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瑛教授的职称全名是Dr. Charles L. Mix Research Professor。大学里的“Research Professor”(科研教授),和终身制(tenured or tenure-track)内的教授有很大不同。吴瑛教授曾经是范德堡大学的终身教授,不知道跳槽到西北大学后是否脱离终身制而成为科研教授。终身制内的教授是要教课的,即使不愿意教课也得教,得受死不开窍的学生的差评(虽然大家装作没看见)。如渥太华大学终身制内的教授应该花40%的时间开课,40%的时间科研,20%的时间参与管理。他们的工资来自学校的运作经费,是铁饭碗(除非学校破产)。科研教授则是以科研为主,教书可有可无,大多数科研教授选择不开课,可以专心搞科研。然而科研教授的工资来源很不一样。有的科研教授可以通过和学校的谈判得到工资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但谈判细节是保密的)。大多数科研教授的工资得从自己的科研经费里支出。他们和学校的关系完全由他们的科研经费来维持。如果得不到科研经费,他们和学校的关系便自动终止。简而言之,终身制的教授吃的是皇粮,而科研教授如同下海创业开公司。前者不管折腰与否都是五斗米,后者则要碰运气。科研一帆风顺时,可以得米百斗;逆水行舟时,勉强凑满一斗。人生在世,各有坎坷。
自杀的大学教授并不罕见,只是死者的家属都不愿张扬。我曾经有一位前辈,Dr. Jerry O. Wolff, 也是自杀身亡。Jerry研究啮齿类动物生态,虽然没有出类拔萃,但也绝非一生平庸。当过系主任,是终身教授。不知何故,自己留下一纸遗嘱,带上一把枪,悄悄地来到犹他州Canyonlands国家公园内的山清水秀之处,将自己的生命定格于2008年5月10日。
回复 '雅美之途' 的评论 : 不是神乎其神,是真实发生的事,一般发生在推荐人和被推荐人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有时候推荐人会主动说,我最近很忙,你先写个draft吧,列一下提纲。然后推荐人再做点修改就发给学校了。您没有听说过的事,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我不是瞧不起研究教授系列,我在前面也提到了“也有极少数research professor做得不错的,能独立拿funding开Lab...", 我是加以肯定的。我只是想表达research professor的门槛很低,良莠不齐,水分很大。我可以根据公开的信息和您的文章里常常提到的一些人物来举例说明这个问题,这个不算是爆隐私啦,先声明一下,请不要误会。你们系里的Dr. Dennis Hourcade, 他也是contract-track research professor, 和你一样也是你们大老板阿肯森的部下几十年,但他长期有自己独立的国家级grant,文章都是自己做通讯作者,学校并给他配备有专用的技术员,基本上是独立于阿肯森以外。按您的说法,他在你们领域是国际知名的教授。但把他和您作一比较,就会发觉,您从来没有拿到过任何grant,没有自己的实验室,系里也不给你配备任何助手,都是您自己亲自动手跑胶刷试管杀老鼠之类的,连办公室都是近两年才给您安排一间,也就是说几十年来您就是和一些博士后,学生,技术员挤坐在实验室里。您也没有文章的通讯作者署名权(这个下面再细说),基本上就是“三无人员”(无grant,无senior authorship, 无lab), 实际上和tenure-track professor比较起来应该是“五无”:还要加上无teaching (指给学生上大课,不是那种带学生做点实验),无service (指在学校和各级学术组织里面承担的一些行政,社会和学术活动的职位)。可以说您的唯一角色就是替阿肯森干一些重复性的技术性活,和一个技术员没有多大差别。用在美老中的说法叫“千老”, 国内的说法叫“科奴”。对不起,开个玩笑,我说的有些直白。但就是这样的条件,您还能从Instructor升到助教和副教,这足以说明在华大,contract-track 研究型教授系列的门槛是相当相当地低,和Tenure track系列的要求完全不是在一个档次。说实话,像您这样的条件,即使到一个一般的州立大学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同等的位置, 甚至海归都难得找到一个位置, 您不要说曾经有州立学校或大公司邀请你去你不愿意去,这些没有发生过的事说起来也没有人信也没有意思。