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现在李慎之2003年1月23日写给许良英的信中。
两位先生的通信始于自由主义仍活跃于公共言说的1998年,终于2003年初李先生的离世,也正值自由言论的沉默与收紧。这五年,既是自由主义公开表达的窗口期,也预示着一次历史性的退潮。
写此信时,距李先生突然离世仅两个多月。彼时他精神矍铄,笔力未减,思考贯通中外古今。信中谈及中国的专制传统、体制改革、民主理想等,言辞清明,思想深沉。两个多月后,他突然去世,令众多学人为之震动。这封信也因此成为他思想旅程中未竟章节的见证,读来令人愈加感受到那份未竟之志的沉重与悲剧性。今天我们邀请您重新读这段通信,也重新思考“制度”与“民主”的真实意义。节省篇幅起见,略有删节。
良英同志:
…… ……
近十年来,生活没有什么波动,平常总以为可以无限期地 indefintely 活下去 。老妻骨折后才悟到不变中其实一直存在着变的因素。只希望中国沉默的政治也蕴藏着什么表面看不出的推动力 。
前两天王若水的夫人把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 的王若水遗著 《新发现的毛泽东》(作为潘耀明编的 “21 世纪丛书 ”之一种)送给我 。全书上下两册 ,约 50 万字 ,我看了约 10 万字, 叹为得未曾有,原来若水在 1993 年就开始搜集材料了,用功之勤 , 思想之广博深刻,都使我惊叹。虽然实际上还只是一部未完成的杰作,但大体规模已具,估计至少十年内未必有人超得过。这又使我惭愧,优柔迁延,不肯下决心、下工夫 做学问,正如我对你的研究民主问题一样 。
(王若水的书因为是在香港出版的 , 国内不可能买到,你如有门路,我建议你设法搞一套看看 。 )
由此想到,我早几年就有中国近代史( 自 1840 年到 21 世纪中期民主框架大体完成之日 )必须改写的想法 ,但总觉得这不是我老朽的事,而寄希望于年轻人。最近忽然想,整本的写不出来,万言长文,提示 几个主要论点,或者写出一个大纲,总还是应当而且可以的吧 。现在想把最初步的意见向你请教一下 。
首先 , 我认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其政治制度,经济 、文化 、国民性都由之决定 。与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不同。 1840 年以前的中国 ,其政治制度就 是专制主义,从秦始皇算起已有二千年,不但养成了中国人的深入骨髓的奴性,而且压制了中国生产力 的发展 。 中国的商品经济发生得并不比任何国家为晚,秦汉时期规模即颇可观,但是只能永远处于 “萌 芽状态 ”,就是因为专制的政治压制了这个“芽 ”永远 也长不大 。所谓明清之际的 “萌芽 ”说不过是被硬套五阶段论的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伪理论而已 。
1840 年以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但一方面确是侵略 ; 一方面也带来了中国历史中从来没有的进步因素,因而开始了中国近代化(或现代化)的极其艰 难的过程 。
中国传统,如果要一分为二的话 ,一方面是外儒内法的皇权专制的传统,一方面是以游民打先锋(甚至是领导)的农民造反的传统 。后者开头也许有些平均主义或自由主义(实际上是无法无天)的倾向 , 一 旦成功,立即回到皇权专制的老传统 。
1840 年以后头十几年的历史 , 主要是传统的专制主义抵制抗拒资本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历史 。偏偏这时农民造成的传统之大发作(主要是太平天国,还有 规模较小 、较后的捻军 、义和团等) 。最后虽被统治者扑灭,然影响残留甚强(与以前历史上的比较而言)。
戊戌 、辛亥都应该肯定 。辛亥的孙中山更是近代 中国民主思想之集大成者 ,但是由于传统强烈 ,他也 沾染了不少皇权专制的影响 , 还有下层黑社会的影 响,从历史来看,这都是当然的,必然的,不足怪的 , 但是在叙述时必须指出,必须批判 。
辛亥以后资本主义与民主思想都有不小的发 展,但还远远不足以抵抗专制传统 。所谓军阀混战 ,其实与历朝历代改朝换代之际的分裂混乱相差不大,在中国历史传统中几乎是应有之义 。
五四在中国历史上应该大书特书 。但是作为总 司令的陈独秀 ,一方面把“民主 ”与“科学 ”请进中国 , 一方面并不真懂民主 (也难怪他 。)其人一方面把共产党引进中国,一方面在党内实行家长制。其实,即使他真懂民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也不可能在建立民主方面有多大的作为,胡适即是如此 。
就当时世界论,帝国主义确实存在,而且主宰世界。凡先进国家就无一例外地都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必然要产生自己的对立面,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虽在欧洲吸引了无数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心灵 , 但是只有在俄国这样的国家经由列宁这样的理论家与政治家的运作才能成功 。马列主义一旦在俄 国成功,即成为较资本主义与民主主义更为强劲的思潮而在落后国家取得地盘。 中国共产党得以在中国成立。资格要老得多的国民党及其领袖孙中山 、蒋介石也不得不受其影响 。国民党北伐应该肯定,其轨迹也与中国历朝历代皇纲解决以后新王朝首先要削平群雄,统一天下相仿。国民党也不是毫无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可能,所谓黄金十年(1927—1937)政 绩 ,也还过得去,但当时的中国在与列强对比问题实在太多,非古时的明 、清可比 。加以日本侵略(1840 年的英国侵略 , 李鸿章称之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30 年代的日本侵略置中国于亘古未有之奇耻大辱与土崩瓦解之危机) ,致使①国民党统治者无法施行其统治 ;②全国人民同仇敌汽义愤填膺 ,而且趋左倾 ;③共产党因时崛起(包括西安事变等偶然因素)。
