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青春时期有个爱好:遇见好的图片,好的文章都会剪下来贴在一个笔记本里。 这本笔记本一直放在国内,直到去年才漂洋过海来到这里。 现在偶尔会拿出来翻一翻。大概是年龄的缘故,以前喜欢的一些文章及名言隽语,开始觉得有些幼稚了。但这篇从《读者》剪下来的苏联小说《湖畔奏鸣曲》依旧喜欢。
书中的男主鲁道夫是名医生,和强势的妻子离了婚。 他被城市疯狂的生活节奏,病人,女人折磨得疲惫不堪后来到托马林田庄度假。在这里遇见了漂亮的女教师劳拉。劳拉的丈夫因酗酒在打猎时误将同伴当猎物打死被判刑还在监狱。劳拉带着两个孩子同婆婆和小姑住在一起。
在一次鲁道夫给劳拉女儿看病时, 劳拉坐在那,附身看着女儿,长长的头发垂到枕头上,衬着她那洋溢着无限温存的面孔。鲁道夫心中一动:“我在哪里才能看到这种。。?”。而劳拉在和鲁道夫接触几次后,也对鲁道夫产生了情愫。“一种情投意合的电流在他们之间流动着”。
但孩子爸爸的来信,让劳拉决定转身离去。劳拉想着她和鲁道夫之间的恋情:“她忧郁,因为它已成为过去,她欢愉,因为它确实发生”。鲁道夫也极力想挽回从他身边溜走的一切,但他无能为力,因为他没能摧毁劳拉内心的某种东西。
这种内心的某种东西我想大概就是责任,道德,还有那份善良吧。 劳拉的丈夫毁了她的生活,但如果她随着鲁道夫离去,那她会毁了整个家人的生活。 她不会这样做。
劳拉的小姑嫉妒地说劳拉:“一边读着丈夫的来信,一边和鲁道夫在外面鬼混”。劳拉问:“你认为这是鬼混”。 小姑反问:“不是鬼混,难道是爱情?”。 劳拉回答:“就是爱情”。大多数人像劳拉小姑那样不愿承认爱情会在已婚男女之间发生的。其实是会发生的,而且这份爱情和未婚男女之间的爱情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都是两情相悦。人们之所以不接受,正如鲁道夫所说: “我们之间,不只是两个人”。责任和道德让女人选择割舍。在我看来,那种发生在已婚男女之间的“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其实更伟大。 它里面有着一个女人作为母亲的牺牲。
差不多同一时期,还读了美国的《廊桥遗梦》。《湖畔奏鸣曲》是70年代的作品,但我90年代初才读到。
这两本书有着好多相似之处: 两位女主都是或曾是教师,都有两个孩子,都是在丈夫不在时遇见了男主,一个是来借船,一个是来问路,都在和男主产生恋情后作出牺牲选择了家庭。而两位男主都比她们的丈夫更有魅力。如果问我更喜欢那本书?我的答案是《湖畔奏鸣曲》。劳拉和鲁道夫之间的爱情看起来更自然,更让人信服。而《廊桥遗梦》里的男主感觉并未真的爱上女主。 他们之间的爱情看起来有点苍白,无力,牵强。 而且比起《湖畔奏鸣曲》,《廊桥遗梦》掺杂了性和肉欲,失去了一种含蓄的美。我一直觉停留在精神层面的男女爱情才更美好。
《湖畔奏鸣曲》同时还被拍成电影。这部1976年的前苏联电影在今天看仍为上乘之作。 《廊桥遗梦》也拍成了电影。 看看两部电影里的男主和女主, 苏联的两位看起来更养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