您这种情况唯一的解释就是华大为了帮助阿肯森这样的大佬开展科研,也迁就大佬们的一些要求,那就是用最低的工资留住一些熟练的技术人员,也给这些人有点盼头,给一些晋升的机会,反正是从grant里开工资,哪天grant没有了再请走是了,学校损失的就是一点点没有成本的虚title, 但正教授的title还是不会随便给的,毕竟学校还要点脸面, 只有Dr. Dennis Hourcade那样的人才有机会提升到正教授。但对tenure track的人确实要求严格,毕竟学校要真正靠这批人拿grant和出成果来提高学校的名声。华大这种给一些资深技术员一个副教的title的行为,很像哥伦比亚为了经济效益招收大量的水硕,性质是一样的,实际上这样学位或title一点用处都没有。只能说名校也有难处,谁教美国的人工那么贵,本国人读个博士又不愿意长期干一个实验室的活,只好用一些虚名头来稳住那些资质平平,外语又不太好的外国人。
提到阿肯森,我再多说几句。在您的文章里,您总是把他神话,推崇之至,说自己和他是亦师亦友。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在拉大旗做虎皮,用阿肯森来抬高自己的身份。我这样说不是故意贬低您,因为您在他手下几十年,他实际上是一直把您压住不当回事的,不给您通讯作者的机会,不帮助您拿grant,连办公室都是在您60岁了,在您自己的强烈要求下才安排一个位置。一般nice点的老板对于跟着自己多年的手下都是会提携的,会利用自己的江湖地位尽力去帮助手下拿到独立的grant,除非手下只会干一些重复性的熟练技术活而又上不了台面。反观Dr. Dennis Hourcade,也是在阿肯森手下几十年,但阿肯森对Dr. Dennis Hourcade是多加呵护,百般提携,让他独立于自己去拿grant,发署名文章,提正教授,并成长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学者。这里面的差异,您难道就从来没有感受到过?这里面有没有亲疏,种族, 能力等等的因素在起作用?或许您也知道答案。难道您不顾事实地一味地把阿肯森拔高和歌颂只是为了说给华人听,显摆给华人看?彰显您和阿肯森亦师亦友,称兄道弟,牛逼哄哄,融入了主流?可是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啊。
这里说到通讯作者,我也解释几句。您说 “本人也有通讯作者文章”。这实际上是一种故意混淆时间顺序的含糊说法。我说您没有通讯作者是指您在从助教向副教晋升这个期间是没有通讯作者文章的,当然助教前就更不可能有了,也就是说您晋升的时候确实是“三无”状态。您唯一的一篇通讯作者文章是您被promotion之后才有的, 准确的说是1.5篇。那个0.5篇是和别人实验室合作实验被列为共同通讯作者,所以我说只算半篇,也是第一次阿肯森开恩让您做了一次co-responding author, 或许他太不在乎那篇文章了, 抑或良心发现?另外1篇,是您的熟人告知您有个review文章发表的机会,您赶紧写了一篇综述review,投到国内广州中心血站办的一个连美国SCI都还没有收录的杂志,Annals of Blood,连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都没有。这在国内,博士生们都不愿意投这样的杂志,因为很多学校不计算SCI/SCIE没有收录的文章,在那里发表了是白忙活,学生就不能毕业。也就是说您都年过60了,才只有这样勉强说得过去的又不怎么拿得出手的1.5篇文章,这应该比您的那些不出国的同学都差远了。说实话,像您这样的条件无论是到华大以外的任何美国大学还是到国内的大学都难得找到一个Faculty的职位。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阿肯森能够拿捏您一辈子。让您走又走不了,进取又无门,只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找存在感了。客观讲,这个阿肯森的为人是很不地道的,他都80几了,硬要拉着一个华人为他的学术陪葬。我们旁观者都觉得寒心,不知为什么您还感觉那么好,动辄就说自己是华大的教授,学校排名第几什么的,这些跟您有多大的关系吗?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单位里一个锅炉工会为学校排在第几激动不已吗?
