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齐,之前,齐高祖高欢还在世时,曾经有术士预言说过:“亡高者黑衣。”那时候的高欢为此每次外出时,都很忌讳看到身着黑袍的出家人。齐显祖高洋时候,依然对此深有所忌,
他问左右:“世上什么东西最黑?”左右回答说:“最黑莫过于漆。”高洋联想到兄弟中上党王高涣排行第七,“七”与“漆”同音,怀疑应在此人,于是派遣库直都督破六韩伯升到邺都去征召高涣前来。高涣随破六韩伯升到了紫陌桥,料想此去凶多吉少,就杀掉破六韩伯升,渡河南逃,跑到济州,被人捉住,送交高洋,被关入大牢。
当初,齐显祖高洋还是太原公时候,和三弟永安王高浚一起去见兄长世宗高澄,高洋有时流鼻涕,高浚看了就责备高洋左右说:“为何不为二哥揩抹鼻涕?”高洋感觉丢了面子,因此很记恨他。到高洋即位后,高浚当青州刺史,把青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青州吏民爱戴。高浚因为齐显祖高洋嗜酒,私下对左右亲近说:“二哥因酗酒而败乱道德,朝臣没有敢直言进谏的,眼下大敌未灭,我十分引以为忧。我想乘驿车到邺都去当面劝谏他,不知他是否会听我劝谏?”有人把他此话密报给高洋,高洋更加恨他。高浚入朝,跟随皇兄高洋游玩东山,高洋裸露身体,纵酒为乐,高浚进谏说:“这不是人主应该做的!”高洋听了很不高兴。高浚又背着皇兄高洋召杨愔,责备他不尽责劝阻国君的胡作非为。当时皇帝高洋十分忌讳戒备大臣与诸王有私下交往,杨愔惧怕惹祸,就把高浚责备自己的话,奏报给高洋。高洋听了大怒,说:“这小子一向让我难以忍受!”于是,停止酒宴,起驾还宫。高浚回到青州,不久又上书直谏,齐显祖高洋这下忍耐到了极限,于是下旨征召他入朝,高浚恐遭不测,托病不去,齐显祖派遣士兵前去青州收捕高浚。高浚被押送进京,青州吏民扶老携幼哭着为他送别的有数千人之多。高浚被捉到邺都后,跟上党王高涣都被关到铁笼子里,关押在北城地牢中,饮食便溺都在同一处。
558年,二月,北齐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因为眼看齐显祖高洋变得日益昏聩残酷喜怒无常,害怕早晚灾祸临头,便暗中考虑保全自我的万全之计。司马消难娶了齐高祖高欢的女儿为妻,但跟公主感情不睦,公主就向兄长齐显祖高洋告状,在高洋面前毁谤夫君司马消难。此外,朝廷借口有要犯逃到司马消难的管辖区域成皋藏匿,派御史张子阶到北豫州去探查。张子阶一到北豫州,就禁止了司马消难家客等的自由行动。司马消难恐惧将要大祸临头,就密令亲信中兵参军裴藻利用私假抄小路入关中,向北周求救请求归降。
北周得到司马消难归降的请求,于三月,甲午日(初一),派遣柱国达奚武,大将军杨忠率领骑兵五千前往迎接司马消难,他们从小路深入齐国境内五百里,前后三次派出使者去通报司马消难,可是都没有得到司马消难的回音。到了距离虎牢关三十里处,达奚武疑心情况有变,打算退还,杨忠却说:“只有冒死前进,绝不后退求生!”于是独自率领千名骑兵连夜赶到城下。城处于四面陡峭险阻之中,城内传来报更之声。这时,达奚武也跟随杨忠赶来,在城外静静等候,终于等到司马消难打开了城门,杨忠一马当先冲入城内。此时,齐守城将军伏敬远部署甲士两千名据守在东城,点燃烽火报信,并严加警备。达奚武心虚害怕,赶紧带着司马消难及其家属先行上路赶回关中,杨忠独自率领三千骑兵殿后。到了洛水南岸,人马困顿,杨忠让大家解下马鞍,躺倒休息片刻。恰在此时,北齐军追赶而来抵达洛水北岸。兵士们见状大为慌乱,杨忠却镇定自如地对他们说:“只管放宽心吃饱饭,我们身处破釜沉舟之死地,我料定贼兵必定不敢渡水过来一战!”过了一阵,北齐军果然如杨忠所说,心生疑虑缓缓退兵而去。达奚武事后赞叹说:“我达奚武自诩天下健儿,今日真是服了扬忠将军!”司马消难到北周后,皇帝宇文毓任命他为小司徒。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