八年抗战完全应该肯定,国民党无能误国之处甚多,但外交上可称因抗战胜利而完全胜利 。
政协亦应肯定,但三年战争共产党大获全胜,可称历史奇迹 。我是过来人,但除了佩服毛主席英明伟大之外,到现在还有莫名其妙之感。但有三点必须申说 , ①国民党由久穷(八年抗战)而骤富(劫收)必然特别腐败 ; ②共产党以历史上从黄巾、张角、李自成 到洪秀全大体相似而远为精妙的方式发动农民夺取政权,并赢得知识分子的拥护已到出神入化之境;③ 国际形势,苏联影响膨胀与共产党一贯学说一致,其政策更是有利于共产党取得政权 。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9 年这三十 年的历史实在很难肯定 , 不过它既然出现了 , 存在了 ,就应当深入地作出合理的说明 。只要抓住中国的文化传统这个内因与马列主义影响这个外因 , 其实也不难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总之是世界上最最最革命的理论与最最最专制的传统相结合,使中国形成了最最最黑暗的毛泽东思想之三十年的统治 。 中国传统的专制主义变成了极权主义 。
但是这三十年虽然可称黑暗之极,史学家仍须发现其有一些后来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因素 (如大大加强了中国的统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普及了初等教育,改善了妇女地位,提高了中国社会的均质性等等) 。这些都同时带有片面性,需深入研究 。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实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从此开始了中国脱出极权主义的艰难过程 。但是由于中国历史已走到了极端,由于全球化的不可抗拒的影响,这个过程尽管艰难曲折,但已不可能逆转。目前中国的极权主义已进入晚期极权主义 ,再过二 、 三十年应能完成初步的民主改革 。
中国的历史看起来很特别,其实放在现代化、全 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来看,也不见得就怎么太奇怪 。俄罗斯帝国 、奥斯曼帝国就都在 20 世纪走过了与中国大体相似的道路 。欧洲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祖国)、 德国(宗教改革的祖国)在 20 世纪还经历了右的极 权主义的曲折 。像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在世界史上看其实是特例,正如希腊在古代是特例一样 。回头看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各有特色 ; 朝前看共性将越 来越多。奥斯曼帝国中的土耳其是第一个摆脱了伊斯兰专制的国家,其民主到现在也还不怎么样,但比许多阿拉伯国家还是强得多。阿拉伯国家到 21 世纪 末,顶多到 22 世纪,在全球化的影响下 ,也会艰难地走向现代化 、民主化的。
总之以三大革命运动(太平天国 、义和团 、辛亥革命) 直到 1949 年革命为主线的中国近代史必须推翻,必须改写。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外生的。但是即使这样 , 它也要走下去 , 而且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内因 。
狂言乱语一口气写了一大篇 , 当然十分粗疏 。今 年将花些气力勾划出一个提纲来 。改写近代史的工作,自 己虽然没有力量完成 , 但能为后来者省些力气 ,也就可以引为安慰了 。叨在同志, 向你请教。请勿吝赐教为幸 。
顺颂 年禧!
李慎之
2003 年 1 月 23 日
写完以后才发现自己用的笔颜色还是太浅,忘了你的嘱咐,这次只好抱歉了。也许复印一下可以深一些。(许良英先生上封信中曾说李慎之先生用的笔颜色太浅,看不清楚,建议其换用颜色深的笔。信中这样的生活细节令人忍俊不禁,更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欢迎参加5月4日的《民主启蒙对话录》新书发布会,点此报名

他们当初讨论过的问题不仅没有过时,现实甚至比他们在世时更为不堪(傅国涌序:《重读
徐友渔序:跨世纪的对话和思考
李大同序: 民主:作为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许良英、李慎之通信集读后
更多好书、活动消息,请访问壹嘉官网,和订阅壹嘉Subs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