年前由杜威与胡适共同创办的文化殿堂,我不由忆起胡适先生的挚友、汉语言学之父赵元任。通晓8种语言和33种汉语方言的赵先生于1927年发表《现代吴语研究》,以现代语言学方法系统描绘吴语图谱,开创中国方言学之先河。1956年,远在哈佛的他敏锐感慨:(用方言)吟诵诗文的传统正在迅速消失,亟需抢救记录。诚然,方言不仅是语言,更是故土的标记,故人的回音,故情的记忆。 在这座“巴别塔”语言多元的世界里,每一方方言,皆是一首首未译的诗。
苏州评弹余音绕梁,吴语风韵穿越时空。曼哈顿的午后,江南的诗意悄然绽放异乡,似在低语:文化之根,唯有传承,方得永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