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不在了》: 陈文茜最新时评集 另一种温柔开导
2015-03-25 新华网

[内容简介]
世界格局不断变化,全球化快速崛起,金融海啸接踵而至,青年一代如何躲过这场经济危机?“中国”成了最常跳出来的关键词,“贫富差距”、“竞争力”、“教育改革”、“房价”,年轻人的情绪愈来愈重;从欧美到中东,从“自由贸易”到“关税壁垒”,从“政治联姻”到“石油大战”,有谁知道该如何回答这错综复杂的全球难题?
亚洲地区资深媒体人陈文茜最新时评集,以小人物的故事看大政治,将年轻人的焦虑和愤怒,做了另一种温柔的开导,无关媒体与政治,只是站在更宽广的视野,为年轻人展现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作者介绍]
陈文茜,台湾地区知名媒体人、社会评论家,被李敖称为“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女人”。1998年,陈文茜被《亚洲周刊》英文版评选为全亚洲25位“创造趋势人物”之一。退出政坛后从事主持和写作,并依旧延续她自信敢言、鲜明犀利的风格。除了在港台地区主持《解码陈文茜》《文茜的世界财经周报》等多档热播节目外,她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4套《海峡两岸》节目的特约嘉宾主持,在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都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编辑推荐]
亚洲地区资深媒体人陈文茜最新时评集,冷静清晰的笔锋,鲜明犀利的风格,贴近时事的距离,揭露经济大衰退阴影,直面当代全球体制失灵危机,引领年轻人勇敢向前行。当政治经济环境这棵老树日渐凋零,遮蔽我们众人安然的新树,在何方?
[目录]
作者序1 于是,他们不再信任
作者序2 当时,我们还太年轻
给十八岁以下的你
爱一个孩子,有错吗?
让孩子们走过山、走过水
我们的时代
树,还在吗?
旧政治,后会有期
亲爱的人生
致没有枪声的战士们
给年轻不抱怨的你
母亲节,你快乐吗?
台湾,太对不起年轻人
愿希望,永在路上
太多幸福,或太少幸福?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青年与中年胡适
理智的叛逆
喧哗之后的真实
狭隘
占领巴西
历史的无情复制
一个孩子的抵抗
一部“失败的影片”
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的情绪
她、他、她、他
保卜的寻人启事
向前行
表参道上遇见凤梨酥
与云共舞
云的故乡
接棒的后人,惭愧啊!
悼念一个时代
预知死亡纪事
你的一票,并不完全属于你自己
国际石油大战,开打!
怒吼之后
大陆两岸,炎黄之孙,终于跨越隔阂。这将昭示大时代发展的大幕正在拉开。
如今,社会正在向低碳方向转型,这同样是一个革命的时代。生逢盛世,我们其实很幸福。
树,即使不在了,只要努力,我们有能力还地球大地绿水青山。千里之行足下始。(王军纯)
世界格局不断变化,全球化快速崛起,金融海啸接踵而至,青年一代如何躲过这场经济危机?“中国”成了最常跳出来的关键词,“贫富差距”、“竞争力”、“教育改革”、“房价”,年轻人的情绪愈来愈重;从欧美到中东,从“自由贸易”到“关税壁垒”,从“政治联姻”到“石油大战”,有谁知道该如何回答这错综复杂的全球难题?
亚洲地区资深媒体人陈文茜最新时评集,以小人物的故事看大政治,将年轻人的焦虑和愤怒,做了另一种温柔的开导,无关媒体与政治,只是站在更宽广的视野,为年轻人展现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作者介绍]
陈文茜,台湾地区知名媒体人、社会评论家,被李敖称为“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女人”。1998年,陈文茜被《亚洲周刊》英文版评选为全亚洲25位“创造趋势人物”之一。退出政坛后从事主持和写作,并依旧延续她自信敢言、鲜明犀利的风格。除了在港台地区主持《解码陈文茜》《文茜的世界财经周报》等多档热播节目外,她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4套《海峡两岸》节目的特约嘉宾主持,在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都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编辑推荐]
亚洲地区资深媒体人陈文茜最新时评集,冷静清晰的笔锋,鲜明犀利的风格,贴近时事的距离,揭露经济大衰退阴影,直面当代全球体制失灵危机,引领年轻人勇敢向前行。当政治经济环境这棵老树日渐凋零,遮蔽我们众人安然的新树,在何方?
[目录]
作者序1 于是,他们不再信任
作者序2 当时,我们还太年轻
给十八岁以下的你
爱一个孩子,有错吗?
让孩子们走过山、走过水
我们的时代
树,还在吗?
