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电视播放的习近平访问柬埔寨,熟悉的画面,不禁想起自己九年前的东南亚游,特地找出来贴上.
逃避寒冷潮湿的冬日,在东南亚过春节,已是国人的首选,今年我也加入其中,量身自制的新加坡柬埔寨吉隆坡(马来西亚)自由行。对我来说,这可是中国以外,第一次亚洲行,我还是记录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
新加坡是世界公认的花园国家,很小,整洁,管理井井有条。我们是除夕的前一天下午到达,机场异常繁忙,有入境的成队的旅游团,也有赶回家过年的居民。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小国,各民族的主要节日都放假,假日特别多。所有路标有英语,华语,马来语和印度语四种语言, 学校教英语和母语,几乎人人都熟练操着两种以上的语言。傍晚江边的夜市吸引着各色食客,中餐,马来和印度,林林种种;不远的春节灯会锣鼓烟花,台上表演的是来自台湾和大陆的歌舞团。维持秩序的义工面带微笑,引导着游客和当地百姓,一幅全民同乐的祥和气氛。除夕的白天当地朋友带我们去一个被称为亚洲最南端的小岛海滨—圣淘沙,与本土有高架轨道连接,交通卡也通用,门票车费包括岛上海滩间的交通仅4-5新加坡元,也是25块人民币,简直难以置信。国家植物园是免费的,其中的兰花园浩大无比,我是兰花粉丝,可是这室外的各色盛开的兰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品种,大如巴掌的花瓣,让我欣喜不已。当地潮湿炎热的气候特别适合兰花生长,故兰花为新加坡的国花。除夕夜的中国城人头攒动,警察在路口把守,人行道也是进出分时通行,虽然人很拥挤但井井有条。大年初一,全城一片寂静,所以的商场饭店全部关门,我们走了好远,才找到一个辛巴克吃了早饭,这可是太意外了,还好公共交通还运行,中午去机场飞往柬埔寨。
新加坡的居民有相当大比例是外来打工者,据说一个教授的工资是普通工人的十来倍,且没有欧洲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政府补贴公共事业,公共交通便宜的让人咂舌,到处的免费娱乐,廉价的餐饮,使得打工者也可以有尊严地享受生活。
吴哥古迹是我向往的一个地方。其实在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之前,我也只是看了一些攻略和照片,绝谈不上对这个据称世界第七的遗迹有多少了解。在酒店里拿张地图,在门口叫一辆突突车,探险就开始了。这片方圆三百公里的吴哥王朝,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建设的,后来淹没在热带丛林里,直至十九世纪被探险家发现,经过修整,展现在世人面前,直到本世纪,游人成倍增加,成为当地的摇钱树。机场旅馆饭店酒吧街,各国游客,买纪念品的小贩, 让我想起当年的临潼。吴哥古迹不过一千年的历史,无法与埃及金字塔,希腊神殿,中国的长城比古老。有点像南美的玛雅文明,魅力在于神秘?当我第一次真正面对那个高耸的石头建筑时,内心的震撼就化成一个字Amazon,神奇啊!一个接一个的神殿,巨大,对称,四菜一汤的结构,(中间一个大宝塔,四角四个小塔),门楣的雕花,绵绵几十米的浮雕壁画,三层建构比例宛如金字塔,高而陡峭的台阶……无法想象当年它们是如何建成的。大吴哥的巴阳是由54座宝塔组成,大大小小的塔都刻有四面佛,被称为高棉微笑的石雕高高低低就像一座石林,实在令人叹息。通王城是另一个令人震撼的庙宇,那是一个几乎倒塌的建筑,大树靠墙生长,巨大树根把神殿顶起,断壁残墙与大树融为一体,让人感慨时间的沧桑和自然的力量。由于古人对地基的认识不足,加上热带植物的疯长,吴哥的大多遗迹部分或全部倒塌,目前联合国和许多国家都在援助它的修复。
游吴哥是需要兴致和体力的,清晨五点突突车就来接我们去看日出,沿途看到从各条路汇集来的车流,汽车,突突车,自行车,一起奔向小吴哥,那时还是一片漆黑,靠着手电,来的吴哥寺下的池塘前,人山人海,举着单反机,手机,iPad,等待着太阳出现,我也留下许多照片,天空开始出现晨曦,朝霞中吴哥的宝塔,池塘里显现的倒影…..傍晚的日落,田间小路上的农妇和两条狗……,这一天我们走了2万5千步呢,上上下下,实在是对心血系统和膝盖的考验啊!
