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庭若市"之来由

跨跃中美文化,勾通双項信息探讨人生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门庭若市"之來由

成语‘’门庭若市‘’ 出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諫‘’ 的故事。邹忌是齊國的謀士,此人身高八尺多,外形、容貌娇好,光彩照人。

早晨穿戴好朝服,一边照镜子,一边得意地问他妻子:“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一个做生意的客人来访,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受邀来访,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愧相形見绌,遠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反复思索这件事,夜不成寐。

第二天上朝,邹忌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我的妻子说我比他美,那是因为她偏爱我,我的妾也说我比徐公美,因为她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助于我,所以他也说我美过徐公。如今陛下疆土千里,城池百座。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百姓的生计无一不是大王所賜。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下令全国:大小官吏,文武百官,包括平头百姓,凡能够当面批评寡人过错的人,可以获得一等奖;敢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可得二等奖;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公开指责议论我的,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可得三等奖。” 命令刚下达,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宫门和庭院排起了长长的要面諫齐王的隊伍,人群噪杂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齐王广开言路,实行了新政,纷纷派使者到齐国探听虚实,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不出朝廷,不用战争也能强胜於敌。

齐王受谏的故事慢慢淡去,后世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个设奖求諫的国君。但‘’门庭若市‘’ 成了无人不晓的成语,一直流传至今,与‘’门前冷落,鞍馬稀‘’ 形成鲜明对照。这两个意思相反的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人情冷暖和世态的炎凉 : 一个人有权有势时,"门庭若市",一旦失去权势立刻变的‘’门前冷落,鞍馬稀‘’。

这个世界难道不是这样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