旧政治,后会有期
亲爱的人生
致没有枪声的战士们
给年轻不抱怨的你
母亲节,你快乐吗?
台湾,太对不起年轻人
愿希望,永在路上
太多幸福,或太少幸福?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青年与中年胡适
理智的叛逆
喧哗之后的真实
狭隘
占领巴西
历史的无情复制
一个孩子的抵抗
一部“失败的影片”
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的情绪
她、他、她、他
保卜的寻人启事
向前行
表参道上遇见凤梨酥
与云共舞
云的故乡
接棒的后人,惭愧啊!
悼念一个时代
预知死亡纪事
你的一票,并不完全属于你自己
国际石油大战,开打!
怒吼之后
树不在了,但新的树在哪里?
树,不在了
碳汇林 发布时间:2015-11-10 本文类别:文学专栏
看台湾陈文茜的文笔,总是被感动着。多年以前,她的《正负二度》的专题片以一个关爱人类的视角去呼唤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那种声音虽然很平缓,但是充满了对全球升温的焦虑感,我那时被感动了,而且至今。
当台湾朋友把她的另外一部书《树,不在了》带给我的时候,我依然怀着激动的心情。这本书,是对孤岛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焦虑,只有那种充满大爱的人才有的情怀。树,不在了,根还在,习主席和马英九先生新加坡之会,那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表达,令我们瞬间泪涌而出。大陆两岸,炎黄之孙,终于跨越隔阂。这将昭示大时代发展的大幕正在拉开。
如今,社会正在向低碳方向转型,这同样是一个革命的时代。生逢盛世,我们其实很幸福。
树,即使不在了,只要努力,我们有能力还地球大地绿水青山。千里之行足下始。(王军纯)
陈文茜:人生有很多价值比金钱来得重要
2015年03月26日 21:2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26日电(上官云) 26日下午,台湾文化界著名人士、媒体人陈文茜携新书《树,不在了》在北京举办读者见面会,并于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提问。昨天刚刚过完生日的陈文茜说会将新书的版税全部捐出,并表示很担心人们在年轻时代会把金钱当成最高的价值,”只把金钱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足以支撑起一个有尊严的生活便可,人生原有很多价值比金钱来的重要。”
谈两岸:台湾年轻人曾充满优越感 两岸都是全球化经济分工的一部分
资料显示,1958年出生的陈文茜是台湾著名女性媒体工作者及政治人物,曾任无党籍立法委员、民主进步党文化宣传部主任等职务,现为媒体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有《女人开讲》等等。
在很大程度上,陈文茜是一个相当有个性的人。在上中学的时候,因为凶悍的教官将其自然卷的头发判为“发型不合格”,陈文茜干脆烫了一个爆炸头。用她的话来说,是“不能让教官的话说的没有根据。”
在进入社会后,由于工作的需要,陈文茜开始关注海峡两岸的关系。她毫不避讳的表示,台湾年轻人出生的时候对大陆人充满了优越感,如果直说的话,那便是“看不起”,但是后来台湾经济衰退,现在台湾的每个商店都在渴望大陆客,这让台湾一些人感觉不是滋味,乃至“恼羞成怒”,指责大陆年轻人偷走了他们的工作。但“其实两岸都是全球化经济分工的一部分,承接的是时代分工的角色”。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陈文茜拿在那个时代成功发展的新加坡与台湾做对比。1970年,台湾人很杂乱,乱丢垃圾、不排队,但是同样的人,到了井然有序的新加坡,便丢弃了这些习惯。
在陈文茜看来,成功者跟失败者的差别就在于面对问题的态度上。成功者会不断突破向上爬,而失败者则会在犯错的时候找借口,“我现在很担心年轻人会把金钱当成最高的价值。而我是希望只把金钱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足以支撑起一个有尊严的生活便可,人生原有很多价值比金钱来的重要。”
“大家曾经嫌弃大妈在国外跳广场舞丢脸,我倒觉得无所谓:出国去见见世面,无形学习当地的礼仪,不要老是从‘买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陈文茜说,她最初来大陆第一个印象便是大陆的公厕卫生情况太差,而现在则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样我在国外经常被塞购物传单,人家以为我是大陆来的土豪。”
谈发展:要将愤怒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方案
