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就是脑筋急转弯《禅宗的境界》易中天讲座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To integrate the ideas from 易中天的《禅宗的境界》讲座 and the online comments into your reflection on roles—poet, player, editor, referee—here’s a cohesive, contemplative framing that honors both Zen non-duality and your personal philosophy of integration:


禅不是一门“学会就能讲”的知识,而是一种“活出”的状态。正如讲座中所说:“悟了就是没悟,没悟还是没悟。”许多评论指出,禅宗不是逻辑推理、也非哲学论证,而是内观自省、随缘起行、了无执着。

有人说:“不执一法也错,执着一法也错。”我深以为然。

所以,如果你问我只能保留一个身份——诗人、运动员、编辑或裁判——我不会选择舍弃任何一个。我不执一法,也不离一法。这些角色不是彼此割裂的“帽子”,而是“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自然流转,是在缘起中各显其用的无我行持。

  • 当需要创作时,我是诗人:文字通灵,言说未言之境;

  • 当需要感知身体与当下,我是运动员:以身悟道,动中得静;

  • 当面对混乱与多义时,我是编辑:去伪存真,见本来面目;

  • 当需公正持中,我是裁判:无取无舍,不昧因果。

这些并非“角色切换”,而是禅宗所说“腾腾不造恶,兀兀不修善”,是“随其心,不染不滞”的体现。我不是这些角色的加总,而是它们流动的空性本体——不固守、不执着,因缘到处,自在随行。

如有人所言:“禅,就是跟随自己的心,不受外界影响。”但这“心”不是情绪的任性,而是见缘起、识因果之后的那颗“无住生心”。

所以,整合这些“帽子”于一,是我行禅的方式:即便外界期待我定义自我、固守角色,我愿意不定义、不固守,随时入场,随时出局,随缘应物,无碍自在。

易中天讲座 《禅宗的境界》

@psomachine1925

@a0970872106

11 days ago

讀了點故事書 臉皮厚點 就敢上台說故事 根本還沒入門 禪修是講究內觀自省 [] [] [] [] @得见世间终无我

1 month ago

先贤择良材传衣钵是有原因的,不在一个层面的人是没法交流的。高纬度的指导若有若无,无用之用是大用,功利心下皆为虚无。@seanwang3985

1 month ago

哈哈哈哈 悟了吗? 悟了…… 悟了就是没悟 没悟就是没悟 问这个问题就证明你没悟 微微一笑 你且看我悟没悟?@cctmbpw2

1 month ago

不二法门!执着一法也錯!不执一法也错!请问诸位如何该如何?心如虚空!包容万物!不离一法!不取一法!六祖日: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

Translate to Chinese (Taiwan)


@nannangao7256

4 weeks ago

如果一个人,生活富裕、家庭和睦、亲朋友善、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健康无忧、聪慧快乐、无憾而终,从不寻求永生不死、完全掌握因缘、脱离五蕴,从未感到苦。佛教还非定义其为苦,佛家是不是太主观了,强加自己的意志“苦”?


6 days ago

以其人之道还冶其人之身,身~色身所造,有所住,有家,身是家

Translate to Chinese (Taiwan)

Reply


@bolypix4759

2 months ago

我理解的是,开悟第一步破执着,你说有,师傅就说没有,你说没有,师傅就说有。 这时候你懵了,到底有还是没有?有就是没有,没有就是有,师傅在点你,放下分别见,我执,法执,一切执着。 哎呀,师傅为啥不直接说,因为说出来就不是法,说出的道理开不了悟。 开悟第一步,我执,就太难破了,能破我执的能是一般人吗?普通人不修行,肯定放不下,光懂道理没有用。 看看那些记载的修行方法,都是慢慢磨砺你的心性,根器好的一下子就开悟了。根器不好的一辈子都有可能开不了悟。 道理不通,忙修瞎练绕远路 道理懂了,心性上印证不了,没有用