回复 '雅美之途' 的评论 : 这个过程我比较熟悉,可以说一下。每个学校的过程都是大同小异,但难易程度主要看是属于哪个track。对于tenure track的,那是相当严格,必须要满足各种指标,拿到国家级的grant,文章数量和档次,教学量和评估, service等等,再加上同行评议,而且还有过不了的危险。而对于这种老板支持提名的,基本就是走个过场,自己找几个熟人写推荐信,很多Draft都是自己写的,和办绿卡一样瞎吹一通就行了,即使没有独立的grant,没有做过PI,没有通讯作者的文章,没有教学,都没有人care, 基本上是没有过不了的,因为就是老板用自己grant的钱招一个合同工,又不占系里的指标和资源,老板说行就行,没人会去较真。这两种promotion的requirement在学校的文件里都是分开写的。那个吴瑛教授的老公饶毅, 20多年前就是你们学校的tenured副教授了吧?他申请tenure的时候,条件都是很不错的,什么都具备,有R01, 自己的LAB,文章和教学都符合标准,但通过的时候都很艰难。你可以把他的promotion和20年后你的这种老板加持的晋升比较一下,就应该知道完全是两回事了,后者基本就是三无,你自己心里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我就不多说了。至于说耗时1年,那只是个standard procedure,所有申请人都放在一起走一遍,无论是真正凭条件的,还是只是走个过场的,学校的日程安排就是那样。所以同样是AP,两者的分量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只是research professor 和tenured professor 简单的名字一字之差的问题,而是本质上就不是一回事,不然大家为什么都要削尖了脑袋往tenure track上挤呢?说实话,这些人不都是从Tenure Track这个独木桥上被挤下来了,才不得不跟着一个老板混, 不然谁愿意一辈子都憋屈。也有极少数research professor做得不错的,能独立拿funding开Lab,但显然您还需要努力,如果还来得及的话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hareworld' 的评论 : 你与京妞是盟友啊。你说的好轻松,像你经历过似的,还老板愿意给就行了。我告诉你吧,我经历的圣路易斯华大的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的promotions需要通过这些步骤:1。5-7封国际同行的推荐信,2。Division Chief, 3。 Department Chairman; 4。Ad Hoc Committee; 5。Executive Committee composed by all department heads,自己的系主任必须在这个委员会前解释不好的评语。最后报Trustees批准,整个过程耗时近一年。
回复 '雅美之途' 的评论 : 大学里的教授分contract-track和 tenure-track两大类,里面各自又有research, teaching or clinical 等细分。从来没有把research professor 和 tenure-track professor并列为两大类的说法。contract-track和 tenure-track的区别是保障性的问题,后者即使没有了grant也有一个大大的缓冲期,而前者可能被学校马上fire掉。你长期在你的文章里故意误导,其实就是在为自己定身制作找台阶,让别人以为你的title是和tenure-track同等的。实际上你这种research fellow在contract-track里也是rank 最低的,因为完全没有自己独立的grant和实验室,就是人身依附一个老板,相当于一个年资高一点的博士后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你一辈子也就只能到一个AP,就是跟老板时间长了老板不过意施舍一下,给个虚title好听一点点,和学校都没有多大关系),老板没钱了或死了,你就得马上开路。当然你老板是tenure的话,没有grant了他自己还可以呆很长时间,甚至一直到他自愿退休,他还可以搞一些教学,临床,行政工作,取决于他自己和校方的关系和他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即使有人给他脸色看,他也可以赖着不走,校方照样得给工资,否则法庭上见。完全不是你说的tenure毫无用处,那是你在为自己找安慰和脸面。希望不要再在你的文章里面误导大家了,也不要把你的那个助理还是副教授的头衔到处显摆了,因为完全是useless,基本没有含金量. 看看你每天就是在中文网上混日子,无所事事,自吹自擂打广告做点小生意,就可知你自己心里十分的焦虑,因为你那个老板都80多岁了。
数字旋律 发表评论于
澄清一下:据可靠信息来源,吴教授是非常成功的教授。在西北大学是独立PI,终身教职,Full Professor with Tenure。吴教授的讲席教授Title是Endowed Chair,包括了薪资,不用从申请的研究经费中支出薪水。“Research”只是捐款人指定的讲席教授名称带的,说明捐款由于支持从事研究成绩卓著的教授,并不指西北大学的“Research Track”教职。博主和其他读者在这点上的说法有误。
在网上看到Wolff教授的照片 —— 一位慈善的老人。他在留给家人的告别信中写道:“I am gone in a remote wilderness where I can return my body and soul to nature. There is no reason for anyone to look for me, just leave me where I am.”坦然超脱地离开人世。
我两年前曾去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旅游, 那里人迹罕至。Wolff教授的遗体在2009年3月才偶然地被一个徒步者发现,让人不胜唏嘘。
文中的这个理解应该有误,不知西北人怎么看,我觉得吴瑛是Tenured Professor:“吴瑛教授的职称全名是Dr. Charles L. Mix Research Professor。大学里的“Research Professor”(科研教授),和终身制(tenured or tenure-track)内的教授有很大不同。吴瑛教授曾经是范德堡大学的终身教授,不知道跳槽到西北大学后是否脱离终身制而成为科研教授。终身制内的教授是要教课的,即使不愿意教课也得教,得受死不开窍的学生的差评(虽然大家装作没看见)”。但是在美国私立的研究型大学,与州立大学不同,是没有所谓hard money的,所有工资从基金里出,除非上临床或有些课时补贴。如果没有经费运转实验室,基本上玩完。因为不在前沿,基本上也没有人找你开课。一般情况下都会走人,如果以tenure 赖着不走,系主任、教授同事们甚至学生都会有意无意羞辱你,让你生不如死。所以研究型一流大学基本上Tenure没有意义,况且外面的世界很精采,可以挣比大学高得多的工资。