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心还在 发表评论于
成王败寇
wilson16 发表评论于
蒋介石败军之将何以言勇,历史给了蒋介石统治机会,可惜他根本治理不了国家,让国家长时间陷入军阀混战。在他的统治下,卢沟桥事变可以发生在北平,上海到处都是租界,作为这样国家的公民你觉得光荣吗?
方回回方 发表评论于
感谢你写的这篇文章,非常认同也赞赏。蒋介石的日记值得一读,如果当年没有日本人来,毛周也不可能做大一统中国,中国也不会遭受如此的共产浩劫。遗憾,中国历史充满了遗憾。
明海蓝天 发表评论于
文章写令人感概。老蒋在尊重、爱惜人才上确实胜过老毛几倍。毛的思想是封建皇帝内核加马列主义的外衣,远离现代文明。老蒋则是封建思想加西方的影响。老蒋的政治手腕、军事指挥远不及老毛,特别是没有把农民的利益照顾好。这一政治错误被老毛充分利用了,成为夺取政权的基础。
parsely,sage,rosemary&thyme 发表评论于
“蒋介石应该是不通英文….”
据说…据说…其实据说…他的英文很不错。请问博主您认为蒋公有必要江泽民一样外交场合到处显摆英文吗?雅子皇后当年是雅子妃时外交场合都要翻译官代劳。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三个中国 (2025-03-31 22:05:25) 下一个
中国作为一个伪民族国家含义的词汇和概念,是清末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才有的。在此之前基本上是中原地区的意思。而且有意思的是,中国概念建立起来的最大的推手并不是中原人,甚至都算不上中国人,而是所谓南洋华人。
南洋华人是百越人种,和东南亚各国土著,到云贵滇桂粤闽一线都是老表。和长江黄河长城的草原人种并不亲近,甚至是血仇。百越人种几万年前就划龙舟(独木舟)沿着印度洋海岸来到东亚。一度繁衍到黄河。马匹在乌克兰驯服以后,草原人就开始不断东进。把百越人从黄河一直推到了珠江。
到了大航海时代,海运又取代了陆运。大草原走向衰败。大船贸易取代了大马贸易。而南洋人首当其冲这三千年(马匹取代独木舟)以来之大变局。东南亚人也在这冲击下抱团取暖。最牛的自然是有大船的高技术高文明的欧洲人。于是就有一些东南亚人投靠基督教抱大腿。但是欧洲人虽然最厉害,但是人少。次一点的就是有小船的次技术次文明的阿拉伯人。于是就有一些东南亚人投靠伊斯兰教抱二腿。档次低一点但是人多很多。二腿没攀上的就只好找印度教,佛教,以及儒教。
半有渊源,半别无选择地选择儒教的东南亚,就成为所谓南洋华人。在东南亚各种选择的军阀混战中是比较弱势的。所以就很盼望自己的选择能够有更强的靠山。所谓拉虎皮扯大旗。牛吹起来了,就得去圆。
本来这指望是落在大清身上的。同治中兴也一度有模有样。但是甲午一战,算是泄了底。就连英国都把远东小组长的担子由大清转给了日本。以日本取代大清来遏制俄国的东扩。满蒙地区的争夺,由清俄对抗,转向了日俄中三方对抗。清失其鹿,日俄中共逐之。
既然满蒙帝国,就如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一样腐朽没落,那么是也像奥匈,奥斯曼一样解体?还是找个接盘侠?显然东方觉得应该要接盘侠的土著精英更多一些。于是中国的概念就被发明创造出来了。
中国的概念能够开始落实,还要感谢英国的安排。基于种种原因,英国等列强选择了支持袁世凯,通过清室优待条件,禅让得位。至少名义上继承了大清的主要疆域。开启了中华民国。也就是第一个中国。
严格地说,有两个中华民国。一个是五色旗的北洋中华民国。一个是青天白日旗的国民党中华民国。也就是事实上的第二个中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是第三个中国。
第一中国和第二中国的国号相同。但是旗帜不同,首都不同。最主要的是政体不同,宪法不同。第二中国和第三中国的国号不同,旗帜不同,首都不同。但是政体和宪法反倒是相近。
第一中国是比较联邦共和的体制。第二中国是半列宁党,半大一统,半中央集权的体制。第三中国是全列宁党,大一统,中央集权的体制。
所谓民国出大师,主要是在第一中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央集权小,对外开放大(也可以说是所谓的被欺负)。引进先进文明比较多,比较容易,比较不论资排辈,比较能造大师。
第一中国时期也是一个过渡时期,可能走向统一,其实更可能走向多数老大帝国的下场,分裂。最终走向统一的主要原因是离欧美太远。本土精英缺乏凯末尔的见识,和苏日的角力。
袁世凯称帝实际上是领先一步是疯子。实际上蒋介石毛泽东都是不称帝的帝王。因为要统一就得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必然要出皇帝。段祺瑞则军力完全不足。吴佩孚可以做霸主,但是做不了皇帝。张作霖也一样。北洋系的头目基本上都是有心无力。初步做到这一点,并建立完整大中国理论体系的蒋是苏联大力扶持的。而最终基本上完成统一的毛,也是苏联大力扶持的。因为英美日都不会大力支持中国统一。而苏联为了对抗英美日,则顾不了那么多。