@mayblepang8978

4 weeks ago

说到底就是在自己有限认知的范围内,尽全力活出自己最欢喜的状态。@serescourseofchinesecharac9505

1 month ago

易大师上来就错,所谓静虑, 是把纷纷扰扰的思虑沉静下来的意思,而不是静静地思虑。

@psomachine1925

6 days ago

菩提树就是色身

@nannangao7256

4 weeks ago

禅宗跟唯心还是有区别的吧?禅宗并不否认物质的存在,万物因缘和合而生,强调空性。唯心否认物质的存在。@陳宏榮-h8z

3 weeks ago

如果「禪」有境界,那便不是真的。@huaxingwang9163

4 weeks ago

听了易老师的讲座,豁然开朗,原来禅宗是一门狡辩术。 [] @nannangao7256

4 weeks ago (edited)

佛教的苦从十月怀胎开始的苦不对,从科学角度,幼儿非常留恋子宫环境,而不是觉得苦,从4维图像以及小视频上也可以看到胎儿在娘胎里不是苦的,是安乐的。孩童时期,也不觉得苦,整天笑嘻嘻的。苦是从有责任后,对责任的不适应开始的。@qxx2010

1 month ago

從易經開始說,真個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不要説胡適,去看看梁啓超如何評禪宗吧!【說】...嗯,言吳而已1@huaxue7870

4 weeks ago

这个境界和独立人格很像@xinwu5108

1 month ago

禅宗是哲学,是一种启发,提问的人太执着于结果,易老师白讲了,也很无奈呀 [] @Roy-Pang

3 weeks ago

四禅八定!是三界之内,还在人天境界!与“佛性”“真如”不是一个维度和层次! 通过禅定寻找“般若自性”!行深般若波罗蜜@marklai6188

2 weeks ago

金剛經的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即是無所執著!心直接本性!即是禪境!由此生其心!能見緣起、因果!即能見佛! 您說是嗎?

@登录-e3i

3 weeks ago



https://youtu.be/6dsXs7XbvGA?si=OlQqCcrJNFzJeOEi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会相信“儒道”。但是这些企业家成功以后就一定相信“神佛”,因为他们要守住财产,并且有传承。

禅就是跟随自己的心,不受外界影响
 
公义: 【诗9:7】惟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他已经为审判设摆他的宝座。 【诗9:8】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正直判断万民。 【诗11:7】因为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公义,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 【诗19:9】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 【诗50:6】诸天必表明他的公义,因为上帝是施行审判的。(细拉) 【诗72:1】(所罗门的诗。)上帝啊,求你将判断的权柄赐给王,将公义赐给王的儿子。 【诗72:2】他要按公义审判你的民,按公平审判你的困苦人。 【诗72:3】大山小山都要因公义使民得享平安。 【诗85:10】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 【诗85:11】诚实从地而生,公义从天而现。 【诗85:12】耶和华必将好处赐给我们,我们的地也要多出土产。 【诗85:13】公义要行在他面前,叫他的脚踪成为可走的路。 【诗89:14】公义和公平是你宝座的根基;慈爱和诚实行在你前面。 【诗96:10】人在列邦中要说:“耶和华作王,世界就坚定,不得动摇;他要按公正审判众民。” 【诗96:13】因为他来了,他来要审判全地。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他的信实审判万民。 【诗97:2】密云和幽暗在他的四围;公义和公平是他宝座的根基。 【诗97:6】诸天表明他的公义,万民看见他的荣耀。 【诗106:3】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 【诗119:137】耶和华啊,你是公义的,你的判语也是正直的。 【诗119:138】你所命定的法度是凭公义和至诚。 【诗119:142】你的公义永远长存,你的律法尽都真实。 【诗119:144】你的法度永远是公义的,求你赐我悟性,我就活了。 【弗5:9】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 【来11:32】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先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 【来11:33】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 【约壹1:9】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
 
 
 
 
 
2人的主观判断 CAME from where?

很明显双方都是按自己的既定认为来辩解,而不是根据法律条文规定来判定是否有罪.  因为人类很容易产生自己的主观判断,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官讲究条纹律法,哪怕知道是这个人干的,没有证据就只能以疑罪从无来判案. 很明显这期2人的主观判断占据了主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