由于关注国际、财经等方面的新闻,陈文茜在谈到相关知识与事件的时候简直如数家珍。在当天的发布会与采访提问中,她为记者一一列举了台湾经济从快速增长到减慢发展的几个时期,直至进入高科技的年代,台湾的股市与房地产泡沫化,大量产业外移。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作为一个在全球经济中再次大幅度崛起的角色则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1990年以后。所以,它的身体是古老的,但是‘经济’则很年轻。”陈文茜分析道。
在数年前,曾发生过“金融海啸”,随之而来的便是经济的大衰退。那一代的年轻人,刚好走向社会便面临了贫穷。陈文茜说,当以“失落的年轻人”来称呼那代人的时候,好像用一把刀来直接刺穿那么多人的青春,“这些人的青春其实从中年开始,身体是年轻的,但世界经济是生病的。走出社会面临的是一个完全衰退的时代。”
面临这种情况,愤怒几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陈文茜认为,即便这是时代的错,但要解决它造成的后果,不是无用的愤怒,而是努力学习全球化的经济跟政治学,才能知道问题源自何方,才能找到自己支持的答案。
为了更好的解释自己的观点,陈文茜以高房价为例进行分析。她介绍,指责高房价的问题在全球都有。比如要解决金融海啸带来的问题便是降息,接近零利率,这样会逼迫大家把钱投到别的地方去,这样一来,有点头脑的人会将钱投往股市或者债市,亚洲则是大宗投向房地产……然后后果就是房价高到不行。所以,傻瓜才会在现在买房子。”
“我妈妈曾经花一百万美金买了房子,25年过后,现在值五百万美金。可是在SARS的时候,这所房子跌到80万美金。”陈文茜说,当了解了全球问题,就不会再感叹买不起房子,“当你觉得只是愤怒的时候,最好三思而后行。”
在陈文茜看来,愤怒是思考的起源,能不能理性思考,是一个哲学家、一个社会负责任的实践行动者与“暴民”的差别:如果通过深思熟虑,知道这个举动能把社会带往更好的方向,那么便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者;如果只是为了制造愤怒的风潮,便恰好相反。
“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吃过很多苦,做过不少因愤怒而产生的愚蠢举动,都让国家变得更糟糕。人与猩猩的差别不应该是你穿了衣服,而应该是你如何将愤怒转变成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陈文茜称。
谈工作计划:健康与青春是最大的财富 未来或写电影剧本
而对于时下年轻人经常会感到“迷惘”、“困惑”的情况,年过五旬的陈文茜似乎并不是很能理解。她说,年轻人最大的财富就是离着棺材很远,“比如我自己,哪怕在四十几岁的时候都没想过要圆梦是件困难的事情。”
那时陈文茜想去法国的普罗旺斯,希望能够了解之前并不熟悉的欧洲文化。但就在那个关节上,她却生病了,最终演变为脸部蜂窝性组织,需要实施一台高难度的手术才能够治愈,于是在这个时候,她只能去纽约看病,彻底放弃了去普罗旺斯的念头。
“我这几年不断在医院进进出出,生病住院林林总总有四个月之久。”陈文茜说,年轻人的健康与青春就是最大的财富,可以去任何地方冒险,“我曾在律师、媒体人、文化人物等各个领域转换,青春就是这么回事,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你觉得它是一张白纸,可以画上其他内容,而我的纸张已经填满了,皱皱的很脆弱。”
因此,陈文茜认为,所谓的跟现实妥协,不过是她那样年纪的人才会有,而即便如此,她也仍然继续着角色的转变,“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对中国历史的兴趣达到一个高点。我已经想好我下个阶段的工作,比如变为一个电视剧或者电影脚本的撰写者——当然,不会有人找我做女主角。”
“梦想,有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情让它无法完成。但是如果能够保持梦想,相信以后会有突破,那么你的人生会有另外一种精彩。”陈文茜称。
资料显示,1958年出生的陈文茜是台湾著名女性媒体工作者及政治人物,曾任无党籍立法委员、民主进步党文化宣传部主任等职务,现为媒体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有《女人开讲》等等。
在很大程度上,陈文茜是一个相当有个性的人。在上中学的时候,因为凶悍的教官将其自然卷的头发判为“发型不合格”,陈文茜干脆烫了一个爆炸头。用她的话来说,是“不能让教官的话说的没有根据。”
在进入社会后,由于工作的需要,陈文茜开始关注海峡两岸的关系。她毫不避讳的表示,台湾年轻人出生的时候对大陆人充满了优越感,如果直说的话,那便是“看不起”,但是后来台湾经济衰退,现在台湾的每个商店都在渴望大陆客,这让台湾一些人感觉不是滋味,乃至“恼羞成怒”,指责大陆年轻人偷走了他们的工作。但“其实两岸都是全球化经济分工的一部分,承接的是时代分工的角色”。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陈文茜拿在那个时代成功发展的新加坡与台湾做对比。1970年,台湾人很杂乱,乱丢垃圾、不排队,但是同样的人,到了井然有序的新加坡,便丢弃了这些习惯。
