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巴黎街头

行走在巴黎街头

巴黎街头总有这样或那样特别吸引人的东西。在巴黎街头行走,别有一番风味,比座地铁或公交要舒适有趣多了。



从卢浮宫出来,紧邻的西边就是杜乐丽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



杜乐丽花园位于卢浮宫(Louvre)和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之间,是巴黎最著名的皇家花园之一,也是是巴黎市中心最重要的绿地之一。花园由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于1564年修建,最初是杜乐丽宫的附属花园。17世纪,著名园艺师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é Le Nôtre)将其改造成典型的法式对称花园,如今已成为巴黎人和游客们休闲漫步的极佳之地。



花园占地面积25.5公顷,沿着大中央大道(Grande Allée)向西行走,两侧绿树成荫,经过大喷泉池塘(Grand Bassin Rond)—— 自然这里有许多市民和游客沿池塘而座,休息和观景。这个大型圆形水池的直径约50米,位于花园的中央轴线上,大喷泉池塘呈完美的圆形,体现了法式花园对几何美学的追求。池塘周围环绕着精心修剪的草坪和花坛,周围的步道与花园的主轴线对齐,形成视觉上的和谐感。池塘中央有一座喷泉,水柱从中央喷射而出,增添了动态美感。喷泉的水流设计优雅,通常保持适中的高度,既不喧宾夺主,又为池塘增添了活力。



从花园远望可见埃菲尔铁塔。



花园中分布200多座雕塑,其中包括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的《地狱之门》(The Gates of Hell),阿里斯蒂德·马约尔(Aristide Maillol)的《沉思者》,吉阿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现代雕塑作品。

在卢浮宫和杜乐丽花园中间有另外一个凯旋门——卡鲁塞尔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也是由拿破仑一世于1806年建造,也是为了庆祝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比香榭丽舍大街的凯旋门要小一点,但雕刻精美,色彩华丽。



沿杜乐丽花园继续向西走,便到达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协和广场是巴黎最大的广场,位于香榭丽舍大街的东端,杜乐丽花园的西端,是法国历史的见证地。这座广场因其宏伟的埃及方尖碑,同时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路易十六、玛丽·安托瓦内特等贵族被送上断头台的地方,1793-1795年那两年,约1300人在此被处决,断头台原本设在广场正中央,现已不复存在,仅存历史遗址。协和广场概建造时间约在1755年(路易十五时期),占地面积约8.6公顷, 路易十五建立此广场,路易十六却在此断头,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这座耸立的卢克索方尖碑(Obélisque de Louxor),方尖碑高23米,重250吨。约公元前1250年,由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建造,原本位于埃及卢克索神庙,1831年,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将其赠送给法国,于1836年在协和广场竖立,方尖碑底座刻有运输过程的图案,描绘如何将巨石从埃及运至巴黎,方尖碑顶端原本缺失,1998年法国政府加装了金色尖顶,四周刻有埃及象形文字,讲述拉美西斯二世的统治时期如何的伟大。



广场有两座喷泉(Fontaines de la Concorde),一为海洋喷泉(Fontaine des Mers),象征法国的海上航行与贸易, 二为河流喷泉(Fontaine des Fleuves),象征法国两大河流——塞纳河与罗讷河。



广场四周设有八座雕像,代表除了巴黎外法国的主要城市:1.里尔(Lille)  2.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3. 里昂(Lyon)4. 马赛(Marseille)5. 波尔多(Bordeaux)6.南特(Nantes)7.布雷斯特(Brest)8.鲁昂(Rouen)其中,斯特拉斯堡雕像曾被覆盖黑布多年,以纪念普法战争中法国失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这里也能看见埃菲尔铁塔。