无疑旅游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景点到处可见的导游,英语,法语,中文还有许多我也无法辨别的语言在介绍。我们没有用导游,就买了一本书,有时也蹭听别人的解说,自由自在。我们的突突车司机忠厚敬业,一天十四小时陪着,车费就二十美金,可见劳动力之廉价。在洞沙里湖游览水上人家的时候,有幸遇到一个极爱说话的船工,完全和游人练就流利英语和我们聊了2-3小时,非常开心有这样的机会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
从吴哥到首都金边坐的是大巴,由北向南三百多公里居然走了7个小时,公路质量还好(还遇到工程队正在修路),车流也不堵,和中国乡下的大巴一样,司机沿途带人,上上下下,不知是挣外快,还是捎熟人。时值旱季,田野里还是稻茬枯黄一片,只见散在的瘦牛吃草,路边的房屋多是简单的木屋,看来经济很不发达。路过几个小镇,正值放学,成群衣着整洁校服的孩子或骑自行车或走路回家场景,令人感动。进入首都交通开始拥挤,汽车摩托车互相追逐,高楼也出现。
用脏乱差来形容金边一点也不过分,我们的旅馆离大皇宫最多一里路,其间有一个菜市场,路边的大排档夜市,非常市井人家。宽阔的湄公河流经,就在皇家检阅台旁边,居然堆在流浪者的行李。可见这个国家或皇室没有花大钱来做面子工程。城市交通无序,人行道上乱停车,马路上摩托车飞驰,让人心悸。说它像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二三线城市,好像物质更加丰富,市场上各色现切的热带水果讨人喜欢,只是卫生条件令人却步。看来政府的治理能力和中国的距离太大。还有一个匪夷所思的是,居然银行取钱机吐出的是美元,真不知老百姓用什么钱。
向往柬埔寨的另一个理由是亲眼看看自己年轻时耳熟能详的红色高棉的历史的真相。我们参观了一个叫S21监狱博物馆,这里原本是个中学,在波尔布特统治下成为一个集中营,关押迫害了大量的知识人士,僧侣,以及自己组织里的所谓叛徒。我们在市场遇到华人店主,也告之他们的祖父母被赶下乡的经历,我的感觉比文革还要过分更加极端。这个我国曾经全力资助的柬共红色高棉组织的反人类罪行,已受到国际法庭的制裁。不过好像国内知道人不多,和集聚在大皇宫的旅游团相反,在2-3小时的参观中,竟然没看见一个大陆旅游客,也许不应当让苦难影响旅游乐趣吧。柬埔寨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我们应当拭目以待。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是我的最后一站,在新加坡朋友的口里,简直是个管理糟糕的欠发达地区。从整洁的市容,规范的交通,高雅的中央市场,精致布展内容丰富的博物馆来看,应当是相当文明的国家。这里是华人占三分之一,穆斯林为一半的多民族国家。在商业中心的大书店里,居然有几十架子的中文书籍,既有香港台湾,也有大陆的,有原版,也有翻译英文的,有时尚杂志,也有严肃学术书籍,可见会华语的读书人之多了。当然看到更多的还是包着头巾的穆斯林。独立广场位于当年英国总督府,保留了一圈英式建筑,门前草地像是英式橄榄球场地,我们正遇上印度社团的运动会。国家清真寺接待着各地的参观者,我也穿上大袍抱上头巾,这番严格的着装要求,我们在其他穆斯林国家还没遇见。中国城的关帝庙新年的香火正甚,百米外的印度教神庙乐声奏起,多宗教和谐共处是社会安定和睦 ,的基础。多元饮食文化和新加坡一样饱了游人的口福。希望今后马来西亚更繁荣发达。
今年春节在东南亚享受热带阳光,希望合成富集所需的维生素E。同时感受异国的历史文化,实在是个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