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随意吹

海风随意吹 名博

入住养老社区

海风随意吹 (2025-01-25 01:33:38) 评论 (56)
元旦过后,接到了琳寄来的圣诞卡,琳是我40多年前老房东的女儿。琳抱歉道:迟到的圣诞卡是因为我们刚搬家去了养老社区。 


41年前的秋天,我搬进了房东夫妇家。房东曾是联合卫理公会United Methodist)的牧师,那年夏天刚退休。

如果注意一下,不难发现美国不少城镇主要的教会中,总有联合卫理公会,故而有人戏称其为“品牌教会”,教友较多。因此,作为当地联合卫理公会的主牧师,房东要接触众多教友和当地的三教九流,倘若没有精彩的布道能力、极高的情商和优秀的人格,是难以身居要位多年的。而老房东则在这个位子上坐了20多年,直至65岁退休。 

房东身高六尺,一头银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出门西装革履,待人温文尔雅,当地教友中德高望重。退休后,不必去教堂上班了,教会恳请他“发挥余热”一周两次去当地负有盛名的养老社区看望住在那里的老教友。所谓看望,更像是去心理辅导,聆听老人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房东自带气场,只要他坐在你对面,用慈爱关切善解人意的蓝眼睛看住你内心就会平静下来。他很耐心,从不喋喋不休,总是安静地听别人说话。最后,他会伸出温暖宽厚的手握住教友的手,缓缓说道:让我们祷告...... (Let’s pray)  

我在牧师家住了三年,他从未劝我信教,也不会随随便便把上帝挂在嘴边,静水深流,博爱包容,慈悲为怀,令我敬重说来很有意思,房东夫妇在大学时都主修数学40年代初大学毕业,恰逢美国卷入二次大战,房东信奉和平主义而改行上了神学院,成为牧师。牧师太太辞去了中学数学老师的工作,全职做好牧师太太。 

猛一听到入住她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养老社区,不由一愣,记忆中的琳仍是40年前的模样。那会儿她30岁,行动敏捷,精力旺盛,在UCLA念完了护理硕士,成了执业护士 (nurse practitioner)。她住得离父母不远,每天上班前,把两个金发碧眼的孩子送到母亲家来,下午下班后再接回家去。有时她太忙,就由丈夫送来,丈夫是注册会计师,兼任卫理公会的财务管理(treasurer)。 

可是,那是40年前了。当年可爱的小男孩,如今一个成了大学数学系主任一个成了公司经理和四个孩子的爸爸。深受外公外婆的影响,他俩都是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友。十多年前,90多岁高龄的房东夫妇去了天堂。今天,他们昵称为“甜派”(sweet pie) 的也成了77岁的老妇,入住养老社区是顺理成章。 

 

1985年琳和儿子摄于教堂,穿着教友送给孩子的礼物——去教堂穿的西装。大儿子4岁,小儿子2岁半。当年天天跟这两个可爱的小胖子玩,非常开心。



琳分享了入住养老社区的经过。两年前,她和丈夫申请入住养老社区。计划入住那个社区的人不少,需要提前申请。社区提供三种养老居住模式:独立生活(independen living)、辅助生活(assisted living)和全时护理(nursing care)。琳申请的是独立生活,跟其他申请者一样,对住房的房型、大小、位置、朝向等有一定的要求。要得到喜欢的住房,申请者可能需要等几个月,乃至几年。说白了,需要等现住居民挪出去,新居民才能搬进琳和丈夫的身体状况不错,丈夫仍在工作,因此申请的时候,他们表示不急于搬进去。一年前,老人社区联系了他们,如果打算继续留在非活跃名单上,等待的时间可能长达几年。于是他俩决定上“活跃名单”。未曾想到,去年九月,养老社区通知他俩,一套两个卧室的住房空了出来,看房之后,他俩很满意,决定接受 

接下来,开始了琳称为“创伤”的断舍离住了27年有四个卧室的房子搬入两室公寓,富有挑战。他们雇佣了一家专门帮助老人“过渡”公司公司让他们先选择必须留下东西然后帮助处理不需要的。他们奋战了两个多月,终于理清楚了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东西,房子也挂牌上市了。到了搬家那天,公司不但负责搬家,还负责帮他们拆箱,根据要求,在新家把衣服挂入壁橱、书本放上书架、锅碗瓢盆放进厨房,甚至还帮他们把图画挂到墙上琳对这家公司的服务还是挺满意的。 

特地去网上了一下,如果有人需要这样的服务,可以寻找“长者搬家公司”senior moving)。 

琳对养老社区的第一印象不错,居住环境舒适,犹如度假村,餐厅饭食可口,服务人员专业,老人活动种类丰富,社区居民友好,活动设施齐全。他俩期望在养老社区舒适地度过人生中的新篇章。

原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