第一中国时期的军阀混战烈度其实是不大的。护法战争,直皖战争都是演习水平。直奉要激烈得多。军阀抢地盘都是些护食战,点到为止。只有要统一的战争才是刨根的你死我活的战斗。直奉是打天下,北伐也是打天下,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国共战争越打越大就是如此。如果军阀割据分裂,反而不会有那么多残酷的战斗。
中日战争按现代观念是国战。按古代观念就是大清入关。统一大中华和统一大东亚有啥差别。日本只是大东亚的大军阀而已。第二中国时期就是一个战乱不止的时期。根本原因就是大一统的贪婪。
张学良易帜之前,日奉属于合作多于对抗的军阀。日系想吞并奉系,但是也支持奉系。比如帮助镇压了苏系郭松龄的叛乱。反过来说奉系加入日系,也不失为一方诸侯。但是张学良大烟没吸足,加入了蒋系。尤其是主力大举入关。背叛了日系,而且还大本营空虚,指望日系替奉系看家,支持叛徒远征扩张。缺心眼不是一般地缺,九一八成丧家之犬是必然的。在苏联的撮合下,第二中国从开始到灭亡,大规模战乱不止。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恰恰相反。毛就是蒋的未来。
华人在Toronto 发表评论于
Don't forget to visit the south part of ROC.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看看横店神剧,再看看蓝营网红名嘴,谁说历史是一面镜子,简直就是一桶浆糊:)最搞笑的是老蒋的政治遗训,居然是由他当初欲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党外人士一脉承继了,不能不说是历史与现实的吊诡。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我能明白吴教授的女儿为何不乐意参观蒋介石纪念堂,我也不愿意去看这类“正史”,在台湾期间我连去参观的心思都没有动过。同样,我一个北京人也不去参拜什么纪念堂,不过全是吹捧。蒋介石丢了中国,如楼下网友所言,就是因为他不够流氓,不够狠辣。读蒋介石日记时不免觉得一个政治家怎么能这么婆婆妈妈的。如果他能斗得过老毛,现在的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过上台湾人民的生活了呢?历史没有如果。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Ggboy' 的评论 : 轻松点,有点幽默。
Ggboy 发表评论于
好家伙,出身论盲从者的杰出代表,lol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领袖一个错误的军事决策,一个轻率的军事命令,足可影响一国之兴亡,改变历史的发展。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在《养虎贻患——父亲的憾恨》(一九四六年春夏间国共第一次“四平街会战”之前因后果及其重大影响)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命令林彪死守四平,犯了最严重的军事错误,差点输掉整个东北,但蒋中正下令国军停止追击,犯下更严重的错误,把东北失去了。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蒋介石在重大问题的决断力很成问题的例子:
一九四六年六月初,东北林彪部队“东北民主联军”,“四平街会战”兵败,损失惨重,已失去战斗能力,可以说是其整个东北战争中,最虚弱的一刻,而国军四平大胜,新一军在陆空联合作战的威力下,势如破竹,直追过松花江岸,离哈尔滨不足一百里,也是国军士气最高昂的时分。当时的国际形势,对国军亦最有利,苏联斯大林玩两面外交,看见共军在四平会战中节节败退,已认为东北战争,国军一定会赢,乃于五月六日,透过蒋经国邀请蒋中正访俄。国军进占长春后,苏联态度转变更大,向国民政府示好,表明不会支持共军了。至于美国方面,亦承认共军攻占长春、哈尔滨,是破坏马歇尔促成的停战条约,因此国军师出有名。而且此时关内国共战争还没有全面展开,国军在东北可以集中力量剿共。因此,国共两军在东北一决胜负,一九四六年六月初,是国军占尽优势的关键时刻,这个良机一失,国军便再无赢得东北的可能。
京华人 发表评论于
蔣太书生意气了!对付流氓得用流氓手段……
markyang 发表评论于
蒋介石也是一代枭雄,但是因为中国的农村政策不到位,最后被迫流亡台湾,但是他給台湾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到蒋经国时代实现了富强,然后是蒋家开放党禁,让台湾成功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