继续向前,就到达香榭丽舍(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大道。香榭丽舍大道是巴黎最著名的大道之一,位于巴黎第八区,全长约1.9公里,连接协和广场和凯旋门。它以其宽阔的林荫大道、奢华的商店、剧院、餐厅和历史地标而闻名,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道”。大道始建于17世纪,最初是皇家花园的延伸,后来逐渐发展为巴黎的商业和文化中心。这里汇集了众多奢侈品牌旗舰店,如路易威登、卡地亚等,同时也是重大节日庆典(如国庆日游行)和体育活动(如环法自行车赛终点)的举办地。香榭丽舍大道不仅是游客必访景点,也是巴黎优雅与活力的象征。这里有一个小老佛爷商店,但不是国人想去的那个老佛爷。





往西走到香榭丽舍大道尽头,就是著名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凯旋门自然是巴黎最著名的历史纪念碑之一,位于戴高乐广场(Place Charles de Gaulle)的中心,坐落在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从凯旋门,向四周360度车轮状地发出12条大道,香榭丽舍大道是其中之一。







凯旋门由拿破仑一世于1806年下令修建,以纪念他在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中的胜利,并向法国军队致敬,建造时间是1806-1836年,高度50米(164英尺),顶层观景台需攀登284级台阶。凯旋门不仅是一座历史象征,也是一处观景胜地,可俯瞰巴黎主要街道的壮丽景色。注意凯旋门周围是一个大型环形车道,不要直接穿越马路!游客需通过地下通道进入凯旋门广场。





不过,在路中间有一个专门划出的长方形拍照处,大家要排队拍摄。



凯旋门浮雕,4座主要浮雕表现法国军事胜利,马赛曲(La Marseillaise)—— 最高浮雕,象征法国人民奋起抗战;阿布基尔之战”(Bataille d’Aboukir)—— 描绘拿破仑在埃及的胜利;奥斯特里茨之战(Bataille d’Austerlitz)—— 展现拿破仑最辉煌的胜利之一;“拿破仑的胜利”(Triomphe de Napoléon)—— 纪念拿破仑的加冕。









1920年起这里成为无名烈士墓(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所在地, 位于凯旋门正下方,纪念一战中牺牲的无名士兵,每日18:30点燃长明火,象征法国人民对阵亡士兵的纪念和敬意。



埃菲尔铁塔(La Tour Eiffel)毫无疑问是巴黎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是巴黎最高建筑,由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设计并建造。它于1889年世界博览会期间落成,建造时间在1887-1889年;高度为330米(包括天线),最初曾被批评为“铁怪物”, 幸亏当年有人气场大,顶住了压力,否则拆了多可惜,如今已成为巴黎的象征,每年吸引超过600万名游客登塔俯瞰巴黎美景,来到巴黎不可能看不到埃菲尔铁塔,否则就是没来。







天黑时亮灯,每晚九点后整点闪灯。



喜欢拍照的,这里有几个推荐的最佳拍照点:

1. 特罗卡德罗广场(Place du Trocadéro)(最佳全景拍摄点,地铁9号线Trocadéro站)

2. 战神广场(Champ de Mars)(塔前大草坪,适合浪漫合影)

3. 塞纳河游船(Bateaux Mouches,傍晚欣赏夜景)

4. 蒙马特高地(Sacré-Cœur)(远眺铁塔与巴黎天际线)

5. Bir-Hakeim 桥(《盗梦空间》取景地)

在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有一座巴黎万神殿(Panthéon, 或译为先贤祠),是法国巴黎第五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位于圣日内维耶芙山(Montagne Sainte-Geneviève)上,最初是为纪念巴黎的守护圣人圣日内维耶芙(Sainte Geneviève)而建的一座教堂,旨在供奉圣日内维耶芙的遗物,万神殿由建筑师雅克-热尔曼·苏弗洛(Jacques-Germain Soufflot)设计,建于1758年至1790年间。法国大革命后,万神殿被改为世俗纪念堂,用于安葬法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地下墓室安葬的众多名人包括:伏尔泰(Voltaire):启蒙运动哲学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思想家与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文学巨匠,著有《悲惨世界》;玛丽·居里(Marie Curie):诺贝尔奖得主,唯一两次获得不同学科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万神殿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灵感来自罗马的万神殿,穹顶高83米,是巴黎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万神殿以其宏伟的穹顶和对称的立面著称,正面22根科林斯式柱子支撑着三角形山墙,雕刻有“祖国感恩其伟人”(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sante)的铭文。内部装饰精美有大型壁画和雕塑,展现法国历史与文化。万神殿内悬挂的傅科摆(Foucault Pendulum)是科学史上的重要展品,1861年由莱昂·傅科首次展示,用以证明地球自转。





