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的新战略一向北开放(1)

游走世界,开阔眼界,一直走到世界的尽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不久为了准备去中国东北,我在网上看了不少关于东北的文章,注意到一个新词一一向北开放,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个新词,以前从来没听说过。最初我认为向北开放不过就是和俄罗斯多做点生意,接着发现了很多向北开放的关联词,如向北开放新高地,向北开放桥头堡,向北开放新战略等等。我对这些词真是一团浆糊,这样我就开始学习向北开放战略等一系列新词的内涵。

     向东开放是1978中国改革开放最先提出的对外开放方向,1980年确立了沿海的4个经济特区和12个沿海开放城市,主要面向美国,日本,欧盟和港澳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设海上开放的格局。可以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也是最先富裕起来的地区。

     向西开放是2013年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以新疆,甘肃和陕西等的内陆省份为核心,通过铁路一一中欧班列,公路和管道与中亚五国,俄罗斯和东欧等国建立陆上的开放经济走廊。

    向南开放是2017年开始实施的对外开放方针,以广西,云南,海南等省中心,通过陆地与海上与东盟十国以及南亚的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等国建立紧密的经贸联系。中老铁路的建成为向南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未来这条铁路将链接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向北开放,2018年6月在国家的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向北开放"这个提法。以黑龙江,吉林,蒙古为重心,与北方邻国俄罗斯,蒙古和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的互补,以振兴东北的经济。从时间上看向北开放的战略己不新,我为什么要用新战略一词,一是从区域开放的角度,它是最后一个。另外,对我来说是不久前才知道的战略。

    中国并没有使用向东开放一词,而是使用了沿海开放。向西开放和向南开放的用语也没有广泛使用,只有向北开放作为经济发展战略提了出来。

   向北开放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其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强中俄,中蒙之间的铁路、公路、管道和口岸的基础建设。目前己经建成了中俄黑河大桥和中俄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项目东线工程等。

   其二,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互市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和物流园区。2024年3月,黑龙江省同江市正式运营了中俄水运边民互市贸易区。

   其三,推动经贸合作。扩大与俄罗斯,蒙古等国的能源、矿产、机械和农产品等领域的贸易与投资。

   其四,建设开放平台。2019年8月设立了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和绥芬河片区。另外,还建成了绥芬河保税区。

    根据Al的解释,"向北开放新高地"和"向北开放桥头堡"是两个密切相关,层次不同的的概念。

     向北开放新高地指黑龙江,吉林,内蒙的某些区域,从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与俄罗斯,蒙古和东北亚国家进行经贸合作。

     向北开放桥头堡是指承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进出口贸易,人员交流的口岸城市。如中国对俄最大的城市满洲里,中国唯一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的浑春市,对蒙古开放的最大的口岸二连浩特。

      我从网上看,向北开放战略,向北开放新高地和向北开放桥头堡对我来说的这些新词,在2023年下半年以后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增加。

     尽管中国不同时期提出了向东开放,向西开放,向南开放,向北开放不同开放区域。现在不管东西南北全都开放了,是不是可以说全域开放或全方位开放了。

     从2003年开始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二十余载,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东北的经济地位还在不断地下滑。那么,中国的对外开放"新战略"向北开放能否起到振兴东北的作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baladirk 发表评论于
俄罗斯人和东欧人相对而言更粗鲁。 日本当年将“俄罗斯”用汉字 翻译成“鄂鲁斯”, 被俄国抗议后,才改成别的汉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