在陈文茜看来,成功者跟失败者的差别就在于面对问题的态度上。成功者会不断突破向上爬,而失败者则会在犯错的时候找借口,“我现在很担心年轻人会把金钱当成最高的价值。而我是希望只把金钱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足以支撑起一个有尊严的生活便可,人生原有很多价值比金钱来的重要。”
“大家曾经嫌弃大妈在国外跳广场舞丢脸,我倒觉得无所谓:出国去见见世面,无形学习当地的礼仪,不要老是从‘买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陈文茜说,她最初来大陆第一个印象便是大陆的公厕卫生情况太差,而现在则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样我在国外经常被塞购物传单,人家以为我是大陆来的土豪。”
谈发展:要将愤怒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方案
由于关注国际、财经等方面的新闻,陈文茜在谈到相关知识与事件的时候简直如数家珍。在当天的发布会与采访提问中,她为记者一一列举了台湾经济从快速增长到减慢发展的几个时期,直至进入高科技的年代,台湾的股市与房地产泡沫化,大量产业外移。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作为一个在全球经济中再次大幅度崛起的角色则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1990年以后。所以,它的身体是古老的,但是‘经济’则很年轻。”陈文茜分析道。
在数年前,曾发生过“金融海啸”,随之而来的便是经济的大衰退。那一代的年轻人,刚好走向社会便面临了贫穷。陈文茜说,当以“失落的年轻人”来称呼那代人的时候,好像用一把刀来直接刺穿那么多人的青春,“这些人的青春其实从中年开始,身体是年轻的,但世界经济是生病的。走出社会面临的是一个完全衰退的时代。”
面临这种情况,愤怒几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陈文茜认为,即便这是时代的错,但要解决它造成的后果,不是无用的愤怒,而是努力学习全球化的经济跟政治学,才能知道问题源自何方,才能找到自己支持的答案。
为了更好的解释自己的观点,陈文茜以高房价为例进行分析。她介绍,指责高房价的问题在全球都有。比如要解决金融海啸带来的问题便是降息,接近零利率,这样会逼迫大家把钱投到别的地方去,这样一来,有点头脑的人会将钱投往股市或者债市,亚洲则是大宗投向房地产……然后后果就是房价高到不行。所以,傻瓜才会在现在买房子。”
“我妈妈曾经花一百万美金买了房子,25年过后,现在值五百万美金。可是在SARS的时候,这所房子跌到80万美金。”陈文茜说,当了解了全球问题,就不会再感叹买不起房子,“当你觉得只是愤怒的时候,最好三思而后行。”
在陈文茜看来,愤怒是思考的起源,能不能理性思考,是一个哲学家、一个社会负责任的实践行动者与“暴民”的差别:如果通过深思熟虑,知道这个举动能把社会带往更好的方向,那么便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者;如果只是为了制造愤怒的风潮,便恰好相反。
“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吃过很多苦,做过不少因愤怒而产生的愚蠢举动,都让国家变得更糟糕。人与猩猩的差别不应该是你穿了衣服,而应该是你如何将愤怒转变成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陈文茜称。
谈工作计划:健康与青春是最大的财富 未来或写电影剧本
而对于时下年轻人经常会感到“迷惘”、“困惑”的情况,年过五旬的陈文茜似乎并不是很能理解。她说,年轻人最大的财富就是离着棺材很远,“比如我自己,哪怕在四十几岁的时候都没想过要圆梦是件困难的事情。”
那时陈文茜想去法国的普罗旺斯,希望能够了解之前并不熟悉的欧洲文化。但就在那个关节上,她却生病了,最终演变为脸部蜂窝性组织,需要实施一台高难度的手术才能够治愈,于是在这个时候,她只能去纽约看病,彻底放弃了去普罗旺斯的念头。
“我这几年不断在医院进进出出,生病住院林林总总有四个月之久。”陈文茜说,年轻人的健康与青春就是最大的财富,可以去任何地方冒险,“我曾在律师、媒体人、文化人物等各个领域转换,青春就是这么回事,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你觉得它是一张白纸,可以画上其他内容,而我的纸张已经填满了,皱皱的很脆弱。”
因此,陈文茜认为,所谓的跟现实妥协,不过是她那样年纪的人才会有,而即便如此,她也仍然继续着角色的转变,“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对中国历史的兴趣达到一个高点。我已经想好我下个阶段的工作,比如变为一个电视剧或者电影脚本的撰写者——当然,不会有人找我做女主角。”
“梦想,有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情让它无法完成。但是如果能够保持梦想,相信以后会有突破,那么你的人生会有另外一种精彩。”陈文茜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