不巧的是,我来的太早还没开门,有其他安排,没有时间进去参观。

广场上这座雕像是皮埃尔·科尔内伊(Pierre Corneille,1606-1684),是法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也是17世纪法国古典悲剧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法国悲剧之父”,以其精湛的诗体、对复杂人物的刻画以及对道德与政治困境的探讨而闻名,他的作品对法国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尔内伊的戏剧创作也常与同时期的喜剧大师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相提并论。莫里哀以喜剧见长,专注于社会讽刺和人性幽默,与科尔内伊和同时期拉辛的悲剧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了17世纪法国戏剧的“黄金三角”。

万神殿(先贤祠)四周是巴黎大学一部分。围绕先贤祠的巴黎大学分校主要指巴黎第一大学(Panthéon-Sorbonne)的先贤祠中心(Centre Panthéon)和巴黎第二大学(Panthéon-Assas)的法学院校区。两校在先贤祠附近均有重要设施,以法学、经济学和人文学科为主,巴黎第一大学覆盖更广泛的学科,而巴黎第二大学以法学为核心。





圣礼拜堂(Sainte-Chapelle)是巴黎最精美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以其壮丽的彩色玻璃窗闻名,被誉为“彩色玻璃的奇迹”。它位于巴黎司法宫(Palais de Justice)内,与巴黎圣母院(Notre-Dame)仅一街之隔,曾是法国国王的皇家礼拜堂。建于1242-1248年,建筑风是哥特式,高度42米• 著名特色有15扇巨大彩色玻璃窗(高15米,总面积达600平米,描绘了1113个《圣经》故事场景),是法国国王圣路易(路易九世)收藏耶稣“荆棘冠冕”的地方。





巴黎的圣雅克教堂(Église Saint-Jacques-du-Haut-Pa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第五区的历史悠久的天主教堂。建于17世纪(1630年代),由耶稣会士设计,最初是为纪念使徒圣雅克(Saint Jacques)和圣菲利普(Saint Philippe)而建。教堂于1685年基本完工。教堂融合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外观简洁庄重,内部装饰华丽。立面以对称设计和雕塑装饰为特色,内部有精美的壁画和彩色玻璃窗。:圣雅克教堂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巴黎第五区居民的文化和社区中心,经常举办音乐会、讲座和慈善活动。圣雅克教堂虽不如巴黎圣母院或圣心大教堂那样广为人知,但其精美的建筑和深厚的历史使其成为巴黎第五区一处值得探索的隐秘瑰宝。



巴黎老佛爷百货 (Galleries Lafayette):老佛爷百货是法国最著名的百货公司之一,也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它以华丽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品牌和独特的购物体验而闻名。 



巴黎歌剧院(又称加尼叶歌剧院,Opera Garnier),建于1861年至1875年间,由建筑师查尔斯·加尼叶设计,是新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之一。歌剧院不仅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地标,也是《歌剧魅影》故事的灵感来源,其奢华壮丽的内部装饰和神秘传奇的故事吸引了无数游客。歌剧院的外部和内部都充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元素,如华丽的雕塑、精美的壁画和金碧辉煌的大厅。



法国人的夜生活,晚上周围路边的餐厅到处是人,一杯啤酒可聊上几个小时。





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巴黎街上也有不少流浪汉露宿街头,天当房,地当床, 鸟儿与之相伴。



应女儿要求,老夫在巴黎进入了一间称为秘密花园(Secret Garden)”的餐厅享受晚餐, 整个餐厅全是粉红色主色调,老夫也只好硬着头皮置身于粉红色浪漫之中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